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及生均预算内经费为例,发现它们均比全国高职生均经费低,但比全国普通高中要高,中部塌陷明显,公用经费的比例较低,预算内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较低.因此,国家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预算内经费水平,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水平,以保障中职学校的教学办公的正常运转.总体来说,各地生均经费的离差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沈百福 《教育科学》2004,20(3):23-26
对我国经济指标的城乡差异分析表明,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略大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差异最大。而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然高于城市居民。对我国教育投入指标的城乡差异分析表明,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异远远大于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小学生均经费的城乡差异是东部地区最大,而初中生均经费则是中部地区的城乡差异最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作者提出缩小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等教育投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各省区市普通高中生均经费的常见差异指标分析发现,2003-2007年间总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不平等程度大于生均(预算内)事业性经费的不平等程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不平等程度要大于生均(预算内)人员经费的不平等程度,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的不平等程度大于生均(预算内)事业性经费的不平等程度,而且生均(预算内)基建经费的不平等程度是最大的,达到0.5左右,其各地区间的差距水平已经处于很高位置了.除基建经费的不平等程度在增加外,其他类型的经费的不平等程度都在减小.各类型生均经费的预算内经费比例过低,且人员经费比重过大挤占了公用经费.  相似文献   

4.
论文通过对1998-2009年间我国普通高校投资总量的变化、普通高校政府投入的变化、普通高校民间投资的变化、普通高校的个人投入——学费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以及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变化(包括生均教育经费及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在部属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差异,本科与专科高职之间的差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校间的差异)等方面的分析,得出若干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浙江、江苏义务教育经费差异比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的江浙两省义务教育发展也存在不均衡现象,这种不均衡反映在经费上就是教育经费总投入、义务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可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负担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重点建设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3年我国教育经费状况明显改善:教育经费总量、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快速增长,高于"九五"期间的年增长率;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政府财政投入所占份额回升,政府教育投入更多向义务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总投入中,政府拨款所占比例上升;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增长率高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与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拨款的比例及差距正在缩小;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快速增长,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迅速提高;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促进了高中和普通高校规模的扩大,入学率迅速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政府拨款在义务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偏低;中西部省份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偏低,政府拨款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比例严重偏低。200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上年略有下降,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较上年有所减少。本文通过对我国"十五"计划前三年(2000ee2003年)教育经费投入总体状况、教育经费来源构成、各级教育生均经费、财政教育资源的生均配置以及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分析(本文数据均来自各年度《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一004》),描述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刁免入的进展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云南教育》2014,(13):4-4
《北京青年报》消息中央财政日前下达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预算。与去年相比,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了40元,中西部年生均小学达到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小学达到650元、初中850元。所需资金仍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比2,中部地区为6比4,东部地区分省确定。  相似文献   

8.
预算内项目金额 (元)比上年增长 (%)小学生均公用经费22.7928.54初中生均公用经费65.9629.96高中生均公用经费181.1630 52职业中学生均公用经费20吕,3828.07高校生均公用经费2339.731 3.39199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均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生均教育总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省内地区差异等方面比较了浙江和广东不同时期的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并试图揭示浙江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方面进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若干做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均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生均教育总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省内地区差异等方面比较了浙江和广东不同时期的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并试图揭示浙江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方面进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若干做法。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资源配置均衡性与效率性的有效途径。生均教育事业费是衡量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基于2006-2016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差距及其与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且呈逐步扩大趋势,影响了区域职业教育公平的实现。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均中职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河北省中职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弹性高于京津两市。为了推进京津冀中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优化京津冀教育经费投入制度;建立京津冀中职教育财政法规体系;努力拓展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来源;建立中职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监管。  相似文献   

12.
对某高校2015-2018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数据的分析发现,来自不同地域大学生的发展水平四年间差异显著并与生源地经济水平显著相关,尽管四年间中西部地区生源学生与东部地区生源学生的差距不断缩小;大学生发展水平受个体人口学因素、家庭背景因素和生源地教育经济条件影响,其中家庭背景因素的影响最大。生源地区教育经济条件的影响持续整个大学阶段且时空异质性显著,其中人均GDP因素的影响东强西弱,平均受教育年限因素的影响西强东弱,人均教育经费因素的影响西强东弱、南强北弱。  相似文献   

13.
为了协调各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各地区主要食品消费量差距,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31个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状况和差异类别.结果表明:北京、天津、上海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人民生活富裕;西藏、甘肃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人民主要食品消费量水平较低.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西、海南、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属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人民物质生活丰富;其余省市主要食品消费量水平一般,但发展潜力较大,后劲较足.聚类分析的结果符合我国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区域分布不均,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区域分布不均问题更为突出。通过对985和211大学在东部、中部、西部分布的差异,以及二者在京津沪、高考大省及其他省分布的差异进行研究,并通过对东部、中部、西部985大学专任教师与新生人数的平均比重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985和211大学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京津沪地区。由于985和211大学对本地生源的照顾,从而加剧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区域上的不公平。相应的建议是:增加中西部985和211大学的数量并加大支持力度,985和211大学在各省的招生数要符合其人口比重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地普通初中学校教育资源的各种具体资源的分配中存在明显的差距,本研究通过比较我国各省区市在2003—2006年间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学校固定资产总值、生均图书册数、生均计算机台数,从距平值、极差、极差率、标准差、变异系数五个差异指标来分析各地学校教育资源的占有情况。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承担着引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第三极"的重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框架下进一步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具体要求。京津冀都市圈产业一体化动力的基础和重点是构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市场联动体系、产业合作体系和机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中、西部六省(市)2004年度义务教育经费运行状况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后发现:东、中、西部地区间及地区内部省(市)间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来源、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和义务教育办学效益等三方面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需要采取分级对待的方式促进东、中、西部地区间及地区内部省(市)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考察各省市2001至2008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平均值,天津、福建、上海、江苏、北京创新效率居于前五位,甘肃、吉林、宁夏、湖北、海南居于末五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总体较低,区域差异性大,研发费用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研发人员的产出弹性。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要全方位整体提升效率,尤其要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促进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变量SVAR模型发现私人投资对全国和地区的生产性政府支出响应存在偏倚;实证研究发现:不仅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与私人投资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由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生产性政府支出关于私人投资效应发挥的作用机制也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挤入效应组,经由财政分权、中央政府投资比重、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比重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都产生了减弱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生产性政府支出经由绿色发展和人均能源资源因素增强挤入效应;在挤出效应组,经由中央政府投资比重、财政透明度、绿色发展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缓解挤出效应,经由财政分权和所有制结构,生产性政府支出增强挤出效应。这意味着,应针对生产性政府支出挤入和挤出私人投资所在组对应的省份,采取差异化的制度调整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遵循“非协调—协调—非协调”的矛盾运动规律。通过分析高等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在三个产业上的布局关系,可以评估高等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性。基于结构距离数学工具的使用,系统性地考察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高等职业院校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性特点,得出如下结论:北京应该适度发展偏向于第三产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以满足其经济发展的未来需求;上海应该重点发展偏向于第二产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扩大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天津应该进一步整合高等职业院校资源,改变粗放型的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