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中国经济史学是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出现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经济史进行研究,是五四以后学术上的重大进展。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在中国思想文化界率先宣传唯物史观,为包括中国经济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生活,勾勒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线索,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作出开创性的努力;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研究中国近代经济的演变,阐释近代经济与帝国主义的关系、近代经济与封建势力的关系,揭示了中国近代经济演进非自然性的特征,深化人们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认识。李大钊还将经济史的研究与现实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结合起来,为奠定中国经济史研究关注现实的传统作出了贡献。李大钊是中国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2.
经济史是指经济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经济状态的变迁历史,中国的经济史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中国传统史学中,很早就有关于经济史方面的记述,而在中国经济史这一领域老一辈经济史学家们的治学态度、治学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其学术历程、学术成就及理论思想的形成过程,都对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经济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小兰 《学子》2013,(5):169
法国经济史学科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成为一门基础扎实的学科[沈坚:《法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概述》,《世界历史》,2000年第4期,第107页。],在此之前,英美学者的成就已经抛离他们的法国同行了。法国经济史专业的后来居上有赖于斯特拉斯堡这个历史上经常引起法、德争端的地区出现的两位著名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和吕西安·勒费弗尔,1929年这两位志同道合的学者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创办了《社会经济史年鉴》,从此拉开了法国经济史研究的序幕。本  相似文献   

4.
研究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应客观评价罗章龙的经济史学思想及其学术贡献。《中国国民经济史》是学术界第一部以“国民经济史”命名的通史性的经济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史学原论》是第一部概论性的经济史学论著,它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经济史学科体系。《原论》提出的“史型论”,是经济史学界较早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进入 2 1世纪后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重心应该由改革问题转向发展问题。在继续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演变和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应逐步将研究重心向研究中国发展问题方面转移。因为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仍然是一个薄弱领域 ,许多问题有待发掘、分析和总结 ,以寻找出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规律性的东西 ,在借鉴世界经济发展普遍规律和共性 ,吸收外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形成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一、“九五”期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述评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越来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 ,特别是随…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史学萌芽于20世纪初,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其标志是相关著作的出现。对干学科萌芽的深层次原因,学术界却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回答。从外部条件分析,一方面,西学东渐为学科萌芽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外国人.尤其是日表人对中国经济史学科的产生有着直接的促动作用;其内部条件主要是指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强烈现实需求。中国经济史学萌芽时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史学的萌芽,经济史逐渐演变成一门专门史;中国经济史作为一门课程开始走进大学课堂:中国经济史学的萌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6,(9):23-28
针对经济史研究中理论和史实的问题,各相关领域学者都做过深入思考:经济学者开始重视历史方法和史实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历史学者则从专门史角度分析了各专业理论知识在历史研究中的关键作用;经济史学者更是愈发强调经济理论和史实的有机结合。既有研究反映出经济学本质上属一门历史的科学,从纵向角度分析经济学可增强其历史感,但经济史也需克服脱离经济学理论的缺陷。因而,经济理论与史实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经济史研究,丰富经济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升经济研究经世致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同其他专门史相比,前人对经济史,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经济只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至于近代,始有改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史成为史学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明清经济史,因其工商业多涉及到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更是探讨深入,成果斐然。然而,有关明清工商业的个案研究较多,对该时期的工商业进行大跨度的综合性研究鲜见,这不能不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大缺憾。李绍强博士的专著《明清工商业形态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25万字),不仅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中的空白,而且在以下三个方面多有创新之见。  相似文献   

9.
盛浩 《历史教学问题》2008,(4):46-48,52
历史学在其学科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传统史学到新史学的演进,这一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历史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不断结合的过程。新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学科分化,导致了经济史的产生,也决定了经济史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史学科的繁荣,应当以史学学科为依托,通过建立开放的史学教学与研究体系.促进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同时,要拓展经济史研究范围,以事件史和思想史为基础,以政策史为重点,建立完善的经济史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
《青年史学》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学术团体──青年史学社主办的学生刊物,创办于1980年9月,迄今已有16年历史。16年来,有14届本科生相继毕业,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青年史学社的活动从未中断,成员累计已近千人。《青年史学》定期出版,迄今已达50期,累计发表各类文章900余篇。这些文章,包括同学们自己写的学术论文、人物采访记、历史古迹考察报告、历史档案和文献介绍、外国历史研究摘译、读史札记、史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仅学术论文就有600多篇,包括对古今中外通史、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  相似文献   

