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在苏俄中德美日五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决定作用的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两种不同文化理念进行宏观比较,对使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的文化特质进行微观比较,从中找出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2.
李申申 《教育探索》2001,(12):11-13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结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提出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时期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其中,教育理论是邓小平整个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当前进行教育改革的指导理论。近年来,学术界同人已从不同的侧面对邓小平教育理论给予了理性的论证和研究,这对深入探究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内涵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笔者认为,邓小平的教育理论不仅具有深刻的理性内涵,更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民族魂、人民情,以及高尚的人格意蕴。邓小平的教育理论不仅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3.
为了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寄托教育战线广大师生员工的哀思,更深入地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月26日,国家教委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邀请部分在京理事、高校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青年学生以及中学教师代表近30人,召开“教育养人士缅怀邓小平同志座谈会”。国家教委主任、党组书记朱开轩同志出席了会议。国家教委党组成员朱新均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人员回顾了邓小平同志光辉的一主,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教育理论与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刊讯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精神,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上海市教育党委宣传处和上海教育报刊社7月10日联合召开“邓小平教育理论与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根据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地提出的关于教育的一系列观点和理论,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是对于更深入更具体地发挥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指导作用,特别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教育思想──1994年8月29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邓小平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何东昌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空前的规模巨大的发展,这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以及邓小平...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邓小平与江泽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脉胳,把握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论文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对邓小平和江泽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理论研究中心研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3月24日至25日,全国教育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举行教育理论座谈会,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这一主题,结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研讨在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召开工作座谈会全国教育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成立之后,于1994年2月4日-5日和19日连续召开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围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主题,学习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精...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础;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主体;“三个面向”则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陈至立同志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1年度课题评审会上指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教育在大改革、大发展的同时,新问题、新情况和新挑战也层出不穷,教育科研工作者必须树立为重大教育决策服务的意识,研究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对一些教育问题作长远的、全局性的和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新办法,为教育决策当好参谋.陈至立部长的讲话,再次强调了新时期重视与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论研究向教育实践活动通达的障碍消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理论研究能否顺利地通达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教育理论研究的个人意愿及其科研成果的品质,而在于教育体制的开放程度和理性水平。实质性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成为体现教育主体性、体现教育应然的本质和宗旨、张扬教育应然的精神和品格的真正的教育,教育理论研究向教育实践通达才具备坚实的思想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积极推进教育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从没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就很难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大学要出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育理论,加快高等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史学科应受到重视,教育史工作应努力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并应积极直接参与到教育改革之中去,而不要封闭长城民为历史陈迹后才去研究它。  相似文献   

15.
Beyo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teps toward an educational semioti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s deeply embedded in an objectivist epistemology, the consequences of which seriously undermine our ability to inform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the remainder of the paper, I provide an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the doctrine of signs, and offer four global concepts (the sign, semiosis, inference, and reflexivity) that I believe set semiotics apart from other, more or less related, approaches with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e.g., constructivism). I conclude the paper by responding to some of the mor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I have encountered in attempting to define an educational semiotic.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以本本主义为思想特征的知识教育学就受到了来自以人本主义 为思想特征的行为教育学的严峻挑战。杜威在他的名著《学校与社会》(人民教育出版社,1 994年版)中就提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命题:“现在我们的教育中正在发生的一种变革是重心 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场革命,一场和哥白尼把天体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那样的革命 ”。然而,在过去的20世纪里,这场革命不过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摆到另一个极端,即 从以本本为中心的系统传授知识模式摆到以儿童的偶发兴趣为中心的问题解决行为模式。前 者以赫尔巴特(J…  相似文献   

17.
教育伦理视阈中的教育评价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评价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种价值关涉和价值创造的活动,对教与学均具有导向性作用。教育评价伦理工作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意义上应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关怀和精神援助,是一项激发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的事业。教育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应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e educational inadequacy of conceptions of self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ack Martin 《Interchange》2004,35(2):185-208
Disciplinary and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have exercised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ver the ways in which Western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understand what it is to be a person. During the la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advanced scientific and humanistic conceptions of the self that removed personhood from the historical, socio-cultural traditions and related mor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s within which the self develops. In consequenc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odels of self-enhancement and self-management offered by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are inadequate with respect to the education of persons who, if they are to function as effective citizens, must participate in complex, contested socio-cultural, mor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with other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harts the emergence of community publishing and worker writer groups in England in the early 1970s. These workshops supported working class and marginalized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 through poetry, prose, autobiography and history, a process with significant educational, cultural, politic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From the 1970s these activities developed in a range of settings including schools, adult education and adult literacy as well as community campaigns and the traditional labour movement. In 1976 these groups came together to form the Federation of Worker Writers and Community Publishers. Although it often appears as a unique uprising, the movement drew on a wide range of broader intellectual influences and social movemen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