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凌燕  俞立平 《情报杂志》2012,(3):198-201,156
为研究科技创新的地区差距和影响因素,给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本文选取R&D经费、R&D人员全时当量、信息资源作为投入变量,论文、专利、技术市场成交额等7个科技产出指标经TOPSIS评价后作为产出变量,基于面板数据采用岭回归分析科技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科技投入产出的地区差距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R&D研发人员对科技产出的贡献最大,其次是R&D研发经费,信息资源的贡献最小。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的地区差距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维持不变。R&D经费的地区差距基本不变,但由于R&D人员全时当量变化的地区差距拉大,从而稀释了信息资源地区差距缩小对减少地区科技产出差距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马飞  郑凌燕  俞海山 《情报杂志》2012,31(5):90-93,116
选取R&D经费、R&D人员全时当量、信息资源作为投入变量,论文、专利、技术市场成交额等7个科技产出指标经TOPSIS评价后作为产出变量,基于面板数据和生产函数研究信息资源对科技产出的贡献。结果表明,信息资源对科技产出的贡献最大,R&D经费对科技产出的影响其次,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科技产出无影响。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信息资源对科技产出贡献的弹性系数较小,中部地区信息资源贡献的弹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截面数据的专利与科技投入关系实证研究/FONT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和成 《科研管理》2008,29(3):98-104
研究科技投入对专利的影响程度。基于我国十五期间各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本文研究发现专利与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及科技活动人员数两个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以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及科技活动人员数为解释变量,专利授权量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利用此回归方程我们测算了科技活动经费占GDP的比重及科技活动人员数两个因素对专利的影响程度,较好地揭示了作为创新重要成果的专利与科技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文献中大多仅以经费作为因素研究其对专利的影响,本文则同时以经费和人员作为因素,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科技投入对专利的影响,因而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从新角度对R&D与专利产出的关系进行研究.与以往用专利数量表示专利产出不同,以专利生产总值衡量专利产出.运用要素分析方法对专利生产中R&D投入要素的贡献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我国专利制度生产规模报酬递减、R&D支出经费的贡献额是R&D人员全时当量贡献额的3倍以上等结论.为了准确测度专利生产总值,运用包含产业结构和制度因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测度对其进行测度.  相似文献   

5.
选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青岛、成都、武汉、杭州等9个城市从2008—2015年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数据,在充分论证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由"每亿元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每万人年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产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每亿元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年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4个指标组成的复合指标体系,以从专利的角度全面分析样本城市创新投入的产出绩效,并试图从时间和区域的比较分析中探索样本城市创新投入产出绩效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6.
选取学会数、学术交流活动和专利授权数三个相关变量,以1998-2012年的科协活动和专利授权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分析学会发展对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学会数和学术交流活动是影响专利授权数的显著因素;学会数和学术交流活动对专利授权数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学术交流活动对专利授权数的促进效应及其变动的贡献程度均大于学会数的贡献率。最后,提出大力发展学会事业,积极发挥学会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支柱作用;提高学术交流活动质量,增强学会的创新驱动效应;加强学会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拓展新的创新驱动路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标度无关性指标引入到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中,在非线性视角下从科技创新投入(R&D经费)、产出(论文、专利)与经济规模(GDP)之间关联的角度构造标度无关性指标,进而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相对绩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R&D经费投入、科学论文、专利申请量随GDP的增加均呈较强的非线性增加趋势;(2)绝大多数省份的R&D经费投入与GDP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马太效应”,且各省份论文数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普遍强于专利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本文工作不但扩充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为决策者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创新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科技政策是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工具,将R&D课题数、R&D强度、R&D人员全时当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科技政策因素变量引入产业研发空间结构的分析之中,并建立模型,分析各个变量对产业研发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5,(7):64-68
考虑地理空间的溢出效应,基于知识生产函数,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28个省级区域间高校创新产出的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创新产出存在明显的省域空间集群现象;高校R&D创新投入中人员全时当量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而正向的直接影响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R&D经费内部支出对高校创新产出没有明显的直接影响,但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统计工作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规范并与国际接轨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R&D经费/GDP是科技发展目标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2000年和2009年我国分别组织了两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R&D经费支出及占GDP比重虽在资源清查年度的年增长率远高于其它年度,但2000年和2010年科技发展目标仍是落空.由此引发我们对R&D资源清查工作与数据质量,R&D资源清查工作与科技发展目标的思考.本文认为在社会经济稳定和统计调查制度稳定的前提下,一国的R&D投入指标的时序数据应具有服从正态分布的特点.R&D经费及占GDP比重指标数据的正态分布特征在本文得以经验论证.2000年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破坏了指标数据的正态分布规律,现阶段影响我国R&D投入指标数据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为科技统计调查制度的稳定性.另外,本文从R&D经费/GDP指标数据具有服从正态分布规律的统计性态出发,对2020年我国R&D经费/GDP进行了预测,认为在2011-2020年间若未展开第三次R&D资源清查工作,2020年R&D经费/GDP发展目标2.5%较难实现.由此引发我们对科技统计调查制度和科技发展目标设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贵州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科技活动人员数和R&D经费投入等数据,测算出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得出贵州省经济增长与科技活动人员、R&D经费投入均高度相关,且R&D经费投入对经济促进作用更显著的结论,并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但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三阶段DEA模型,计算了2012—2016年综合类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科技投入产出,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后,各个综合类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科技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有明显的上升;2)地方财政科学事业费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的比重和高职院校所在城市的人均科学支出对全时当量人员的投入冗余和当年内部支出的投入冗余是正向有利因素,而所在城市的人均GDP对全时当量人员的投入冗余是正向有利因素,对当年内部支出的投入冗余是负向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计量的区域间创新行为知识溢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志宏  王娜  马倩 《科研管理》2013,34(6):9-16
