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产品设计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被理解为一种环保意识和生活态度。低碳设计,就是以设计为起点降低产品在制造、储运、流通、消费乃至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从而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产品是指用料倾向自然、节省能源、不含有害物质、易回收再利用,这种产品有较长的使用周期,以此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效果。设计师应主张"低碳设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引导人们走更正确、更环保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低碳"一次应运而生。用低碳经济代替高碳经济是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3.
徐浩  方颖 《金秋科苑》2012,(13):34-39
一秸秆炭化项目提出的背景 自工业革命发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发展,相应的环境方面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在这个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最终被提出;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4.
王欣然 《金秋科苑》2010,(15):127-127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物流业是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降低物流业的能耗,能够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郝香 《科学中国人》2014,(3S):50-50
低碳经济是指社会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能够实现低碳排放。低碳排放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一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即全球实现低升温目标下的排放水平。目前较多讨论的是450ppm、550ppm浓度目标下的排放水平。在这种全球排放水平下本国或本区域的低碳排放。二是在本国或者本区域在本身自然资源条件下,采取尽可能大的努力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较低温室气体排放途径。目前我们更多的采用第一种方式来进行判别,但各个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实现低碳排放的时间区间可以不同。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做为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抚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低碳环保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时尚,低碳理念也已经逐渐为人们所知晓。从低碳理念出发,从而进行生活、生产活动的行为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本文将在探讨目前我国工业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在低碳设计理念影响下我国工业产品设计的创新认识,从而归纳出几条低碳理念下的产品设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视线。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生产生活的一种主要能源就是煤炭,由于煤炭化工产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会影响煤化工产业的生产效率。这种现状直接违背了低碳理念,因此需要煤化工产业转变经济方式,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结合实践生产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主要分析了低碳理念下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思路,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从而促进煤炭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于建筑行业本身来说,房屋的施工与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相关能耗占总能耗的46.7%,建筑行业的节能减碳迫在眉睫。在全球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建筑已成为国际建筑界发展的主流趋势。为此,结合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形势,详细介绍了住宅建筑低碳化设计的思路和技术措施,对我国开展住宅建筑节能,实现低碳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低碳的室内设计,就是通过室内设计的手段和方法,去满足人类追求理想生活环境的一种做法,从而来引导广大业主实现低碳的生活方式,并对低碳生活方式下室内设计的内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晔 《科技风》2014,(13):236-236
介绍了低碳经济理念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其中包括树立低碳设计理念、选用节能环保材料、合理进行灯光设计、运用简练装饰手法、加强装饰设计管理、完善其他相关工作等方面。希望能够为建筑装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很多问题,正确的战略决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从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创新低碳财税政策、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方面入手,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能源短缺、气候变暖以及经济发展缓慢的困境下,人类社会急需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以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选择政策工具,选择什么类型的政策工具才能有效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以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为根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经济发展理念是我国"两型社会"建设这一重大战略的延伸和扩展。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是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文章在界定低碳土地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低碳理念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之中,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具有较大影响。那么在低碳经济下如何做好汽车营销策略的创新成为了现在汽车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目前的汽车营销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行解决。本文将以低碳经济下进行汽车营销的基本内涵为着手点,针对目前国内汽车营销的发展现状,提出在低碳经济下如何加强汽车营销创新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针对低碳经济下的汽车营销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自然资源日趋枯竭、臭氧导持续受损,污染不断增加,人们对温室效应的恐惧日益加重的时代,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密切关注的话题。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低碳城市规划成为以低碳城市为目标的重要规划方法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重要手段。本文亦认为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应该建设低碳经济城市。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手段和实施管理的依据,必然承担起建设低碳城市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22)
从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一来,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就开始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且,随人人们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低碳经济的热度会只增不减。而电器自动化也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社会地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自动画的需求越来越高,相关的产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实现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并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技术一直和低碳经济没有什么联系。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统筹好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争取在减少景园消耗和二氧化碳排的前提下,将电器自动化技术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