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斯宝是蒙古族著名的翻译家、文艺批评家。哈斯宝节译的《新译红楼梦》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开启了哈斯宝研究的大门,在之后的三十余年里陆续出现研究哈斯宝的论文、论文集以及多部专著。文章试图从哈斯宝生平、哈斯宝文学观及其他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内哈斯宝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翻译家哈斯宝根据120回《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与相关情节,用“古典蒙古语”节译成40回的《新译红楼梦》,并精心撰写了《序》《读法》《总录》和六万余言的精彩回批。哈斯宝在评点中表达了他对《红楼梦》主题的理解、接受与阐释。他认为《红楼梦》的创作主旨是“泄恨书愤”,《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忠奸斗争;二是人情世态。哈斯宝对((红楼梦》主题的接受与阐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哈斯宝的研究,首先是受到材料的限制。迄今为止,我们只知道哈斯宝把百二十回《红楼梦》中的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部分,用蒙文节译成四十回的另一部作品,他称之为《新译红楼梦》(下简称《新译》)或《小红楼梦》,并在每回后面加了回评,还撰写了《序》、《读法》、《总录》,又为十二钗作了十一幅画。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在国内少数民族中有很大的影响。在蒙古民族中,大概从嘉庆、道光年间就有人评论并开始翻译这部作品。目前,我们发现的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就是其中之一。《新译红楼梦》现有三种蒙文抄本:现藏内蒙古图书馆的道光二十七年(1847)抄本;现藏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的光绪五年(1879)抄本;现藏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的甲寅年(1914)抄本。  相似文献   

5.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成书年代乃学术界一桩悬案。本文结合新材料,从“序言”内容同落款识年存在的矛盾入手,分别考查了“序言”、“总录”、“回评”、“读法”的写作时间,进而推断《新译红楼梦》基本成书于1832—1833年之间;至于《新译红楼梦》所依底本,非乾隆末刊行的“东观阁”翻刻本,即为嘉庆四年刊出的“抱青阁”翻刻本,要么则为依据这两种刻本重刻的某一翻刻本。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的评点史上,十九世纪蒙古族红学家哈斯宝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除了《红楼梦》主旨“泄恨书愤”之外,哈斯宝的艺术见地也别有洞天,“暗中抨击之法”就是其针对《红楼梦》人物塑造艺术提出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7.
哈斯宝的《新译红楼梦》的手抄本现已发现了五种。除了我校蒙语专业合勘整理出版时所用三种手抄本以外,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还藏有两种手抄本(其中的一个是残本)。这些手抄本上都有“所抄”、“所写”年月。但转抄者们所注明的年月对研究者关系不大,所以人们不关心。如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藏本,这个本上写有“抄于光绪五年”。人们很注意内蒙图书馆藏本和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藏本,前者注有“始写于道光二十七年孟秋上旬”,后者注有“写于壬子年孟秋吉日,修订于甲寅年中夏”。哈斯宝在他所译红楼梦的“读法”里写道:“这本书里,凡是寓意深邃和原有来由的话,我都旁加了圈,中等的佳处,旁加了点;歹人秘语,则划线标识”。可是上述五种抄本都无此种标识,由此可以断定这五种手抄本都不是哈斯宝的原译本。那么,这五种手抄本上出现的“写于×年×月”和“抄于×年×月”的所注年代是属于哈斯宝翻译的年代呢?还是转抄者们抄写的年代呢?研究者们有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1975年2月出版了《新唐书》点校本,同年5月出版了《旧唐书》点校本。新旧《唐书》是二十四史中份量较大的两部史书。对这两部数百卷的大书进行标点和校勘,是一件并非轻松的事。我们应该感谢点校者花费数年时间,用辛勤劳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可用的点校本。但因二书的整理工作基本上是在“文革”期间进行的,又出于众人之手,难免存在着一些欠缺之处。关于校勘方面,已有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两<唐书>校勘拾遗》一文发表在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文史》第十二期上。本文拟就标点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谐音双关修辞格的大量运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从音效和释义两个层面分析<红楼梦>中地名、人名以及诗词中谐音双关修辞的英译,通过表格量化对比,最后论证了不可译性在<红楼梦>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的部分表现.  相似文献   

