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中殉国的姚名达是我国现代著名目录学家。先生一生致力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目录学的研究,著述颇丰,计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和《中国目录学年表》等。姚名达的上述著作,对当时与后世的目录学有着重要影响。关于这一点,乔好勤同志曾指出,在同时代的同类著作中,“影响较大,成就卓著者当推姚名达《目录学》(1933)和《中国目录学史》(1936)等”姚名达于1928年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等研究目录学。他不但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目录学理论、中国目录学史和目录学史上杰出的目录学家及重要书目著作,而且十分注重现代目录学的研究。“他研究了分类法、编目法、标题法、检字法,倡导卡片目录的应用和标题目录的试验等等。对于西方目录学理  相似文献   

2.
概论通志·校仇略/郑樵著《福建省图书馆学会通讯》1984NO,3 p1—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乔好勤著《河南图书馆季刊》1981NO,4 P17—论我国目录学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乔好勤著《图书情报知识》1981,NO,2 P27—略论张之洞的目录学/方衍著《学习与探索》1981 NO,8 p125—清代目录成就浅述/来新夏著《历史研究》1981 NO,2 p135—“利用图书“也是书目本质之一——对孟昭晋同志《书目的本质和目录学的研究对象》的一点异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高等教育局关于改革 高等学校图书馆图书情 报工作的意见再接再励不断推进高等学校 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 周鹤鸣 一、基础理论关于图书馆学的范畴休系 /陈一阳1,2 二、目录学研究十年目录学研究的回顾和思 考/余庆蓉目录学研究通讯小组缘起/ 乔好勤关于目录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陈一阳目录学理论基础的不确定性 ./钱振新目录学理论基础漫议/ 刘毅目录学的理论基础是哲学与 信息科学/陈耀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目录学研 究的正确指导/曾主陶关于目录学理论基础研究的 ’几个问题/程焕文目录学体系结构之我见/ 讲倪贵《遂初堂污目》初探/ 黄…  相似文献   

4.
试论乔好勤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田 《图书馆论坛》2008,28(2):97-100
从目录学理论研究、目录学史研究、专科目录学研究、目录学教育研究四个方面概述了我国当代目录学家乔好勤的目录学思想和目录工作成就,指出乔好勤注重目录学研究方法尤其是目录学史研究方法的创新,注重目录学致用性的实践,为我国当代目录学研究和目录工作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目录学”学术沙龙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锦兰 《图书馆论坛》2001,21(6):104-105
20 0 1年 6月 2 9日下午 ,由广东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目录学”学术沙龙 ,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图书馆举行。会议由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乔好勤教授主持 ,省学会秘书长林庆云副研究馆员等15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本着有利于学术研究 ,有利于目录学学科发展 ,有利于目录学实践工作的开展 ,畅所欲言。学术沙龙紧紧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一、目录学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于这个问题 ,乔好勤教授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 :当前目录学研究的现状并不景气 ,研究者越来越少 ,研究圈子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7.
〔采访前记〕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乔好勤教授,1942年9月5日出生于河南杞县,曾任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副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信息管理系主任、图书情报研究所所长、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高校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广东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现担任广东图书馆学会资深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在目录学、出版发行学、地方文献等领域产生了《中国目录学史》、《对外图书贸易学概论》、《岭南文献史》等优秀著述,影响了一大批学人。"七秩光阴伴书苑,一生事业付芸编"是乔老师最真实的写照。2011年7月17日,被喻为"图林五散人"的郑永田、肖鹏、黄体杨、谢欢和刘方方趁在广州聚会的时机,前往位于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的广东高校教师村,拜访了乔好勤先生,并就专业选择、学习方法、目录学史、地方文献、学术研究等方面采访了乔先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产生虽以西汉末年刘氏父子《别录》《七略》为标志,但至宋代以前仍未有目录学的理论专著。南宋绍兴间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校雠略》,亦非偶然现象,在此之前隋唐五代就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论述这一时期目录学理论的系统化,以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目录学这门传统学科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规律。一、关于目录学意义的初步阐述隋唐以前的书目著作中,往往在其序言或提要中涉及目录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但是关于目录学的意义和作用,却未能论及。隋唐时期的有关文献开始深入地论述这一问题,并且成为这一时期目录学  相似文献   

