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时,写人总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景状物总要"历历在目":写事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是必要的.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两"体"一"练"的作文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一"体":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时.要描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使文章里的人物跃然纸上.会说会动.有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比如,《草地夜行》一课,写老红军战士为了救小战士们表现的舍己救人精神时,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2.
作文时,写入总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景状物总要"历历在目";写事总要有"身临其境"之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是必要的,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两"体"一"练"的作文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一"体":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人物时,要描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使文章里的人物跃然纸上,会说会动,有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3.
许淑颖 《小学生》2013,(11):61-61
在小学的作文中,大部分作文是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其次是写景文章,再次是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得做好片断训练。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人要么是哑巴(没有语言描写),要么是木头人(没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人物的细节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限于篇幅,仅就在语言描写训练教学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写结合是拓宽作文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读写训练项目,明确作文训练目标,以课文这个最好的范文,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读到写的迁移,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掌握写的技能。九义教材十二册的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是写一个印象最深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很轻松地下笔作文,将所学的人物形象描写得具体、生动呢?教学中,我抓住本单元的读写结合点(《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三篇课文,都是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第一,找准读写结合点。本单元课文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5.
【案例呈现】《慈母情深》(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动作?……师:用这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母亲,你们会写吗?你要写些什么?【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关于这类指向写作方法的提问比比皆是。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指向性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写母亲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  相似文献   

6.
学生作文写不好有多种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平时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家了.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写不好,是学生的生活太单调,没有什么可写造成的.其实学生生活中不乏有趣的事,他们之所以仍然写不出来,是因为他们的阅读没跟上.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书是消化生活的胃.”教材描写的生活可以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语言的描写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文本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由此可见,我们要开展以习作为轴心的阅读教学,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练笔,这既是对语文课程标准中读与写的要求的落实,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作业,尤其是作文中错别字多,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其原因要追溯到识字阶段时的“多识少写”的指导原则。再加上语文教学中重听说、读轻写的失衡现象,使学生写别字的现象难以有所改观。针对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笔者用的是笨办法——抄课文。课文是例子。学生在抄写中可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标点的贴切。抄写就是模仿。少写错别字要从模仿开始,在模仿中去体会,去积累。这个办法特别适合基础比较差的班级。抄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的课文要优中选优,要能使学生在抄写中受天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抄写实际上是在记录一段美文或一束思想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借助字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采用"读中感悟"的基本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要途径,架设文本与学生交流平台。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9.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以及描写海鸥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缘起“假的”事件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写出人物个性》的作文指导课。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在学生习作之前,采用病文示错和范文纠正的方法,让学生在评议与比较中明确写作要求:肖像描写不求面面俱到,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性格;语言描写要做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动作描写要细致、传神,避免概述化;心理描写要形象化。最后设置练笔环节“我写你猜”,即运用一种或多种描写方法写班里的一位同学,写后大家猜。  相似文献   

11.
不管我们写什么作文,人物几乎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在很多情况下,人物和事件都是靠语言活起来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写好人物、写好精彩人物参与的事件,必须写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努力做到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鲁迅语)。说白了,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描写好人物的语言,就可以显示出人物  相似文献   

12.
孟祥菊 《人民教育》2012,(20):60-61
学期末,市进修学校对全市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两个科目进行了统考,阅卷时我负责评语文试卷的作文部分。说实话,本次作文的难度不大,命题也简单,要求写一件父母关心孩子的小事,从中感受到平凡的父母之爱。文中要求"要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具体描写,借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评卷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作文总体上写得不错,选材得体,语句通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组为单位,每一组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都紧紧围绕这个训练重点。而基础训练上的作文练习也是紧扣这个训练重点,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围绕重点,在阅读中学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而且更重要的应该使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每篇课文是怎样体现训练重点的。从中学会方法。如第十一册第七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讲读课文《少年闰土》;阅读课文《一分试验田》。独立阅读课文《我的心事》。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划出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抓住这些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从外貌描写的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的作文总离不开写故事。既然是故事,一定会出现故事中的有关人物;既然有人物,那么人物就一定会开口"说话"。"言为心声",没有人物的语言,就没法借助语言展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鲜明、全面的个性及品质。可见,在作文中写入人物的语言是何等重要。一、笔下人物为何"不会说话"把人物说的话用具体的文字描写下来,看似很容易,其实却有很大的学问:什么时候有必要把人物  相似文献   

15.
我的大作文教学观的含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作文教学,将作文教学与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为作文教学创造有利条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写作能力。具体说就是要以作文教学为中心来组织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不仅只有学生的写作训练和教师的评改,还要有课文教学的紧密配合,有为提高学生文学修养水平而安排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以及为调动学生文学兴趣和写作积极性而组织学生自办文学小报等项目。比如说上鲁迅先生的《故乡》一课,教师备课时先得找准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通过写人物的变化,反映出故乡的变化。然后在上课时通过分析课文中写人物的方法,比如写闰土,写杨二嫂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对比等方法,让学生明白这样能很好地写出人物的变化,有力地表现文章  相似文献   

16.
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能使读者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探寻人物的真实情感。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作文题材多以写人记事为主,写人记事离不开人物语言描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语言素材的良好习惯,运用合理的方法训练学生刻画人物语言的能力,为学生作文注入能量,用精彩的语言激活作文。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张志公先生都曾呼吁:要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正如著名特级教师陈金才所言:中国语文教学应酝酿着一次重大的"转身":从重"语言理解"转向重"言语运用"。这一转变,是重大的,亦将是革命性的。一、"读写结合"中的模仿写  相似文献   

18.
邱成立 《教育艺术》2002,(10):53-55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 ,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叙述、抒情和描写是记叙类文章的三大表现手法 ,叙述和描写又是最主要的表现方法。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老师们比较偏重于叙述方法的指导 ,对描写 ,尤其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关注不够 ,导致学生的作文看起来语句很流畅 ,条理很清晰 ,可总是给人一种干巴、乏味的感觉。那么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人物语言 ,使小作者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呢?除了指导学生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外 ,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指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我经常…  相似文献   

19.
温静 《山东教育》2005,(34):34-34
一、阅读与习作相结合 作文教学和阅读紧密结合。我们教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广泛摄取素材的基础上,我首先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如对各种动植物、景物、场面的描写和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等。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如如何写人记事,如何写景状物,并引导学生在范文中找到联系点,用以指导自己的习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记叙、描写不够具体,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因此,指导他们写具体,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怎样指导学生写得具体呢?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八种方法:(一)读书模仿法——课文中有许多写得细致具体的片断,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写作练习的实际,有选择地模仿。有些课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往往可以起到启迪、示范作用。如学生练习写人物的动作时,可参考《景阳冈》中武松打虎那一段描写;练习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就可借鉴《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