10.
芮文浩 《文教资料》2011,(14):109-110
张元济先生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著作,商务印书馆整理本的出版揭示了《史记》的众多异文,然整理本摘《史记》之文时有讹误,张元济先生的校勘成果尚存可商之处,整理本亦有新误。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早期抄本多为“过录本”或“再过录本”,错字、白字,脱漏讹舛的现象严重,这就给今日的校勘者带来很多困难。综合目前出版的各种《红楼梦》“新校本”的校注情况,列举其中校勘存疑实例20处,认为作为《红楼梦》的校勘注释者,应该做到既要“通今博古”,更要“心细眼明”。  相似文献   

12.
●孙逊,1944年出生,江苏丹阳人。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文学遗产》编委。著有(《<红楼梦>脂评初探》、(《<红楼梦>探究》、《<红楼梦>与<金瓶梅>》、《<金瓶梅>概说》、《董西厢与王西厢》、《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粹》、《明清小说论稿》、《明清小说丛稿》、《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等专著十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先生的《楚辞校补》不仅为《楚辞》校勘集大成之作,也是古籍校勘整理的重要成果。总结闻先生《楚辞校补》一书的特点及其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助于《楚辞》校勘的进一步整理,同时,对其它古籍的校勘整理也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红楼梦》是新课标、新教材规定的高中生两本必读书(另一本为《乡土中国》)之一,同时,《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也被列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一个独立单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数年前,在网络流行一份“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上,《红楼梦》却位居榜首。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反清悼明”之说,前文从汉人与满人、明朝与清朝、汉家天子与满洲皇帝、华夏与夷狄四个方面作了考论,初步建立起一个系统。其中许多观点尚需展开,陆续发现的新材料亦有待整理。故写此文以为续。 一 “红楼之梦”十七年 以小说面目出现的《红楼梦》,却有自己的“年表”,这一点已为脂砚先生指出;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一书中,曾专设“红楼纪历”一章,对前八  相似文献   

16.
发现古籍讹误并对其进行校勘,是整理古籍的重要工作.发现古籍中的讹误需要运用科学的校勘方法.本文由王念孙《读书杂志》归纳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主要围绕异文的校勘价值、由异文察讹误在《读书杂志》中的运用这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纪念高鹗,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他和程伟元整理的120本《红楼梦》;正确地向国内外和我们的子孙宣传、传承“国宝”程高本《红楼梦》.俞平伯晚年两次对自己研究《红楼梦》的反思,对学界正确认识程高本《红楼梦》极端重要.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从目的到方法都是正确地,无可指责.程本前八十回和庚辰本的优劣与正确传承、保全《红楼梦》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问题.用庚辰本替代和肢解程本《红楼梦》是不妥当的.应该重新组织专家力量注释、校对一部优秀的程本《红楼梦》以作普及、传世本《红楼梦》.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红楼梦》中有空空道人改名情僧的情节。本文经过对《红楼梦》对各版本的这段情节仔细校勘比较,发现这一错误认识源于一条误入正文的批注——“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并梳理其演变,展示这一情节不断坐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发现古籍讹误并对其进行校勘,是整理古籍的重要工作.如何发现古籍中的讹误,需要运用科学的校勘方法.文章由王念孙《读书杂志》归纳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主要围绕异文的校勘价值、由异文察讹误在《读书杂志》中的运用这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正>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红楼梦》博大精深,丰富隽永,无论从文学层面还是从思想、审美层面看,都堪称一部价值丰厚的经典著作,值得我们与其相伴一生。我们从小学时就经常听老师说“四大名著”,到高中前我们不少学生都读了或者了解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可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你是否真正读过?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被鲁迅先生称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世情”小说,到底有怎样的魅力?我先说一下自己阅读《红楼梦》的一些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