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晓春 《湖北教育》2004,(22):37-38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优化校长队伍管理,特别是在事业单位取消行政级别之后,如何消除校长的“官本位”思想,体现校长的职业地位,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专门与市直学校、曾都区、广水市部分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座谈,并组织考察了我省天门市、上海市等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现就如何创新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健康而全面地成长。然而,现实中却频频出现“反教育”现象。论文在对学校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进行表征的基础上,从学校组织管理的控制逻辑、教师对模式化教学的崇拜、应试化办学理念的桎梏和偏重结果导向的评价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反教育”现象的成因,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的视角提出了消解“反教育”现象的初步对策,即弘扬人本教育、坚持人本管理和落实人本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者平台     
《教育》2006,(2):12-13
杜绝高校“政绩工程”要先打破高校“官本位”;警惕高校中的非教育成本高消费;云南政协委员:“名校”“品牌学校”创办该停了;众商学院院长批评中国MBA教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纵观近年来教育管理理论中的众多的学术成果,很少有人对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弊病进行思考和论述。本文尝试着寻找出了中国教育管理的六大弊病并从历史、传统文化的层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从而使人们在讨论我国的教育管理发展、吸收西方教育管理理论之前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教育管理中的官本位倾向“官本位”意识是指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把做官看作人生最高价值追求,同时又用做官来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评判一个人的地位和作用。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表现,一是观念上,学校与学生(含家长)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被倒置为“官民关系…  相似文献   

5.
纵观近年来教育管理理论中众多的学术成果,很少有人对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进行思考和论述。本文尝试着寻找中国教育管理的六大弊病并从历史、传统文化的层面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从而使人们在讨论我国的教育管理发展、吸收西方教育管理理论之前对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教育管理中的官本位倾向“官本位”意识是指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把做官看作人生最高的价值追求,同时又用做官来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评判一个人的地位和作用。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表现,一是观念上,学校与学生之间(含家长)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被倒置为“官民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学校是进行教书育人的场所,不是官场,更不是名利场.众所周知,学校中“行政化”的诟病,主要是指一些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是尊重办学规律,静心办学,而是注重官本位思想,浮躁办学.所有工作的准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只对上级领导负责”,把上级领导对教育的理解作为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把上级领导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工作的目标,“只唯上,不唯实”,以此来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相似文献   

7.
论学校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作为一个专门教育机构,既有“正教育”.也有“反教育”。“反教育”现象是教育负功能的表现。复杂多样的‘‘反教育”现象有负榜样性、隐蔽性、相对性及影响的深刻性、长久性、消极性等特点,且形成原因复杂,危害严重、广泛。学校必须通过提高教职工素质、加强学校管理、建构教育网络等几个方面来消除“反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本质上说,高校是一个学术组织,繁荣学术是高校的必然诉求。然而,我国现代高校却出现了日趋严重的“官本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发展。高校行政管理硌须回归以服务学术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的学校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碧 《教育探索》2003,42(3):44-46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要求有和谐的学校管理来保证,但由“物欲”、“权欲”而导致的“不和谐”现象,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完善与实现。我们认为,学校管理应当追求和谐之境。和谐的学校管理具有对立统一性、自由愉悦性和超功利性,它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实行“四全”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江苏东台市广山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刘有道随着教育质量意识的增强,各学校普遍重视了质量目标管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质量管理中还存在着“两偏”现象:一是偏重对学生的质量管理,忽略对其它制约因素的质量管理;二是偏重分数的达标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的十大怪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大学出现了一些与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相悖的怪象,它们是:“官本位”现象;定位错位现象;学术量化考评现象;英语与专业学习的错位现象;研究生教育“学店化”现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学术行为失范现象;在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现象;师资选聘“唯文凭化”现象;“填表教授”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现在仍对我国的发展建设产生着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传统的“大一统”“官本位”文化的思想内核,中国传统文化在民办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学校内部管理、中介组织的管理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校管理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探索,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也有一些现象令人担忧,最典型的就是照搬企业管理机制。笔者认为,学校管理借鉴某种管理模式,必然带来相应的文化氛围。当企业文化日益“侵蚀”教育时,整个活动必然充满“企业味”,由此带来的影响不很乐观。  相似文献   

14.
廖锦 《贵州教育》2012,(17):1-1
办好学校的关键在管理。而学校管理必须加强对教育思想的领导。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教育思想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学校就能健康、和谐、可持速发展;反之,办学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学校发展就会受到挫折。如排斥后进学生、教育乱收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重点班”、未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以及幼儿教育“小学化”等现象的出现,无不与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或教育思想不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一、“科研型教育”提出的背景 1.起源于纠正学校的“非教育现象”。 “非教育现象”是指融入学校主流教育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损害了教育的本质内涵与意义的一种教育现象。因其具有隐匿性、普遍性,因此很难被人们认识,而被大众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认同,这种现象后的“非教育行为”对教育的负面影响持久而深刻。例如,全面的数量化教育,把教育的所有内容,从知识技能到个性品质都统统数量化、具体化,学校教育成了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待学优生和“差生”的不同态度,造成“差生”的学业失败和心灵创伤。有些教师“辛勤”地加班加点,频繁地进行应试练习,把教育看成是简单的应试之学等。  相似文献   

16.
切莫重“管”轻“理”学校管理中的重“管”轻“理”现象,不仅制约学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而且严重伤害教工的思想感情,造成教工的逆反心理,致使教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下降,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内部管理中,既要重管,更要重“理...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作为一个专门教育机构,既有“正教育”,也有“反教育”。“反教育”现象是教育负功能的表现。复杂多样的“反教育”现象有负榜样性、隐蔽性、相对性及影响的深刻性、长久性、消极性等特点,且形成原因复杂,危害严重、广泛。学校必须通过提高教职工素质、加强学校管理、建构教育网络等几个方面来消除“反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不足,生源质量普遍降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在教育和管理中的“后进生”现象。与其他类型学校相比较,中等职业学校的“后进生”所占比例大,类型多样,成因复杂,转化难度大。因此,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舍的小说作品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特质的审视与剖析,认为在所有民族病症中,“官本位”的思想对人们的心灵腐蚀最厉害,为此他塑造了许多反面人物,来鞭笞这种“官本位”思想。同时,他也认为“官本位”的观念严重地阻滞现代化的进程,从救国的立场出发,主张打破官迷,把精力用于科技和实业,因此塑造了一些深受西方激进思想文化浸染的新人物,以此表明自己对“官本位”思想的鲜明态度。  相似文献   

20.
特色学校体现了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立足于本校、密切结合学校实际的产物。但是目前一些学校管理者陷入“跟风”误区:一旦教育界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常常有一些学校闻风而动,做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与反应。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的管理还缺乏主体意识、缺乏对自身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缺乏应对自身独特问题的勇气和智慧。以下“十大跟风”管理急需管理者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