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蝴蝶君》呈现的是不对称的话语权,其主人公加利马尔的话语权被一个有着女气的东方男性宋丽玲所剥夺。西方对东方单一角度的误读与宋丽玲对东西方的深思是不对称的。《蝴蝶夫人》中爱情的单线性模式与《蝴蝶君》中爱情的多线性模式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卡洛·麦考琳的名著《荆棘鸟》,探讨了小说中被颠覆的男性形象以及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里获得话语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3.
在《热情之骨》中,作家从男性视角出发来书写女性,将女性视为物化后的私有品,以男性单方面的贞洁观念来评价女性,作者笔下的女性是一种被物化的欣赏物、把玩物,而不是与男性一样的独立个体。女性的话语权被男性的书写所蒙蔽而掩去了真正的面目。  相似文献   

4.
《男人的风格》出现在1980年代那个文学激情书写的年代,揉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转折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一出场就以改革小说的优秀之作被不断褒奖。文学评论者也较多从改革小说的立场来进行解读,但《男人的风格》不仅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小说,更是一部男性在经历文革"去势"焦虑和知识分子个体身份认同焦虑后,渴望消除"去势"焦虑,重塑男性主体性,重新掌握话语权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作为女性文学文本,《祝福》致力于中国封建女性意识独立性的探求。在男权制社会里,女性基本上是以男性的存在而存在,男性控制着话语权,封建神权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女性意识失去了独立性。从封建女性意识和思想角度反映中国妇女的命运,呼唤女性解放,《祝福》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库切在对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家笛福的经典作品《鲁滨逊漂流记》的后现代改写小说《福》中,选取女性叙述视角,竭力为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寻找话语权力。研究发现,原本处于权力边缘的女性和黑人男性地位得到提升,白人男性权威受到质疑,库切通过作品中人物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揭露了被殖民者的反抗与成长,并流露出去殖民化的写作主张。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塑造了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形象。与那些侠肝义胆的男性人物相比,这些女性人物黯然失色。这一现象引起了历来研究者的兴趣,他们纷纷撰写文章讨论之,故见诸于报刊的论文多矣。综观这些成果,大家的思路基本一致,即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蔑视、轻视女性的,从而将《水浒传》看作是一个反女性的典型文本。如果我们放眼于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文学,就会发现《水浒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水浒传》中的女性多为“红颜祸水”,男性英雄不近女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大肆杀戮,都体现出男性是社会的主宰。然而女性对人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犹如坚冰下的潺潺流水,昭示着其自身主体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5,(81):15-16
<正>男性获得话语权的原因,各学派研究人员给出不同的解释,政治、经济、心理等方面不一而足。综合而论,现实情况是男性所享有的父权制无意识地塑造着社会、语言、文化和各种表征。男性进入公众领域,女性被局限在狭小的家庭,男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女性则被放逐到社会经济和符号契约之外,处于无法被表征的领域,成为缺席空洞的能指。简而言之,男性操纵着话语权。一、男性话语权的体现男性话语权首先体现在对女性的命令口吻与女性遵从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儿女英雄传》中何玉凤的形象,阐述了传统男性文学话语中女性意识的困围和消解,并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在男性话语权下女性意识所面临的主要困围。  相似文献   