创新和知识累积是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知识生产函数刻画了研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知识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创新性地考虑了本地知识存量与其余地区知识存量因素的影响,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常系数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区域间创新行为知识溢出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对地区的知识生产有显著的正效应,而R&D人员全时当量对知识生产作用不显著;知识存量对地区知识生产具有显著作用,本地知识存量具有正效应,其他地区知识存量具有负效应;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已经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趋势。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对区域间的创新行为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北京市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实施的逐步深化,北京地区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科技活动更加活跃,科技创新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实现了新的跨越.2003年北京地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额继续位居全国第一,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7.0%.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3—2013年的29个省(除西藏、新疆)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分析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将科技创新分为3个阶段,而且将科技金融分为公共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同时把全国29个省分为东、中、西部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创新阶段,科技型上市公司占比和风险投资对专利授权数有着促进作用,但是政府投入经费比对专利授权数有着抑制作用。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结果,大部分情况下,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没有显著地影响。在高新技术产业化阶段,市场性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有着促进作用,但是政府科技资金投入比对科技创新没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阶段,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选取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新产品销售收入、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每万元RD内部支出经费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每万元RD内部支出经费的专利申请数四个指标,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四大地区和31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投入绩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四大地区RD投入绩效由高到低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31省市RD投入绩效较高的有安徽等地、较低的有吉林等地,其余省市居中。2004—2013年,北京等地的RD投入绩效总体增长较快,广东等地总体下降较快,其余省市总体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我国不同类型产业的专利产出对RD投入要素的敏感程度,采用产业专利申请量变化率与RD人员全时当量变化率、RD经费总量变化率、RD项目总量变化率的比值作为弹性的计算方法,按产业年均专利申请规模划分产业类型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规模和高规模专利产出的产业中专利申请量受RD人员全时当量的影响最为明显;中规模专利产出的产业中专利申请量受RD经费总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需要考虑产业的不同类型,以便建立最有效的RD投入组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剖析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集聚对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机制黑箱,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4-2018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要素集聚、创新绩效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数据,测度并比较不同要素集聚效应大小。运用Arcgis软件对其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要素集聚对高新技术产业绩效存在正向边际递减影响。(2)相对于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的集聚效应更大。(3)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正向调节创新要素集聚对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提升作用,且其调节效应边际递增。(4)创新要素集聚及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研发资金集聚度低等水平地区较多。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社宾模型研究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探讨金融发展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正向直接效应,但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金融发展能够正向调节创新人员集聚、创新资本集聚与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创新要素集聚和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无明显调节作用;劳动力供给、城镇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均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0.
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2009—201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新产品研发支出和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作为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在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创新产出的分析中,新产品研发支出贡献较大,市场结构和企业规模都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产业利润对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但在以专利数为创新产出的分析中,研究与开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贡献较大,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和产业利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都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