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司马迁的等级观,就是指他对当时社会所实行的等级制度和对各等级的人的看法.本文认为,由于时代的局限,司马迁是认同社会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的,但同时他对各等级的人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其判断人的标准超越了社会等级,主要以道义标准来衡量.他希望社会各等级的人都能够各有德行、各司其职,形成一个太平无事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求上进,无所作为。那是为什么?因为他对个人缺乏责任心。有的人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问,对父母不敬不孝。那是为什么?因为他对家庭缺乏责任心。有的人不关心他人疾苦,不关心国家大事。那是为什么?因为他对社会缺乏责任心。一个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心的人,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在看到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繁荣的同时也始终关注着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人,关注着人的本质和价值。他看到生活于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虽然过着舒适、富裕的物质生活,其精神生活却是贫乏的、空虚的,呈现出一种单面性,为此他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近代中国人中学习和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文化的杰出代表。享有最重要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美誉。他留学西方,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社会实情,阅读了许多原版的资产阶级理论著作,就对资本主义的西方社会了解的深广度而言,他堪称当时中国第一人。严  相似文献   

5.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表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他的基本原则或立场是坚持和维护人的自由、平等和个体独立性。他对自由的强调是相对于上帝而言的。他指出,人是不断违背上帝所制定的规律而生活,并且更改着自己所制定的规律。他对人的平等的强调特别表现在奴隶制问题上。他是一个彻底的废奴主义者。他在强调个体的独立地位时,坚决反对将公共利益同个人私益对立起来,反对将前者置于后者之上。他指出,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用民法来处理,这时政府和公民个体的地位是对等的。此外,关于人的自然状态的思想也是其社会历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十九世纪中期的美国超验论者认为自立的个人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因素,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他们提倡用激进的方式改革社会,并在废奴运动中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而同时代的霍桑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持有完全相反的观念,他反对超验论者所标榜的个人主义和激进的社会改革,提出了渐进式、和平式社会发展观。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婉转而隐晦地表达了他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对超验论者的反驳。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本位视角下,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过度主张人的社会主体身份即社会语境下的他己能力,而教育目的个人本位形成与人存在的个人本位的等同化认知,使得教育目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矛盾根源需要重新考量。在教育主体视角下,通过对人的社会主体身份的解构,以及对单一人我主体发展范式的再思考,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中人的社会主体与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中的个体主体走向了人的多元主体教育的初步统一。在意义视角的阐释下,人的多元主体教育中社会主体与个体主体形成内在博弈、类主体即类语境下他我与个体主体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以及类主体具有对社会主体的超越性本质,进而教育从人的单一主体教育走向人的多元主体教育,从人的对立主体挟持发展走向人我与他己协同发展的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8.
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最终旨趣和一贯主张,社会批判理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的幸福与自由的执著追求。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方面表达了他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具体理解,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的自由解放理想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鲁迅毕生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和中国社会,他对中国人、中国社会的解剖是最深刻的,最集中地代表了二十世纪中国重塑民族精神的努力.他关于发展社会的精神文明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然是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林夕是"香港词坛第一人",著作颇丰,其词作流行甚广,是香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词作,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反映,他笔下的香港不再是一个他者视角中的城市,而显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其中香港人的世纪末情怀,对爱情的咏叹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心是他创作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赫胥黎对生物进化论作出划时代创新。他汲取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直观辩证法,使康德宇宙整体发展观推陈出新。从人类发生学和人猿比较解剖学新视角,重新确定了人在生物界中的位置,使达尔文的人猿同祖论,从"假说"深化为科学的结论。他看到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的差别,纠正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他把猿与具有"至善伦理"的人和生物进化相统一,赋予人类保护生态系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由此成为生态伦理学说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勾勒了一幅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蓝图,在他所构想的大同社会里,没有君主、国家和阶级差别,人人平等、婚姻自由。在书中他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对君国、家庭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提出了许多新设想,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萨特最主要的观点就是他的文学介入论,从自由的角度号召文学对世界的整体介入。他的哲学中包含了他的自由观和介入观以及人对世界的责任观,具体表现为对极端写作主义的批评和人道主义精神。萨特的"介入理论"充分肯定了人与生活的联系,肯定了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关系,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中对文学提出了期望,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他的介入观也使人在此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陈芗 《考试周刊》2013,(29):194-194
<正>一个人的成功,有80%的因素决定于他的社交能力,可见,学会和人相处,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能力是多么重要。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幼儿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他也要适应社会,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对幼儿的社会交往,父母应有充分的认识,这对培养幼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既是他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生活。正是你、我、他的共同生活构成了集体,组成了社会与国家。现实中的每个人既要为自己而生活,也要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生活,既要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也要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著名哲学家李德顺先生在他的著作《生命的价值》里,对人的价值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人群共同体,他所提供的价值是满足他自己需要,那么这种价值就是他的‘为我’价值。‘为我’是指自己既是价值客体,又是价值主体的情况。这种类型的价值,叫做‘人的自我价值”’。“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人群共同体,他所提供的价值是满足自己以外的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布劳瑟姆是美国亚裔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美国》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美国的菲律宾人的生活和奋斗历程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评价他的作品 ,可以揭示他的作品对现代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塞以单向度的人为切入点把矛头直指发达工业社会,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而消费异化批判是他整个社会批判理论中的重要一环。在他看来,发达工业社会已成为一个消费社会,消费异化导致人丧失否定性而成为单向度的人,通过新的控制形式使社会趋向统一。针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沉痼,马尔库塞另辟蹊径从艺术和审美入手试图寻找一条克服异化的途径。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对时刻处于消费中的人们而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在鲁国,即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县。他本名孔丘,孔子是后世人们对他的尊称。他三岁丧父,靠着母亲的勤劳和智慧,使他长大成人。孔子自幼聪颖好学,勤于观察思考,乐于向人求教,如饥似渴地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前人创造的灿烂文化。他的勤学乐学精神和严谨治学态度,一直为后人称道,并视为楷模。孔子生逢奴隶制社会的末期,社会要进步,奴隶要解放,是当时的时代潮流。孔子从奴隶们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中,从奴隶们反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领悟到人的力量的伟大。他还进一步认识到,人的智慧一旦  相似文献   

20.
郭蓉霞 《成才之路》2010,(26):42-42
刘震云的作品注重对人生体验的描写和刻画,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和社会人情世故的描写,从而使他的作品展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并且围绕权力而产生复杂的人物关系,并依靠权力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刘震云对生活特殊的切入点,使他很快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即作品中的浓墨写实和普遍而广泛的权力意识,这使他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住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