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陶莉莉 《成才之路》2014,(28):10-11
作为开发区一所普通的义务教育性质的初级中学教师,近十年来,我从工作中明显感受到我们学校的生源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本地生源剧减——十多年前,学生以本地生源为主,偶尔班级上有那么几个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十多年后,学生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为主,偶尔有几个本地孩子。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外省市农民工集聚上海,他们的子女也随迁进入上海,这给上海教育特别是上海市郊区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以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也在上海各郊区(县)应运而生。据统计,上海市有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小学160多所,其中66所学校已于2008年完成办学设施改造并纳入民办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立中学大量增加,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学校长期以来遵循的德育思维定势已不能适应道德教育中遇到的新情况,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德育方法不能等同于本地学生,应该摆脱原有的教育框框,作相应调整。本文从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品德现状及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品德状况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12,(7):50
2004年,学校根据虹口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安排,停止招收本市地段学生,以公办学校为教学点开始招收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就读。目前,学校是虹口区唯一一所100%接受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学校的教师初次接触这些孩子,都惊讶地发现了许多以前不曾见过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随着柳营路小学成为虹口区一所以招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公办学校,来自五湖四海、学习程度不一、个性背景迥异的孩子,让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难以适从,已在柳营路小学工作二十余年的校长虞敏丽一度也曾深陷困惑。  相似文献   

8.
正北华小学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南关岭地区是大连城市建设拓展区,随着甘井子区建设朝着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方向的发展,这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聚集地。尤其是近三年来,随着大连北站的建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涌入学校,截止到今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已经占到在校学生总数的71.5%,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在近几年来一直不断地努力,尽我们之责,竭我们所能,提升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业质量,让这些孩子和本地孩子一样,能共享同一  相似文献   

9.
北华小学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南关岭地区是大连城市建设拓展区,随着甘井子区建设朝着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方向的发展,这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聚集地。尤其是近三年来,随着大连北站的建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涌入学校,截止到今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已经占到在校学生总数的71.5%,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在近几年来一直不断地努力,尽我们之责,竭我们所能,提升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业质量,让这些孩子和本地孩子一样,能共享同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0.
“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在“市名校集团化经验交流暨表彰会”上的讲话。会上王国平书记还特别强调:像杭州这样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不仅要让更多的本地居民子女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而且要尽最大努力让更多“新杭州人”子女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让他们与杭州本地的孩子一样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树人小学就是一所专门招收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及自身的积极努力下,软硬件建设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1.
许劲 《云南教育》2009,(20):39-4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学校来说,如何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看待他们的优点与缺点,如何使他们与本地的孩子一起在相同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成为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晓露 《考试周刊》2015,(8):166-167
本文主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流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及家长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发现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与本地儿童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学习的关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在学生行为习惯纠偏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与学校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综合教育素养,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两为主”政策正在逐步实施,广东省异地高考政策和广州市畀地中考实施方案业已确定.进一步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广州市就读和升学降低了门槛。然而.这仅仅是教育公平的起点,还要关注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在广州市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水平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困难?什么因素影响着其学业成绩的提高?文章从实证的角度,通过对广州市第四十中学初中三个年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户籍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其学习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此带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已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做好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文化融合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市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时在黑板上写下的这句话意味深  相似文献   

16.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对象群体,是相对于本地学生而言的,很多城市学校都接纳了或多或少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教育对象,我校就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的省级实验小学。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素养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不揣浅陋,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越来越多地涌进了城市,他们也有着同等的受教育权.但是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情况大多落后于本地儿童.孩子之间差别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别,切实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量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胡杰明  方涌 《江苏教育》2007,(21):24-25
流动儿童教育是“三农”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集中反映,如何在正确贯彻中央“两个为主”政策,切实保护流动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优势,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就学问题,成为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新课题。无锡市惠山区通过扩大公办学校接纳能力、政府举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加大对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管理和扶持,全心全意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同时补齐了影响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短板”,提升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校是位于上海市郊区,临近江苏的一所农村学校。作为城郊地区,近几年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地涌入本地区,原本借读生就比较多,随着政策的出台,更多的外来务工子女选择我们这样的公办学校进行学习,本地生中有条件的学生则选择了民办学校,由此,现在的在校学生现状以预备班为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总数要超过本地生。这些学生的监护人工作流动性大,工作时间长,文化水平偏低,各种规范意识不强,居住条件很差,对孩子的教育观念非常落后或者说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现象。针对以上这一系列的情  相似文献   

20.
刘上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2):133-136,150
随着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内地省份劳动力大量流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通过对新疆呼图壁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状况并不乐观,面临家庭教育环境差、教育方法不当、家长与学校互动少等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共同努力提升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