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黄宗羲的史学思想是当时社会巨变和学术渊源两者相互激荡的结果。从学术渊源上看.黄宗羲的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阳明蕺山之学、朱子之学和宋代浙东先贤。黄氏是王学传人,他的等经重史的思想.正是受了阳明“经亦史”、“史亦经”思想的启发。他所具有的独立思考、善于怀疑的史学精神.则来源于刘蕺山。黄氏不为王学所围.又吸纳了朱熹学说中“先经后史”、“经本史用”的史学思想,但同时又表现出与朱采史学精神的极大差异。黄氏史学中最有价值的经世致用的一面,则导源于宋代渐东金华、永嘉、永康诸先贤。黄氏吸纳诸家史学思想之长,结合17世纪社会现实,铸成了自身通达明识的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2013年董仲舒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学者们从经学、哲学、史学等不同角度对董仲舒的思想学术进行研究。经学角度的研究让董仲舒的思想学术回到传统的经学,是董仲舒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哲学角度的研究更加细致深入;史学角度的研究与哲学研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很多高质量的成果都是二者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写寿序文受时代风俗的影响,"不得辞"的无奈是其写寿序文的直接原因。黄宗羲将经学思想和史学思想融入具体的创作之中,以叙交情,谈学术、论气节为主要内容,融入了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提升了寿序文"古文"的地位,同时也实现了为这些人物青名留世。黄宗羲的寿序文序文应该是经学化和史学化的寿序文。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史学大师,亦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学术界从20世纪30年代已有学者开始对陈寅恪学术思想和有关观点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开始以更具学理性的态度从事陈寅恪研究,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展,其中对于陈寅恪文学研究方法与思想的研究所占比例不算很大,但通过梳理"诗史互证"方法、"了解之同情"方法、比较分析法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取得的学术价值及其中的不足,试图探寻关于陈寅恪文学研究方法的空白点,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陈寅恪的学术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史学源远流长,中国的史学批评也发端甚早,内容丰富。先秦诸子如孔、孟、荀、韩等都留下了史学批评的文字,而唐代著名史学批评家刘知几的《史通》则标志着中国史学批评的独立,至今已有一千余年。但史学界对于史学批评和史学批评史的研究,却显得极为不足。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对史学批评及其发展史研究的不足,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开始起步,但发表的成果依然不多。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东师范大  相似文献   

6.
2018年,国内学界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学者们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研究,进一步从资料、视角方面进行深化,并继续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近代史学史上的著名史学家及其著作、史学史的具体问题也都进行了考察;对口述史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中国公众史学的建设,学者们也讨论较多;学者们还对全球史、概念史、大数据史学等史学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学界还对40年来的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一直以来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国外史学理论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讨论的问题大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有密切关系.但长期以来中国学者特别是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跟踪研究的学者不太注重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所讨论的问题和历史脉络了解不够,知之不详.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进行思想史梳理的研究成果,以增进中国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历史及现状的了解,并为中国学者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是明遗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亲自参加抗清斗争,断然拒绝清廷征召,不断著书立说,探究明亡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政治观、史学观、诗学观、教育观等思想观念,可以说,遗民身份对黄宗羲思想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2011年6月在北师大举行的一次学术座谈会上,我曾对推进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加强学科建设提出了如下三点思考:一是,应当倡导提高史学史学科的思想性。外国一位学者说得好:"历史学家都是思想家。"史学史学科,以及整个历史学,都应当不断增强思  相似文献   

10.
亚当·斯密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和道德哲学家,而且也具有史学家的内涵。他在致力于探索经济理论和道德实践的同时,亦彰显出关于史学本身的独到见解和对史学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对此,欧美学者已经从斯密的历史观、斯密关于史学的理解和历史研究法三个不同层面对其思想中的史学意蕴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探讨,这无疑为我们重新认识亚当·斯密并进一步研究其思想中所蕴含的史学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其《明夷待访录》突出地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同时也流露出了他思想中民主政治的成分。他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世界形势有着深刻的联系;他民主政治思想包括资本主义政府职能的思想、资本主义法制思想、资本主义政体思想。他实行民主政治的思想虽然尚未成熟有待完备却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中国民主政治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20世纪上半叶"乡村教育"实验运动中"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并以"救百万村寨的穷,化万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为乡村教育主旨的黄质夫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在贵州榕江的教育实践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论述,并结合实际对其现实借鉴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思考。目的是通过论述与讨论,汲取其实践经验与思想精华,服务于新时期民族地区农村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3.
自黄宗羲晚年起,直到现当代,学术界人都质疑黄氏的遗民身份。综述有关意见,认为这些质疑者都不了解黄氏的思想高度,因为黄氏正是由明代的皇权专制制度,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君民关系的起源,从而明确指出秦汉以迄明清的皇权制度,完全颠倒了君民关系,因而产生了种种悲剧,使君民俱受其害。黄氏综合中国历史的正反经验,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口号,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4.
黄道周是明朝末年的名臣、大儒和民族英雄,以学行高天下,世所推重。虽学问渊博,著述宏富,涉猎广泛,然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思想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故而比较容易被研究者忽视。本文鉴于心性论在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中的特殊地位,以此作为研究视角,选取黄道周有关心性论的若干问题,略加探讨,以期对其心性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亦有利于更加深入、全面的把握黄道周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认为,魏庄渠的"天根之学"在明代思想史上表现出了某种"转"的迹象,所谓"贯动静而一之",即这种"转"大致上可以看作是宋学系统向明学系统的转变。但是黄氏未免断言太早,庄渠作为一位"醇儒","天根之学"只是试图在"主静涵养"的工夫论基调中完成其"一元化",只是于"静"中似乎透露出了某些"动"的转化契机。通过以"天根"与"天机"为线索的动、静比较分析,可以管窥到庄渠学说与阳明学诸多学者学说的异同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顾炎武作为一名爱国者,纵观中国社会商品经济之大势,深刻分析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矛盾的对策。本文对顾炎武的经济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述了他的农业、盐业、矿业等经济主张及其思想基础。他的经济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转型期,以三代之治为参照,提出了自己的权力论.创造性地重构了儒家政治合法性理论,强调政治权力必须具备公共性、有限性、流动性、分散性、自治性、自足性等特征,完成了对儒家政治合法性理论体系的复归与突破.  相似文献   

18.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进路,是从对明亡的学术检讨中进入的。他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圣学不明”,其表现就是分仁义与事功为两途。为此,他要为建立仁义与事功相统一的儒学寻求本体论支持。这一学术工作取得的结果体现在他对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问题的诠释上,它们构成了黄氏哲学本体论的具体内容。黄宗羲通过对理气关系的分析,说明了主宰与流行的辨证统一关系,并把这种统一关系运用到道德层面,提出“生生之仁”也要符合“流行而不失其序”这一本体论思想。他把这种本体论思想进一步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从而指出整个社会生活,包括政治领域也应遵照这一流行法则,这就为他构建政治哲学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早期启蒙学者在歌颂古代、批判封建制度时出现了乌托邦倾向。这对近代知识分子从中国文化资源出发阐释社会主义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进入剧烈变革中,早期启蒙学者对美好社会的追求,成为近代知识分子理解社会主义的文化前提,并在与西方社会思想相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肖甦 《教育学报》2007,3(5):92-96
20世纪中期,新中国教育理论体系乃至教育制度的建构受苏俄教育理论的影响颇深。我国改革开放后,业已丰富和发展了的苏俄教育理论体系及其不同代表人物的思想又陆续被介绍进来,这对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理论的探索再一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值此中俄两国互设友好年之际,重新梳理这些理论精华,仍能使我们在温故知新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