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20世纪女性学的内部涌动着一条暗流--那就是女性学对女性自身化负面的冷峻自审和批判。在这一学主题的发展演进中,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四位女作家的创作具有代表性。她们把外与内的经判结合起来,切入对女性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形成了互相传承、递进和超越的关系。女性自审学的发展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的剥离与批判;二是反拨化立场上的父权审美机制和男性话语,肯定了被压抑抹煞的女性俗念(“恶”)的历史合理性价值;三是从化的角度对女性生命本体做的整体的否定和批判,深入了女性的欲望本体。这三个层面相互作用、渗透,在女作家们的创作中既共时,又历时地存在着。女性自审学理应成为新时代女性写作的自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世界正处于全球性的文化转型期,作为华人文学中一个独具魅力的群体,海外华人女作家作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深远和博大的文化意义。本文从现实、传统和文化三个层面比较东南亚和西方两地的海外华人女性文学,探求二者在题材开拓与主题挖掘、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以及在后现代语境中相同或不同的审美意韵。  相似文献   

3.
在以“革命”和“救亡”为主题话语的三、四十年代,少部分女性作家承袭着五四传统,创作出富有“性别批判”内涵的作品。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对男权意识的批判与解构和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与剖析三层面。她们在文化夹缝中进行性别抗争,为二十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和王晓玉的《上海女性》系列是两部震撼人心的成功作品,分别典型地代表了女性深层生命意识中的两个不同方向,将这两个方向统一起来,则构成一个层面就是完整、真实、丰富的女性人格自身。  相似文献   

5.
当代女作家王安忆在涉笔性爱,使女性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由社会层面发展到性别自觉阶段,达到了第一次飞跃和突破之后,其女性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书写和挖掘上,而是进一步上升到对文本形式的改造和利用上。王安忆在其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进一步突破,这奠定了她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的坚实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是一个格外关注女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将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归纳为“妖冶放荡型”和“柔慈博爱型”,并结合郁达夫的生平家事,指出郁氏小说中女性形象是与其幼年家庭的三个女性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妇女的生存状况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指站在民族解放战争最前沿的优秀知识女性的集合体,在民族解放战争的千锤百炼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第二层面指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严酷考验中做出不同选择的各阶层女性;第三层面指在侵略者压迫中身受奴役和作出巨大牺牲的女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层面的发掘是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令人震惊的事件,她们做出的牺牲是具有全人类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话语是一种权力符号。后现代小说加入了被边缘化人群的声音,对经典进行解构。《福》以一个女人追寻被男性刻意抹去的文档为主要线索从不同层面对《鲁滨孙漂流记》进行改写,从女性叙述者对男性话语权的篡越、失去话语权的男性主体地位的丧失、星期五被阉割了话语权这三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解读,以此来反思历史真实性和话语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舞蹈《千手观音》之所以能够带给人们美的震撼,是因为它在现实、文化和艺术三个层面上完成了审美超越,从而使作品具备丰厚的审美蕴涵。这三重超越不是并置的关系,它由外到内向作品的深层逐步开掘,最终成就了一个经典的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10.
学意义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作意图、作品意图和读意图等构成本意义的三个层面。任何本的意义只是这三个层面的必然凝聚和统一,学意义的实现是作、作品和读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新作<最甜的梦>是又一部关注当代社会和女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人物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之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通过这三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可以进一步剖析莱辛后期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变化,并深入地探讨莱辛这部新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将创作中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又分别在作家创作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这三个不同意识形态下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潜意识是作家创作前头脑中的蓄积库,进入前意识状态时作家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创作冲动,最后进入意识层面使最终作品浮出水面。这三种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作家创作,从而使作品产生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清初王士祯标举神韵,通过细读其论诗之语,可以将其神韵说的要义提炼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诗之美是传神与余韵的结合,第二个层面是诗之境是禅境与诗境的融通,第三个层面是诗之作是兴会与性情的共鸣。由此可以为神韵说建立一个包括作者、作品、读者、世界这四要素在内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弃妇是男权中心文化的历史见证.《诗经》里记录了男权中心文化将思妇沦为弃妇的全过程,甚至可以说,《诗经》是男性无条件征服女性的文学记载.弃妇的形象并不是单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一种模样,而是由众多篇章组合起来演绎出的一个有机整体.弃妇的形象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弃妇被弃前后在家庭角色中所表现出的品格;二是被弃后对此一命运的态度;三是社会对弃妇本身态度的评价.这三个层面结合起来,在文学史上构成了完整的弃妇形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颓废、偷窥和欲望三个主题对身体写作的三位女性作家作品进行了评析。身体写作重感官享受的倾向日益暴露出了负面特质,这与社会的变化有关,也与写作者自身的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虽然在现代女性主义者看来,《静静的顿河》仍是一部从男性视角出发的作品,但令人惊异的是,在这部颂扬男性力量的英雄史诗中,作者竟创创造了三个反叛男性中心的女性形象-阿克西妮亚,娜塔丽亚和达丽亚,虽然未必是作者的刻意安排,但这三个女性叛逆反抗男性压迫的行动和觉醒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静静的顿河》一种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磊 《文教资料》2014,(30):177-180
本文通过对《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秦腔》进行抽样、切分、标注,建立一个语料库。然后尽量多得从词层面、句层面、标点层面选取计量特征,对三部作品的言语风格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上述三个层面中的区别性计量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不少描写女性悲剧命运的作品,本文选取了两位女性——鸣凤和陈白露进行分析。鸣凤以身殉情,是黑暗王国里一道尽管微弱但却使人精神为之一震的闪光;陈白露是一个既已堕落又不甘心沉沦,起来斗争又缺乏信心和勇气,最终痛苦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悲剧形像。本文主要对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代、两位女性的性格特质、两位女性的内心矛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我们对两位悲剧女性能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代表,陈染和林白在小说的话语表达方面进行了大胆地革新,采用了独语的方式,独语既指向女性创作者本人基于个人的性别体验,面对世界的一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又指向作品中女性人物面对小说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女性创作者本人的内心表达有时是嵌进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表达的,有时又是游离的。究其原因,则一方面是源于女性与世俗层面对话的艰难。另外,也是最根本的,是由于哲学层面上女性神性与精神话语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高明  高见 《现代语文》2006,(5):49-51
“三言”是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瑰宝,更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作为编,冯梦龙塑造了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他以生动、真实的笔触反映广大女性的生活和心态,赞美女性反封建反压迫精神的同时,在女性心理上,倾注了比以往作品更多的关注。可以说,女性心理在“三言”中得到了细腻生动地刻画,而这一学表现,自然与冯梦龙的情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冯氏情学思想在人物塑造上的艺术实践,是创作思想与作品表现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