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史记》记述了战争史中有关大军渡河时表现决战决胜精神的情节,即秦穆公攻晋“渡河焚船”及项羽巨鹿之战“渡河”“沉船”。后者演化为影响广泛而长久的“破釜沉舟”成语。这两件战事,一在秦崛起强盛时,一在秦衰落覆亡时。其共同点,还在于都是引军“渡河”的军事交通行为。太史公笔力强健,以情感饱满的赞美之辞肯定了“渡河焚船”及“沉船”所表现的英雄主义气概,成就了《史记》战争史记述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2.
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卫电师专使用的统一笑.材《中国古代文学》,每幸前有“学习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每篇作品后有“提示”;加上有《中国古代文学辅导》和《中国古代各体文学作品选讲》与之配套使用,对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和作品进行解答和讲析。同以往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相比,这是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试就其中“提示”的作用,谈谈个人的看法。先看“学习提示”的作用。章前的“学习提示”,相当于单元提示,是每一章的纲。它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指导教师研究教材和学生学习是…  相似文献   

3.
庄述祖谓此曲指顷襄王图周室,然则关汉铙歌何事?前人已斥其舛误。陈沆谓似忧吴楚七国之乱,殆景帝初年吴楚风谣,武、宣之世乐工采入乐府。皆非。按《乐府诗集》之“杂歌谣辞”载《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垒垒。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似与此曲意同。当是离乱社会中,漂流异乡的愁苦征人怀乡思归而不能的歌曲。  相似文献   

4.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 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跟秦兵打仗,渡河以后把锅打破,把船 弄沉,以此激励士兵不打胜仗绝不生还。比 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例如:“破 釜沉舟,大干一场,不攻破这个技术难关决 不罢休。”  相似文献   

5.
招领诚信     
一日,吾乘船欲往河彼岸,至河中,忽见一包袱浮于水面。拾之,一纸附其表,日:诚信。问艄公,方知其乃一书生所弃。吾问其详,艄公答日:“前日,一书生乘此船渡河,遇狂风,船欲倾,吾见其所持包袱甚多,劝其弃一方得转危为安。其包袱有四:美貌、金钱、荣誉、诚信。书生保美貌、金钱、荣誉而弃诚信。  相似文献   

6.
梁化日:教授,湖南涟源人,64岁,1949年参加工作,196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员,省级先进教师,全国教育学院系统古代文学研究会会员。近年来,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②③④》(编委兼撰稿人)、《中国古代文学史纲》(编委兼撰稿人)、《先秦诗歌鉴赏词典》(编委兼撰稿人)、《古典戏曲名著鉴赏词典》(主要撰稿人)、《陕西省近百年大事记》(撰稿人);在各类刊物发表的论文有《简析(诗)以前的诗》、《略论我国远古文学…  相似文献   

7.
过河     
《初中生学习》2011,(3):44-44,41
两对儿夫妇在野外徒步旅行,碰上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而唯一的桥已经断了。桥边有一条船,船边牌子上写着:“请用此船渡河,最大载重量180磅。”  相似文献   

8.
袁枚《书鲁亮侪》一文,有些古代文学作品选本将其人选并作为教材使用,如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上海教育学8。编的《中学教师进修丛书·中国古代文学读本》。这篇记叙人物事迹的散文,通过“摘印”这件事,将鲁亮侪“奇男子”的气概刻划得栩栩如生。写他深入调查、尊重民意、抛弃私利、仗义直言,至今也不无积极意义。但文中所写,有多处与事实相修,漏洞频出。我们不揣浅陋,于此献疑,以冀求正才方家。《书鲁亮侪)}一文,当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袁枚、4岁时作于江宁(今南京)。时袁枚辞官已久,仅就葛闻桥传闻而记之…  相似文献   

9.
是ba还是bo     
是ba还是bo赵学作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古代汉语》,都编选了《诗经·七月)一文,而且都对“一之日发,二之日栗烈”句中的“发”一词做了解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为“发(biba必拔),寒风呼啸声”;《古代汉语》中为“发...  相似文献   