9.
谈谈目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无疑是重要的” 《理论与实践》提出:“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在目录学这支研究队伍中,理论研究热超过了对方法技术的研究,某些理论的阐释越拔越高,拔高岂能不脱离实际。”两位先生认为“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无疑是重要的”,是非常难得的。但是,两位先生的这一段文字中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好像不是同一个概念,“理论研究”好像就是“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年三月,中华书局出版了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的《校仇新义》一书。这部著作的卷七之九。题为:《中国无目录学论》。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篇文章除了被我国的一些目录学研究者认为杜先生居然有“中国无目录学”这样如此荒唐的观点外,并未引起目录学界更多的注意。然而今天,当中国目录学进退维谷,大量问题亟待解决,人们正在努力探索障碍目录学发展的结症所在的时候。重读这篇文章,我们竟有顿开茅塞。豁然开朗之感。我们觉得,这篇文章非但没有半点牵强、荒唐之处,而且只要稍加细读推敲,就会发现,杜先生不仅对中国古代目  相似文献   

11.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常有学生提出“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的问题,他用了二年多时间,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筛选了2200种常见的重要古籍,分门别类,编成一部为初学者指导读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书目答问》,于光绪二年(1876年)刊行问世。这部书一同世,就受到知识界的普遍欢迎,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极有影响的一部目录书。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后来的蔡元培先生干脆把它作为简明、实用的购书目录。自西汉刘向、刘歆父子首创目录之学以来,目录学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各学科、各门类的目录学著作数不胜数。在众多的目录学著作中,《书目答问》所以备受重视,备受欢迎,是因为它贯彻并体现了方便、实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近日购得一书——《范曾散文三十三篇》,其中《鸿鹄悲天》一文,追思我国著名画家、杰出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论及悲鸿作画时,范曾以“力追‘大和’之境”进行评价。关于“大和”之境,文中四次提及,并详加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姚名达对《七略》的几点否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姚名达先生在《中国目录学史》中对《七略》分类法提出的几点质疑作了思考,并对《七略》分类法的依据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邓建 《图书馆学刊》2009,31(10):81-83
通过对正史艺文(经籍)志中的“目录之目录”——簿录篇和目录类进行考察,可以窥知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流变。《隋书·经籍志·簿录篇》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首例“目录之目录”,表明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从《旧唐书·经籍志·目录类》到《清史稿·艺文志·目录类》,“目录之目录”不断发展,渐次兴盛,展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逐渐走向鼎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关于目录学,我国现代目录学家刘咸炘先生曾经指出,“古之为此者,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西方所谓批评学者相当。”“目录学者,所以明书之体性为其历史者也。”强调目录学必须“具批评之能”,“正伪补脱”,“定体达例”,进而才能“为读书门径”。无疑,这是一种很有见地的目录学观。此中国目录学所以优于西方目录学之所在,亦目录学作为独立的文献学科之使命所在也。  相似文献   

16.
关于"核心期刊"与"SCI期刊"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叶继元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14(6):72,74-72,74
关于“核心期刊”与“SCI期刊”的思考叶继元(南京大学图书馆)近读《中国科学报》上《关于我国自然科学期刊工作的思考与建议》一文,受益良多。文中对我国期刊的编辑出版如何走向国际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但文中关于核心期刊及50期刊作用的意见,恐有进...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目录学?根据《辞海》的定义;“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我国丰富的目录工作实践经验,经过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这就是目录学。目录学是以图书、目录和读者需要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目录工作这个手段来解决浩繁图书文献与特定读者需要之间矛盾的一门学问。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梁启超把目录学当作学者之顾问,鲁迅先生称目录学是“治学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王重民先生诞辰120周年,本研究从“文史融通的辨章学术”“基于史料的文献目录研究”“目录学研究的系统思维”“书目事业的国际视野”“目录学的社会功能与现实意义”五个维度对先生的目录学思想进行探索,以示对传承中华学术文化的一代目录学大师的纪念。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19.
您在《编辑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予本刊1989年第1期——编者注)一文中提议的问题是重要的,需要解决的。在我的印象中,刘国钧先生在他的《中国书史简编》中也谈到过类似的问题。张召奎先生在写《中国出版史概要》时,也是先分析“出版”的概念,然后再论述出版事业史研究的范围(张先生在这里说的是“出版事业史”,有时也  相似文献   

20.
李淑芳在2007年第4期《浙江档案》撰文指出:档案目录学的概念最早是在1984年全国第二次档案学术讲座上孙钢的《档案目录学原理初探》一文中提出的。此后在吴宝康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中也谈到了档案目录学的建设和研究问题。1991年孙钢的《档案目录学》一书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