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万里的诗味论,既借鉴了前人(尤其是司空图)的相关理论,也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他首次将"味"这一美学范畴提升到诗歌本体的高度,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诗与文的区分,对诗歌的创作主体和鉴赏主体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对"味"的涵义的理解上,杨万里突破了司空图和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其所谓"味"除了指某种超出词意之外的隽永悠长的审美情趣外,很多时候也指寄寓劝讽之意的含蓄蕴藉之味,因而也体现了对儒家诗教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主倡自然是唐代诗歌美学理论的基本特色。它具有三元化的态势、特点,即:以李白、司空图为代表的具有明显道家思想特征的崇尚天妙之美、天籁之音的美学思想;以释皎然为代表、兼及韩孟诗派的受到佛教影响的主张雕琢出自然、笔补造化的美学思想;以白居易为代表的维护儒家诗教的纯自然主义的美学思想。这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对唐代文坛尤其是诗坛产生重大影响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述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无疑是精细而微约的,但是深加思索,这二十四种风格之中也内蕴着司空图一致的美学思想,如以老庄思想为底蕴的对自然、冲淡美学情趣的追求;司空图“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学理论在《二十四诗品》中也有共同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对诗歌二十四种风格和意境的归纳,其思想内容与司空图对于生存的思考密切相关.虽然<二十四诗品>经常被当作一部集合体研究,但其中却集中体现了司空图的基本美学思想--冲淡.  相似文献   

5.
司空图的意境理论前人多是经验式的评点,今人是局限性“味外之旨”或“象外之象”的研究上,对司空图美学思想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并没有谈清它们的关系性质,因此而也不能正确阐明句空图的意境理论。  相似文献   

6.
严羽审美理论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史上,南宋严羽的美学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继晚唐司空图之后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诗主张和审美理论,对后代(从元明直至清初三百余年)的诗歌创作和美学思想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重要美学思想,其生成条件之一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对于这个条件,不同学者做出了相近而不同的解读。在布洛审美心理距离思想观照下,它又透露出审美距离思想因子。考察司空图的理论与实践,这一思想因子散布于其他文本,由此而知,司空图诗学理论确实存在审美距离思想。  相似文献   

8.
狄尔泰的哲性诗学思想与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观点一脉相承:狄尔泰的主体对客体的体验,从而达到主客体融合的体验观,被司空图概括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司空图认为表达"如将不尽",就要"与古为新",这正是对狄尔泰表达理论的阐释;理解就是交流的过程,读者对"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多维理解体现了狄尔泰的理解观念。  相似文献   

9.
梁红 《学语文》2012,(4):54-55
美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涉及生活、艺术、哲学等领域。在中国美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中.唐代是中国美学理论形态质的完成时期.以意境理论的出现和司空图的《诗品》为标志。诗歌与美学关系密切,相互融合,而二者的发展状态又与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白对道家、道教的思想有着深刻地理解和全面地继承。他诗歌所表现出的崇尚自然之美、以大为美、高蹈绝尘的出世思想、大胆的想象和奇异的夸张,皆来自于他对道家、道教美学思想接受。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解读李白的诗歌创作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李白及其诗歌创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晚唐著名诗人和诗论家司空图的诗歌在晚唐诗坛上颇具特色,即以“雅正”为主要风格,有别于晚唐颓丧凄凉的诗风。形成这一风格,主要与其祖辈仕进相对成功的家世因素激励、个人相对顺畅的仕途人生、儒佛道思想的交融影响以及诗人“渟蓄温雅”等诗学观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司空图的诗学思想是对王维等人诗歌创作艺术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唐时期诗歌创作叙事化倾向的反 拨。司空图有关诗歌意境创造及其审美特征的论述,对抒情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不过,他 的诗学思想只是总结了抒情短章的艺术经验,用这种理论要求一切诗歌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中国古代文论在概念的应用乃至体系的建构方面紧密相关。追寻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渗透与影响,阐释其在塑造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审美理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期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美学的诗歌意境理论史上,司空图的地位无人能比。他是诗歌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就他的整个理论来讲,他像前人一样认为意境是诗的本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界定了意境的内涵,开创性地划分了诗歌意境的类型。这三方面奠定了他在中国关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司空图的美学思想包含多个层面。在其美学代表著作《二十四诗品》中,不仅有各类风格论的阐释,而且蕴藏着创作方法的探索,还有诗人自身修养的指迷。这些对当代室内设计美学亦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历史的特殊性与林语堂本人思想情感、文化心理、个性气质等的复杂性,使他不但复归传统与道家文化,而且选择道家文化为其文化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欧阳修对“太学体”的排斥为出发点,指出他与石介在诗文革新中的不同态度。结合欧阳修对石介的批评详细分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分歧:首先,是思想上有“异”与“常”的区别:其次,指出二人之间对“道”的不同认识,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待文学的不同看法,总结了欧阳修的基本文学思想,肯定了他宽容、辩证的文学观对有宋文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郭璞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全才”,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神话学家,而且被奉为术数大师,堪舆之祖,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郭璞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其文学成就,语言学成就,神话学成就,而对其渗透在易占活动,文学创作,古籍注释中的道教思想却涉及甚少,鉴此,本文拟就郭璞的道教思想作一番梳理,考辨,庶几有助于人们对郭璞其人,其思想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守雪的《人心与文学——徐复观文学思想研究》一书,是根据他的博士论文整理而成,是第一部系统、深刻研究徐复观文学思想的专著。以徐复观的文学思想为题,回应时代问题,力图透过徐氏文学思想的力量来关注当代文学精神的发展,表现了作者对20世纪文学学术和思想史主要问题的通盘了解,也表现了作者的学识与愿力。也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当下的中国文学研究,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0.
冯道的人生之道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有机结合,儒家的入世济民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主干,佛教和道教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基础。佛教的禅定训练、随缘渡众的主张令冯道身心健康、智慧出众、以救民为己任。道教的乐观通达和圆融使冯道对人生世事持乐观的态度,以高超的应世技巧,与时变化,保身救民。正是依靠人生之道的支持,冯道才能在乱世长为将相,既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又能以各种方式救济民众,保存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