10.
捣衣砧     
自考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对“寒砧”(457)、“捣衣砧”(466)、“急暮砧”(546)的注释说“捣法已无考”。日前,笔者回乡下老家过年,向年事已高的母亲问起当年捶捣衣物的简单用具———棒槌,不想踪影皆无。时至今日,农家粗布已极少见,洗涤剂花样翻新,生活水平卫生要求大大提高,洗衣机走进农家,自然就用不着棒槌了。我们无须考证棒槌是否起用于石器时代,然其被丢进柴草堆才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如不及时补进教材,那么已近于悄然绝迹的捣法,日后或可真就无考了。记得小时候,在春末夏初,天不闷热水不…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胜炙人口的名篇,中学语文课本和大学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教科书多把它选作教材。篇中有包含“美我”和“皆以美于徐公”这样两个语言结构的句子:‘请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高中语文第二册(199年10月第1版)注:“美我,以我为美。”“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注:“美我,…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阅读训练中发挥了想象,作品中的人物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立体感,环境描写就会有声有色,断断续续的故事情节也会连贯起来,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琵琶行》上一联写“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下面两句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怎么刚才“欲饮”,一下子就“醉了”?得凭借想象把略去的情节衔接起来。在指导学生读小说、散文时,也随时需要引导  相似文献   

13.
读“岑”还是读“沉”昌黎师范赵学作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编选了晋代著名诗人刘现的《重赠卢谌》和《答卢谌书》两篇作品,分别编列在第一册(诗词曲部分)和第三册(散文部分)之中。两文后的注释都给出了“谌”字的读音,在《重赠卢谌》...  相似文献   

14.
“修禊事”通释田有成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高校文科教材如《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汉语》、《大学语文》等,多选用了《兰亭集序》,不一而同的都对“修禊”注为:“古代一种风俗。人们欢聚水...  相似文献   

15.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中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的句读有两种,一种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把逗号放在“欲”的后面;一种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把逗号放在“欲”的前面。这两种句读的分歧,由来已久。我以为应当把逗号放在“欲”的后面。  相似文献   

16.
前言 (一)教学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是把“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的学科,是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依照历史的顺序,阐述中国古代文学的渊源、发展变化及其主流,分析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些主要的作家、作品。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提高阅读、鉴赏古代作品的能力,并能给予比较正确的评价,为今后能胜任中学古文教学打好基础。本大纲是根据游国恩等五人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拟定的。 (二)教时安排:  相似文献   

17.
渡河     
周锐 《少年读者》2008,(12):18-19
有六只猴子要渡河。一条小船漂过来了。撑船的水獭伯伯扯着嗓门.对猴子们喊道:“我这船太小,每次只能装三位乘客。你们分两次渡吧!”  相似文献   

18.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两颗耀眼的明珠。这两部作品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这两部作品都写了“情”,都表现了“理”,都有着强烈的情与理的碰撞和冲突。它们之中的“情”与“理”,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分别从两部作品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试分析它们的“情与理”的异同点。本文认为,《牡丹亭》和《红楼梦》中的情与理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部作品的一脉相承,即《红楼梦》中的情与理是《牡丹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性爱、爱情和婚姻的结合与分离;二是“情”之内涵的相对单一性和丰富性;三是情与理对抗冲突的相对表层性和极度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唐诗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同时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欲”字的使用可说是其用字的一个范例。在唐诗中,“欲”字的使用频率极高。它有时出现在传诵千古的名句中,如“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有时又会数次出现在同一首诗中,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寻声  相似文献   

20.
汉代《焦氏易林》释卦占卜之辞有与《公无渡河》的意象与主题相近相似者,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经比较、考察,《公无渡河》的本事当在先秦,《焦氏易林》以“成事”为占辞。《公无渡河》的影响先在于曲,又有后世的题材与主题的模拟延续,亦有误传的影响。《公无渡河》的吟咏与流传,在于朝鲜对箕子“被发为狂”“自投河”的强烈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