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得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2.
“节奏”一词源于希腊,意思是“流动”。广义地讲,一切协调、平衡、律动都可称为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提炼而创造出的教学艺术动律,就称为教学节奏。优美的教学节奏既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这就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3.
经历过不少语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也担任过层次不一的赛课评委。其中,有一份表格——课堂评价表,始终让老师们关注。这份评价表,成了老师们课堂教学的“紧箍咒”。因为一堂课的“成”与“败”,就依评价表来量化。我曾在网上键入关键词搜索“语文课堂评价表”,就发现评价(A级指标)基本涵盖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师素质、教学效果、教学特色,还有B级指标(评价板块细化的条例)。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节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秩序、有节拍、有动律的变化状态。一堂课假如能像一段美妙的音乐 ,教学节奏抑扬顿挫、疏密相间、跌宕起伏 ,既能吸引学生 ,激活思维 ,使课堂生机勃勃 ,提高课堂教学 ;又能使学生如沐春风 ,深受感染 ,让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要素的特点 ,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准确把握教学节奏。一、把握教学内容节奏的详略缓急每一堂课都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载体 ,按照教学内容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教学的过程。离开了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沉默”成了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的状态,被当成一种不受欢迎的消极的存在。于是,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许多老师精心设计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很少思考让学生让“静”下来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动”、“静”搭配的科学性 有“动”有“静”是复式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动”“静”搭配,包括年级、学科的组合方式,每个年级各自的“动”“静”组合状态,年级之间的“动”“静”搭配形式和内容,课堂教学的“动”“静”流程等。这些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全局,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静”搭配科学化的目标,是要体现出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递进性,无论“动”或“静”,着眼点要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复式教学具备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潜在优势,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动”“静”安排必  相似文献   

7.
就像硬币的两个面一样,课堂教学也有“活”与“实”两个方面。“活”与“实”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形式的“活”,也要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实”;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课堂气氛的“活”,也要兼顾课堂的高效,做到教学效果的“实”。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切不可把缜密探讨的一堂课演成一幕闹剧。这就要求教师兼顾“活”与“实”,要求教师在把握活跃的课堂气氛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做到有“活”有“实”,活而不乱,动而有序。  相似文献   

8.
动与静是对立的,也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教学本身是以动为主,可小学音乐包括聆听、表演、乐理知识、演奏与创编活动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音乐课堂结构既要动又要静。(这里的“动”与“静”,是指教学形态的表现而言的。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涌跃发言、热情舞蹈、愉快歌唱等,是“有声有色”的教学。所谓“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聆听、深入思考等,是“无声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乐课一直处于动态,“动”多“静”少,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容易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如果自始至终寂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抑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调控了。  相似文献   

9.
要改变“老师越讲学生能力越低,讲得越多学生越懒”的课堂教学现状、必须改变“以教为中心,教学重心偏离学生这个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实现学习自主学习。为此,我校创立和推行“导学议练”自主学习模式,把一堂课大致划分成四大环节:教师导入,学生自学,师生讨论,训练过关。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自由表达的地位 (一)课堂自由表达是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的体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大多数时候,学生都是“静听”不语。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指出,这种“静听”式的教学中,学生只是教学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而不是参与者。“静听”式的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低,个性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体现,自然会缺少学爿的兴趣、需要和动机。  相似文献   

11.
肖川 《青年教师》2010,(8):19-20
讲解是教师运用说明、分析、归纳(概括)、论证、阐释等手段讲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的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难怪人们会常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一塌糊涂。可见,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课改进行到了今天。教师大都能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明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但是到了课堂上.真正要驾驭一堂课的时候,教师的行动就打折了,变成一“问”到底,学生也是一“答”到底。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教师自己“讲”.学生“昕”。以至于整堂课“串问串讲”.而且教师问的都是文本表面的内容,学生基本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了。  相似文献   

13.
肖川 《辽宁教育》2008,(7):11-11
讲解是教师运用说明、分析、归纳(概括)、论证、阐释等手段讲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的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难怪人们会常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一塌糊涂。可见,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让教师的讲解充满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川 《青年教师》2009,(7):14-15
讲解是教师运用说明、分析、归纳(概括)、论证、阐释等手段讲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的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难怪人们会常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一塌糊涂。可见,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教学节奏及调控“节奏”一词源于希腊,其意思是“流动”。广义地讲,一切协调、平衡、律动都可称为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提炼而创造出的教学艺术动律,就称为教学节奏。优美的教学节奏既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这就...  相似文献   

16.
讲解是教师运用说明、分析、归纳(概括)、论证、阐释等手段讲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的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的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难怪人们会常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好,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一塌糊涂。可见,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张勇华 《考试周刊》2013,(36):184-185
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名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一旦课堂教学环节处理不好,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再加上音乐课时少,音乐老师就更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提出应在在教学中通过"动"与"静"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沉默”成了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的状态,于是,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许多老师精心设计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很少思考让学生“静”下来的策略。在课堂上,许多老师经常发出的教学指令是请同学们“踊跃回答”、“积极讨论”,而很少要求学生在回答和讨论之前静静地“沉思”,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回答、这样讨论。在课后反思时,经常听到老师自责地说“这节课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的讨论还不够热烈”,而很少听到老师说这节课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如果再充裕些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19.
齐晓荣 《教师》2012,(34):104-104
在课堂教学中,“动”指教师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静”是指出于某种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节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秩序、有节拍、有动律的变化状态。一堂课假如能像一段美妙的音乐,教学节奏抑扬顿挫、疏密相间、跌宕起伏,既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勃勃,提高课堂教学;又能使学生如沐春风,深受感染,让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要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准确把握教学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