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韩尧 《小学生》2013,(1):16-16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相似文献   

2.
黄文德 《快乐阅读》2011,(12):126-127
"人的潜能是通过磨练变为现实能力的。"我认为,传统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在于阅读教学缺少运用自我理解力去实践个体意义上对作品的体验感悟,从而积累生成知识能力的过程,也就是缺少通过个体的阅读实践磨练阅读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个体对作品感知体验、质疑反思、发现感悟、积累生成语文知识能力的过程。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以"练"为主,落实在"练"上。  相似文献   

3.
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晴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以“体验”为中心,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的阅读体验生成既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又为语文教学课堂增添光彩。由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引导学生生成阅读“体验”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则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试谈个性化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墀 《湖北教育》2005,(3):44-45
阅读是个体活动。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时代的公民.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比任何时代都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阅读活动的价值取向“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一、体验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人的发展体验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注重阅读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唤醒生活、文化等经验,并促使文本与个体的知、意、态、行整合起来,以达成高效理解的阅读活动;注重人的需要、情感,强调个体对语言的体验与感受,做到“主体与主体的对话”;注重个体人格的全面完善,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体验阅读是从各种语言中获取信息,唤醒阅读主体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并与之综合,形成一种积极地、富于创造性地与作者进行心理交流的有意义的活动。这一活动既是生存的需要,又是发展的需要。但是求得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是多主体的心灵沟通,也是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心灵共鸣的过程。实施预设、固定、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阅读的想象力和创造空间,使阅读教学趋于低效。后现代主义以多样性、差异性、多元化为表征,强调文本解读的差异性,尊重学生阅读知识的生成特点、情感体验的多元性、审美价值的创造性,从而建构了阅读教学的多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一、怎样正确解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要使这一理念真正落实于课堂,不走样不变味并非易事,正确解读是个前提。课程标准面世至今已三年了,课堂中出现的诸如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加指导等偏向,都与没有正确解读有关。正确解读要抓住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叫“独特体验”,另一个是什么叫对独特体验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构建。由于学…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1]。要将阅读文本内容生成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人文素养与阅读能力必须依赖过程。脱离过程谈阅读教学,无疑会淡漠人的存在,遮蔽阅读文本价值,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因此,把握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性的内涵、价值及其实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阅读作为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实践行为。它需要个体直面阅读材料,独立地有创意地思考,讲究独特的个人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阅读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是学生个体的阅读体悟。教师要做的不是讲述课文,而是引领学生走进教材,亲历阅读。一、创设活动情境,在活动中体验以往的阅读教学,往往从文字到文字,重在通过问答的方式解词释句。情境型阅读教学,旨在通过教师对教材艺术化处理,为学生创设一个体验和探究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转变角色身份,开展体验和探究活动,如我在执教《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为了加深…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提出了“读-疑-品-拓-评”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绿色阅读     
梁科 《广东教育》2010,(2):33-33
所谓绿色阅读,是指注重学生情智生态平衡,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阅读教学。在“绿色”的课堂中,教师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阅读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是学生个体的阅读感悟。教师要做的不是讲述课文,而是引领学生走进教材,亲历阅读。绿色阅读,就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享受到体验的愉悦、探究的魅力、对话的激情、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毕文荟 《云南教育》2005,(19):20-2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是理论上的一种刻意求新,而是继承了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的合理部分,并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所做的一定提升。“个性化阅读”强调的是阅读个体的不可替代性,是自主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阅读教学的一场革新。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相似文献   

17.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关涉教育目的。从“谁的知识”以及“什么知识”两个维度探讨课程知识的价值取向,课程知识既要满足个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应保有社会价值。课程知识应以彰显“有尊严”“包容性”“可生成性”等为基点,建立“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发生互动的教育场景,才能将知识内化为内在品质,从而实现个体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也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与发展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悟,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那么,体验”和“感悟”从何而来呢?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一个人的图式对于他感知和理解新事物有着重大的影响:他必须把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新事物联系起来,依靠这些图式去理解和解释新事物。就阅读而言,读者是根据其自身的心理图式来恢复和构建文本的意义的,有效的阅读活动,表现为读者的心理图式与文本图式的协调“、同化”与“顺应”。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囿…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全新的“现代阅读理念”,其意义在于同时承认文本和读者的主体地位,从而展现出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又要考虑文本的主体性的阅读观。于是,当学生的多元感悟与课文的价值取向产生矛盾时,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但不可否认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存在不少观念上的误区和偏颇。笔者认为:要真正演绎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为其提供路标,指明方向。一、个性化阅读的根本——尊重文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为了“珍视”学生多元的感受、体验,使课堂生成精彩,对学生游离文本、曲解文本的知识“生成”或不置可否,或大加褒扬,忽视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引导,导致文本的失落。尊重文本是个性化阅读的“根”和“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