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也不例外,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就是"抛锚,设链",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思维如何被激发并积极发散、思考方向是否正确、能否有序、流畅、开阔地进行思维,都与教师的"抛锚,设链"有关。所以,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精心抛锚与设链。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抛锚"的时机和"设链"的方法等。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启动时激发、诱导,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启发、诱导,在学生思维僵化时活化、开导。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精心的安排课堂教学,将选择设计的问题或者事件比作"锚",在学生中进行有目的性的"抛锚",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是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注重在课堂中主动对知识的构建,强调学习行为的发生,即教师是否做到了教与导、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不同的情境,以诱导激发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在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中,积极地参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亲身体验知识在其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教学实质上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自觉性与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营造思维情景,激发思维兴趣情境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合理营造思维情境是激发思维兴趣的关键。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的思想活动受到较大限制,思维活动没能很好开发。要摆脱这种束缚,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体现“理论知识生活化,感性认识理性化”的原则,教学目标上不但…  相似文献   

4.
赵玉柱 《中学生物学》2009,25(11):21-2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激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激发他们积极思维,诱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学习研究,进而解决问题,是优化课堂教学,搞好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调节教学节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发现,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的效果决定于教学语言的水平。教学语言的力量正是教学语言的鼓动性,具体体现为“夸、启、逗、赛、激”五个方面。“夸”,就是要善于运用夸奖和赞扬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热情。“启”,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语言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路。“逗”,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风超、幽双、智慈的语言来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赛”,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式语言将竞争引入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雄的磋撞中领悟教学意图。“激”就是教师要善于运用富于激情或者是善意的刺激性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讲究教法 ,注重启发、诱导思维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问题、探索真理的情境之中。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诱导”呢 ?一、设疑布障引趣 ,激发学生思考“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有趣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才能使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故课堂教学中 ,通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术”。“点”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之获得认识问题的正确方法;“拨”就是教师拨开学生思维上的迷雾,拨正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点拨术”,就要讲究点拨的方法。循循善诱,引向深入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也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确,但认识深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应在肯定学生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启发诱导,顺势点拨,使其认识更加系统和深入。造阶搭梯,指点迷津当学生遇到难…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我们教师必须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因为营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或成就心理满足的教学氛围和情境,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强烈的必要条件,更是师生和谐、教学相长的必要环节和愉悦氛围。尤其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情”和“境”的融合,“师”和“生”的协调。创设好情景,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求知欲就是教师的一技之长。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在讲课时讲得准确,条理清楚,既有重点又有系统性之外,必须注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思维.下面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问”、“议”、“讲”、“看”、“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善学”,这是新的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这里本人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个人导思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师提问的质量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极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提问,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提问,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提问必须注意六“度”。一、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因教师把握不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出现:过易,学生“起哄”;过难,学生“卡壳”。所以教师的提问,必须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绝大多数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二、梯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这里的“导”有诱导、疏导、开导之意,是针对被导者而言。它是课堂上教师作用于学生的一种方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教学活动的精髓,其思维启动力的强弱,思维方向的明晰与模糊,思维过程是否有序、流畅、开阔无不与教师的“导”有关。因而,精心导思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数学思维的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学要从“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数学思维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给学生创设思维的条件,要展示教师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开放性,就是要更加强调教师的教法,以及让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讲究教法、注重启发、诱导思维,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问题、探索真理的情趣之中。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呢?一、设疑布障引趣、激发学生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趣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才能使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故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布障引趣,能激发学生思考。二、融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勤思善问尊师爱生、教学民主是社会主义教学的特色,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耐心教诲,热情帮助,精心培育。教师是教者,但又不能以教者自居,要虚心倾听学生意见,创设民主和…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思维引导的过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而高中物理“科学思维”主要包括直觉与形象、推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思维。由此,本文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旨在让高中学生“科学思维”得到发展、得到促进。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高考改革来临,以培养学 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科学 探究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发重 要。如何激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探究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如何科学应用探究思维和方法等等,成为新高考模式下教育 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提升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仅从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探索性和开阔性 两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 ,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 ,教师必须致力于使“导”服务于“学”,即通过教师的诱导、引导、疏导、指导 ,促使学生乐学、活学、易学、会学。一、善于诱导 ,变苦学为乐学所谓诱导 ,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其目的在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例如 :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这样引入 :“我班有…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 ,是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教师的“讲”是为了激发学生去“想”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能独立地去“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有疑才有问 ,有问才有思。“疑”是思维的起点 ,是深入学习的起步 ,思维则是释疑的手段 ,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教学中要思前顾后 ,系统地设置疑问。我概括教材内容 ,把教材分为三种情况 :一般内容的、前后知识联系紧密的、难度大的。备课时 ,因材设疑。对一般内容的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