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三线并行"抓背诵 第一线是经典背诵.从<弟子规><三字经>到<千字文>,接下来是<论语><孟子>等.一年时间,我和孩子们背完了<弟子规><三字经>,背了一部分<千字文>. 第二线是古诗词背诵.我收集了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诗词,每周介绍6首让孩子们背诵.一年时间,孩子们背会了150余首.  相似文献   

2.
<左传><国语>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史传文学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早期史传文学作品中,记载历史事实时穿插一些历史传说的手法并非始于<左传><国语>,但同之前的<尚书><逸周书>等史传文学中的历史传说相比,<左传><国语>中穿插的历史传说呈现出鲜明的特色:通过按类别编排、模式化等虚化与整合的方法,对原有历史传说进行加工和改造,使其呈现浓厚神秘色彩的同时,天人感应、天人相通的理念更加鲜明,并提供了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等丰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第五专题"学问之道"选有这样一则语录: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语录出自<论语·子罕第九>.选编者将这则语录编入"学问之道",大概是想借孔子所具有的学风和品格来激励后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时,以设问、仿写、陈述为抓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带领学生领会文本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有:在一些有争议或者看似矛盾的地方巧妙设问,激发学生联系全文去思考;引导学生借鉴《论语》的写法仿写“微博”;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  相似文献   

5.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宋代之前一直和<礼记>同治.到了宋代,<大学>才被单列出来独自成书.朱熹为<大学>、<中庸>做了章句,并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编排在一起成书<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从元代到明、清一直被列为科举考试用书.但现在所见的朱熹<大学章句>已改变了原貌,<大学>的面貌在数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各个时期对<大学>的研究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6.
顾国 《现代语文》2008,(3):121-122
<五礼通考>对<汉书>中<纪><志><传>都有大量的引用,因此,研究<五礼通考>引用<汉书>的考异问题,不仅可以开启<五礼通考>研究的大门,而且对于<汉书>的研究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将<五礼通考>引<汉书>的考异情况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年龄称谓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以<论语><礼记>等为主要线索形成了结构完备、内涵丰富的年龄称谓体系.各主要来源内部年龄称谓大致完整,总体上遵循从低龄到高龄、先<论语>后<礼记>、同一年龄的称谓由男及女的顺序;多数称谓恰当贴切、耐人寻味,具有深广的古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问题.语篇连贯是通过不同的衔接手段实现的,包括语法手段、词汇衔接和连词成分.这些表层上的衔接对于深层的语篇连贯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纽约时报>中"The Moon Landing(<月球登陆>)"一文是如何通过衔接手段达到语篇的连贯的.  相似文献   

9.
在"素读"了大量的文言选本之后,我带着孩子们进入高年段的经典名著阅读期.经典名著的阅读分为精读本和略读本,五、六年级的精读本锁定四本:<三国演义><西游记><世说新语><孟子>.略读本是我开给学生的一长串书单,每一本附有简介,每学期学生挑选5本以上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中语室编著的高中<语文>第五册教科书有<庄暴见孟子>一课.<庄暴见孟子>被选入高中教科书后,引起了广大教师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笔者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或许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正确理解.课文开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五个澳大利亚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案例:<林区大火><制作太阳系模型><生存斗争><太空计划>和<卓越者>,从而总结出研究性学习的特征;采用量规对作品及活动进行评价,取得了有实用价值的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2.
周处是西晋有名的大将,他为人强直,后来战死在与氐人的作战中.周处文武双全,还著有<默语><吴书><风土记>等,其中<风土记>传至今日.周处的名声还不止于这些,更主要的是他有一段杀虎斩蛟、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三国志>同作为"前四史"之一,到底孰优孰劣,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文章围绕这个争论,主要勾勒了从明朝至当代<后汉书><三国志>比较研究的历史.明朝是<后汉书><三国志>优劣之争的开始.<后汉书><三国志>比较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清朝、20世纪20-40年代,而当下对二书的比较研究则不免有些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说文解字>:"與,與也."可见,"與"的本义是名词"朋党,党与"的意思.通过阅读古文献,我们知道"與"还有动词、介词、连词、语气词等多种词性.对<论语>中"與"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的量化统计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與"的各种用法和意义,并简要做了一些动词、介词、连词"與"之间的辨识,为"與"的研究作点贡献.  相似文献   

15.
唐文治,字颖侯,号蔚芝,晚号又称茹经,江苏省太仓县人,1865年10月10日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幼年聪颖,14岁时就读完了<论语>、<孟子>、<诗经>、<书>、<礼>、<易>、<春秋>等书,后参加乡试,考中举人,21岁时,在江苏江阴南菁书院苦读,主要研究经学.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l期刊载的姜馨老师的<(老子五章)教学实录>,高起点,高难度,引发我们对新课程语文课堂如何对话的深度思考. 一、关于作为对话基础的<<老子)五章>本身 选编的五章包括老子<道德经>的<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九章><第七八章><第八十章>.  相似文献   

17.
张谷若作为一个哈代专家,他的译作<苔丝><还乡><裘德>等已经被许多学者从文学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在翻译研究中多是从语言层面对译作进行对比,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选取张谷若的第一部译作<还乡>并从阐释学角度分析他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打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本,其中<詹天佑><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林海><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课文与六年制的浙教版教材相同,<穷人><小抄写员>等课文与上世纪部编教材相同.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篇目主要是这么几篇:<踢"鬼"的故事>(有的教科书改编成<我不怕鬼>)<给颜黎民的信><在仙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百草园><早><有的人>和<一面><鲁迅与时间>.除了人教版、原上海S版和原浙教版基本还保持其中的两三篇外,其他版本教科书大多只收录<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中之一篇.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毕业生从事某种动物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牧医系依据岗位需求,将原来开设的<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病学><家畜内科及诊断学>和<家畜外科及产科学>四门课程拆分重组为<牛羊病防治><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小动物病防治><动物群发病概论><兽医临床诊疗><兽医实验诊断>七门课程.同时,为配合理论教学,编写了相应教材,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