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悖论     
《中学数学月刊》2001,(4):15-15
对于一个命题 ,如果假定这命题为真 ,经过正确的推理 ,可以得出这个命题的反面为真 ;而假定这个命题为假 ,则经过正确的推理 ,却可以得出这个命题为真 .也就是说 ,不论假设这个命题是真还是假 ,都将推出矛盾 .这样的命题叫做悖论 .一般来说 ,如果从一个命题出发 ,根据看来似乎是正确的推理 ,而可以得出相互矛盾的两个命题来 ,那么前面那个命题便叫做悖论 .最著名的悖论有说谎者悖论、罗素悖论、康托尔悖论等悖论  相似文献   

2.
思辩逻辑认为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或语言;而客体逻辑则主张逻辑科学研究独立于人的认识的客观世界原本具有的客观的逻辑结构和规律。剖析“说谎者悖论”的关键是鉴别“命题”及其“真假”的标准:思辩逻辑认同语言标准;而客体逻辑则坚持客体标准。“说谎者悖论”的真相是:向壁虚构的构造者们不要物证、不顾时空地将几个同音同形然而不同义的语句叠合在一起,从而将语句的“虚”与“真假”根本不同的值纯思辩地混沌杂揉。从实事求是的客体逻辑出发,任何人构造不出任何一个在事实上满足“自我悖反”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有学者指出:悖论的产生与三个因素有关,即自我指称、否定性概念以及总体或无限。说谎者悖论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对说谎者不同情形及解悖方案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对说谎者悖论仅从语义角度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需考虑到语境情景,并认为之所以产生说谎者悖论与自指的偶循环或“假”之奇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指出:悖论的产生与三个因素有关,即自我指称、否定性概念以及总体或无限。说谎者悖论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对说谎者不同情形及解悖方案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对说谎者悖论仅从语义角度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需考虑到语境情景,并认为之所以产生说谎者悖论与自指的偶循环或“假”之奇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5.
语义悖论是无论假设其真还是假设其假都不能成立的命题 ,就此意义而言 ,可称之为“不真不假命题”。除了具有悖论性质的“不真不假命题” ,还存在着具有半悖论性质的“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对于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 ,应该采取与对不真不假命题同样的态度。语言层次论能消除不真不假命题那样的语义悖论 ,同样也能消除不真命题和不假命题那样的半语义悖论  相似文献   

6.
<正>说谎者悖论是一个具有逻辑和认识论意义的极古老的悖论,从来为逻辑学者所关注和研究。进入二十世纪,由于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类似的悖论,直接危及经典的逻辑和数学理论的可靠性,这个悖论得到更认真的对待。如今习惯上把这些悖论分为两类:集合论悖论和语义学悖论。说谎者悖论与其他若干悖论一起,由于分别涉及“真”、“假”、“云谓”、“指称”、“定义”等逻辑语义学概念而被归为语义学悖论,它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为解决这个悖论,历史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本世纪逻辑学家则立足于现代逻辑提出许多解决方案。所有这些努力都促进了逻辑的发展。但是,这个悖论本身(一般地说,语义学悖论)一直没有得到无可争议的解决,至今仍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说谎者悖论的推广,n-跳跃说谎者悖论是这样一种悖论,其中的语句在关系框架中每隔n个点真值都发生改变。利用布尔悖论的语义封闭性等特性,证明当n大于1时,n-跳跃说谎者悖论不可能通过布尔悖论来进行表达。同时,对任意的n,给出构造一类布尔悖论的方法,使得它们在比n-跳跃说谎者悖论规定稍弱的意义下,满足所谓的弱n-跳跃说谎者悖论的规定。这部分地解决了n-跳跃说谎者悖论的可定义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们提出了众多的反例以表明休谟所认为的不能完全从“是”语句推出“应该”语句的看法不成立,但这些反例其实都存在问题,它们并不能真正构成对休谟看法的反对。“应该”语句与“是”语句不同,它并不断定世界,却承诺了一个自由行为者。如果“应该”语句有真假,那么判定它是否为真的标准与判定“是”语句是否为真的标准有根本的不同,因而断言“应该”语句与“是”语句存在逻辑分界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在面向自然语言的语义悖论研究中,反对真理分层理论的“反层级论”长期居于主流地位,但也一直受到“强化说谎者悖论”的挑战。格兰兹伯格通过构建“增强型说谎者悖论”表明,反层级论者对强化说谎者悖论的回应是无力的,对于一个真理论本身的反思结果总要由更高层级给出。他据此提出一种基于“克雷塞尔型反思”的真理分层理论。通过与塔斯基经典层级论比较分析可得,这种新层级论既可回应塔斯基经典层级论面临的困难,又可与经典逻辑相协调,其主要特色是使语境因素体现于量词辖域的转变,这可为语义悖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千古之谜"的"低调"和"高调"消解 --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有关“千古之谜”的一些论点及其论证,仍然被一些论者误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加以重申和发展。古哲早已发现,“自(我指)涉”可产生假句(或矛盾句),这就消解了“初始谎者”悖论(P)。沿着这思路,不难进而指出,“强化谎者”悖论“这语句假”(Q),要么缺值,要么是假。逻辑派自己向来肯定: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这应该包括由“自涉”产生的假句 P、Q),那么,要用含 P、Q 的论证来证明“矛盾句为真”和“判决日常(自然)语言准死刑”也不能成立。这意味着(从逻辑派的低调标准看),“强化谎者”悖论 Q 已遭消解。再者,“仅是矛盾”大别于“矛盾被证”。从辩证“鹰”派的观点,同时也是逻辑派高调标准的“开明”观点看,“矛盾被证”问题仍然存在! 只有我们指出 Q 犯“复合命题”或“矛盾定义”谬误,“千古之谜”才真正(更彻底地)遭消解!以上的分析可同样适用于“这语句不真”(R)的“超二值谎者”悖论。  相似文献   