11.
留学岁月     
(一)1981年暑假的一天,我接到赴美国攻读外国经济史硕士的通知,激动不已,梦想就要实现了。我是1977年考上北京大学经济系的。据说当时有人认为北大、清华是文革重灾区,建议这两校这一年暂不招生,但邓小平说一定要招。北大那年招了约1000名新生。那时经济系主要讲授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斯大林的论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所学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帝国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资本论原著、西方经济学史、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陈岱荪、陈振汉等早年留…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史研究一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史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其地位却被严重忽视。在经济学或史学期刊上发表的经济史论文,基本遵循本专业的研究范式。从事经济史研究的经济学者,多在中青年时期发表其代表性成果;而史学学者的学术高峰期则相对较晚。经济学界多采用合作的形式开展经济史研究,并以国际学术前沿发展或热点为...  相似文献   

13.
朱谦之的学术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在历史学方面,他提出了“现代的历史”观,主张把握历史的现代性,运用综合方法研究社会史、经济史和科学史;在史学史领域,他借鉴西方史学理论,划分中国史学史为三个阶段,不仅丰富了其历史哲学,也为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点纷繁复杂 ,同学们可能感到茫无头绪 ,解答中国古代史问题时觉得无从下手。究其原因 ,主要是同学们对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缺乏整体的了解。如果同学们能从宏观上把握古代史 ,其发展的脉络就清楚了 ,思路也就开阔了。中国古代史的线索主要有三条 ,就是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政治史主要指政治制度也包括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 ,经济史主要是指农业、手工业、商业及资本主义萌芽等 ,文化史主要是指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史学、体育等。我们在回答中国古代史的有关问答题时 ,都应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打破分割促进融合——对历史学学科建设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历史学研究取得的发展和进步有目共睹 :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展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发掘、整理了很多新资料 ,新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积极开展中外史学交流 ;史学人才健康成长 ;等等。但是 ,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问题。这些问题 ,有的是早已存在的 ,有的是新产生的。其中 ,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学科分割对历史学发展的制约。学科分割既反映在历史学学科内部 ,也反映在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上从历史学内部来说 ,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科名录 ,历史学下面包括 8个二级学科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考古学 ,中国古…  相似文献   

16.
朱谦之的学术研究领域甚广,在史学方面,他提出了"现代的历史"观,主张把握历史的现代性,并运用综合方法研究社会史和经济史。其"新生机主义历史观",把文化作为历史进化的推动力。在史学史上,他借鉴西方史学理论,将中国史学史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其历史哲学,也为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傅衣凌教授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主要开创者。傅先生毕生的学术贡献,在于他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工作,力图通过深化地域性的细部考察和比较研究,从特殊的社会经济生活现象中寻找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他建立了从研究新、旧的两种因素的矛盾变化来把握社会经济的实质和把社会经济构成和阶级构成、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考察的两个基本研究构架。而他的所有研究构架和研究结论,无不都是从区域性微观分析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这种从局部到一般,又从一般回到局部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可以说是傅衣凌先生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研究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间的社会经济——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各个方面,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包括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各个层次。尽管早在本世纪初和二三十年代已经有人对鸦片战争以来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是作为上限和下限明确的一个特定时代的经济发展史的系统研究,则是1949年以来40余年的事情。建国以后,中国近代经济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社会科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教材在学科体系上一贯坚持通史体系,其内容包括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史学研究领域,重视政治史的研究,突出阶段斗争、农民起义,而文化史和经济史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反映到中学历史教材中,政治史所占比重就相当大,像农民起义,几乎是每朝第代都讲,差不多能够构成体系,而文化史、经济史则相形见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历史教育界要求加强文化史、经济史的研究和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现行中学历史新编教材(人教版)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论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及研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能够揭示事物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事物发展的原因和逻辑路线,为实践进一步提供可行的、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指导。但在教育史领域,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史学理论问题缺乏必要认识,尤其对外国教育史学理论更少涉及。本文从外国教育史学理论的涵义出发,尝试阐述外国教育史学理论的研究价值,并在研究途径和建立适合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理论的系统框架和知识体系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