10.
《跳蚤》通篇单一的男性声音的表征触动我们对其话语对象进行思考。约翰.多恩蓄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声音和视角,入木三分地传递出以男性为中心的爱情观,隐藏的是妇女失去话语权的事实。立足于《跳蚤》的语言学研究,联系当时英国社会文化状况,借用叙事学、女权主义文论及福柯思想的相关理论,论证该诗在批判西方理性至上,颠覆"他者"边缘地位主题上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男性杂志作为专为男性而发行的刊物,是男性价值体系、审美情趣以及话语世界的集中体现,《男人装》杂志是目前我国男性杂志中的佼佼者。通过对该杂志中的封面女性形象、女性话题报道等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审美歧视在男性杂志中主要表现为女性形象被身体符号化、女性形象的片面化表达以及女性话语权缺失。审美地位的不平等是造成审美歧视存在的主要原因,女性审美观念是内化了的男性审美标准便是最明显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对沈从文的《边城》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的情话对白进行比较,表明情话对白的形式、内容和社会意义与其文化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密切相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话对白多采用自由直接引语和心理性直接引语的形式,体现了男性话语权中女性的传统角色;而英国文化中的情话对白多采用言语性直接引语的形式,体现的是对父权制话语的解构和女性反抗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风筝》和朱自清的《给亡妇》作为现代文学的回忆散文名篇,都体现出对于男性中心话语的主动接受心理。人们在回忆时的主动坦白心理构成了这种话语心理得以被呈现的前提,而中国长期封建礼教文明的影响则是一个无需争辩的因素,精神观念和意识上的成功内化则成为了这种特殊心理的内在原因,那个年代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精英意识亦在创作观念上自然地物化为这种隐含的写作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4.
《蛇》收录于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集《长谷》中,在其创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斯坦贝克笔下的女性始终没有得到评论界应有的关注。从女性批评的视角对《蛇》进行解读,就会发现,小说体现了斯坦贝克对女性他者性的诠释:传统的文化机制把女性置于与男性相对的他者的位置上,女性受压迫,被边缘化。小说蕴含着斯坦贝克对男性和女性文化构建的深刻见解,揭露了男性统治秩序的不堪一击,同时也暗示着:女性可以成为一种取代男性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以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读《圣经》中的贤妻形象,笔者发现,由于男性掌握话语权,《圣经》中描述的"贤妻"形象与圣经时代的女性并非完全一致。为建构"贤妻"形象,圣经作者采取了男性叙事视角、次情节结构和妻子形象的扁形化等多种叙事策略,借此影响现实中的女性,强化男权意识。从圣经文学的影响来看,圣经中所刻画的"贤妻"形象对西方文学具有原型意义,圣经中的贤妻标准与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矛盾成为西方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朱诺特·迪亚兹的成名之作《沉溺》(Drown,1996)是美国拉美裔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从拉蒙之子尤尼尔的视角描绘了拉美裔移民生活的艰辛与坎坷,刻画了男性气质缺失的移民者拉蒙的形象,并向读者揭示了白人话语权下拉美裔移民政治身份的边缘化,及其导致的拉蒙男性气质缺失的残酷事实。  相似文献   

17.
"1号作家"陈玉福最新长篇小说《女国土局长》,大胆地将女性作为政治舞台的主角,为其构建了一个"男儿国",在这个"男儿国"里生存着的男性们,被金钱、权力、欲望裹挟着,被侮辱,被毁坏,失去了话语权,进而沦为了女国土局李远平肉欲的玩偶。  相似文献   

18.
在《亚当·比德》中,艾略特塑造了三位女性形象:赫蒂,布道者黛娜和波塞太太.在小说中赫蒂总是处于被动、消极的边缘地位,她的性格与品质不是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呈现出来,而是通过剧中的男性话语来界定的,甚至她的一生也被男性主导者亚瑟所控制.在小说中,另外两个女性形象黛娜和波塞太太的描述,则表明她们对于父权制社会的奋斗与抗争,同时也体现了艾略特的女性主义思想,表达着她对女性的关注,渴望获得女性自身独立和话语权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婚恋诗是描写和反映人们恋爱活动和婚姻生活的诗,文章从书写和被书写这两个方面对《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并对《诗经》婚恋诗所表达的主题及其创作手法对后世中国婚恋题材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角度理解,男性在社会中更加主动、独立、果断,与之相比多数女性则显得被动、消极,然而《嘉莉妹妹》与《云雀之歌》这两部文学作品却颠覆了这种看法,为我们展现出女性果敢、独立的一面。分析了这两部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对性别及其社会地位的非常规理解。比较了《嘉莉妹妹》与《云雀之歌》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她们的经历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她们身边都不乏多位男性角色出场。尽管西娅和嘉莉都被男性角色利用,然而她们最终摆脱了男性束缚,都以不同的方式获得了成功。从这两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传统观念中男女角色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