11.
说谎句"f:f不是真的"中否定词含义的理解和刻画,是说谎者悖论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巴威斯等在说谎者悖论的研究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否定与否认的差异,在对比分析有关说谎者悖论的两种不同解决方案(罗素型解释和奥斯汀型解释)的过程中,凸现了否定和否认的区分及其价值:罗素型解释表明说谎者悖论源于否定和否认的混淆,而建立在对说谎者悖论更加精致分析基础上的奥斯汀型解释则指出,否定和否认的混淆仅是说谎者悖论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pring Presenter,无需特别学习专业的flash制作技能即可设计制作出生动形象、交互性强的多种常见题型的交互式英语测试flash课件,包括正误判断题(trueor false)、多项选择题(multiple choice)、填空题(fillinthe blank)等,并且可以嵌入网页或其它网络学习平台等,更加发挥其交互性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求真”教育理念及其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意义,提出“真题、真景、真境、真做、真创、真效”的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指导原则,并结合多年来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进行阐述。同时,利用系统的思想研究分析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践以及质量监控对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汉译佛经以及元明戏曲和小说中的"S是N是"是一种叠加式判断句,它们由汉语本身的两种判断句式叠加而成。梵汉语言接触是汉译佛经中这种句式产生的外在原因。而元明时期自报家门的叠加式判断句则与语言接触无关,它是一种舞台语言。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来"在句法层面上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在语用层面上常用来标记自然焦点。谓语"来"分布于"NP+来"、"NP+来+VP"句式中;补语"来"常分布于"NP+VP+来"结构中,补语"来"在句中常用来表示动作趋向义和完成结果义,"来(趋)"主要出现于"N施+V来、(N处所)+V来+(NUM)+N施、(N施)+V来+(NUM)+N受、N受+V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结)"主要出现于"N施+V来、N1+‘跟/和’+N2+V+得/不+‘来’、N受+N施+V+不+‘来’"这几种句法格式中;"来"用来标记焦点时常分布于"VP1+来+VP2"、"PP+来+VP"、"S1,来+S2"。  相似文献   

16.
民勤方言里语气词"啷"可用于句末或句中,其作用是增添"强调"的口气。这个词来自连词"啷"("那么"的合读),是用于句首衔接话语的连词"啷"因易位而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的"非"类格式,按语义可分为三类,即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类格式在语义和语用上表现不同。另外,"意愿之必欲"和"情势之必须"类的"非"类格式可构成取舍句,而"推断之必然"类的"非"类格式则不能构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18.
研究者常用花园小径句来研究句子理解。因句子理解受语言水平的影响,英语语法技能强化能改善花园小径句理解。经定量研究发现,通过显性培养元语言意识并强化句法结构知识和技能,花园小径句理解能得到提高。同时,研究还发现,“足够好”理论是传统理论下的一个特定且强势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万安县城话中“阿”字疑问句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问句形式,包括“阿P”、“阿是P”、“阿能P”三种类型.“阿P”问句一般用于未然时体,提问者持中立态度,“阿”字用于提示疑问焦点.“阿是P”问句用于未然或已然时体,提问者有主观预设.“阿能P”问句用于已然时体.“阿”字疑问句和县境内客家话的“格”字疑问句用法一致,表明县城赣方言受到客家话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わりに(は)”从语法意义上说,表示逆接,可以解释为“虽然……但是……”,但其在构句时,则带有一定的句式特征,从而将它与其他语法意义相似的句型区分开来。本文拟从基本义的角度、前接词的词性特征的角度、前后项是否为同一主体的角度及语感特征的角度来阐述“-わりに(は)”的句式特征:其前接词可以量化,强调前后项成反比关系;前后项可以是同一主体,也可以是不同主体;体现差距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