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弃”     
对“弃”作形体解构和意符分析,推知古代社会曾存在的弃子习俗是“弃”的造字理据。“弃”所描摹、反映的弃子习俗是我国古代婚姻形态从亚血族婚向对偶婚演变中在子嗣、继承权问题上的必然表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弃”字的形体解析为切入点,索探其造字的时代特征和现实依据,剖析其构形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社会的弃子习俗,并从文化视角索寻这一习俗发生、存在的主要因由。  相似文献   

3.
“床”和“榻”在古代都是指一种坐卧用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床,安身之坐者。”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床帐》也说:“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这就说明“床”在古代就是一种宜坐宜卧的用具。另外。《释名释床帐》对“榻”的解释是:“长狭而卑为榻。”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作者《说文解字今释·前言》的一部分。它论述了《说文解字》产生于彼时彼人的必然性以及《说文解字》崇高的历史地位。其中“理论的贡献”一节集中反映作者此时此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正> 《大雅·生民》向以难解著称。二千年来,对于“姜嫄弃子”原因,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先前,论者多将姜嫄弃子的行为和履迹感孕之事联系起来。《毛传》云:“‘履帝武敏’,帝,高辛民之帝也。”秦汉以来,某些史籍说姜嫄是高辛民(帝喾)的元妃,其说不可信,前人戴震辨之甚明。又,如按毛说,以诗义推之,姜嫄既有夫,又求子,生子为何弃之,且一弃、再弃、三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相似文献   

6.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提出对此诗应作重点讲授的教学建议,并作了细致的分析。我认为教材对“鬑鬑颇有须”一句的解释是不妥当的。教材中的解释是:“有一些胡子”。鬑鬑:须发疏薄的样子。”我的看法不敢与其苟同。 “鬑”,《说文解字》中释为“鬋也,一曰长儿。”①:“鬋”,《说文解字》释为“女鬓垂儿”。②“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分解释为“鬚发长的样子。”③《说文解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鬑”的释义其实都是“鬓发长的样子”之意。 教材对“鬑鬑”一词的解释中还补充道:“白面有须,是古时候美男子的标准”。从我国古代的审美观的角度来考证,我国古代的男子是特别讲究须眉之气的,男子要有长胡子,并以长胡子为美。历史上就有过“美髯公”的说法。例如,唐王李世民十八岁的时候,就留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不朽名著,它为后世字典词典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该书的一些释义方式和释义规律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挖掘与研究。从《说文解字》中选取双字释语作为研究对象,对双字释语与被释字的意义关系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说文解字》的释义方式及释义规律,对于我们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加深对训诂学、词汇学以及词典学的研究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著,是汉民族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许慎饱读东观藏书,历时二十年之久才完成这部巨著。《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心血的凝结,相当于东汉以前的一部百科全书,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本文介绍的是《说文解字》中有关古代葬埋习俗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女部》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说文解字》以据形求义为务,在训释字义的同时,也传播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女部》字用以形表义的方式展现出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传统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意识及古代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0.
“廛”辨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释《诗经·魏风·伐檀》“胡取禾三百廛兮”的“廛”字为“一亩地”,“三百廛”就是三百亩。笔者对这种解释不敢苟同,试申管见如下:“廛”,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一亩半、一家之居.从广里八土。”“廛”字属“广”部,“广”读 hán.许慎《说文解字》“广,因广为屋  相似文献   

11.
许慎《说文解字》训释“京”字本义为“人所为绝高丘”,分析甚为牵强。马叙伦、郭沫若等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过这些观点缺少有力的佐证。本文根据“京”字的甲骨文形体,根据元代王祯《农书》所绘制的作为古代农具的“京”的图形,根据古代的文献材料,根据“京、囷、廩”三字的同源关系,从形、义、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认为“京”字的本义应该是“方形的大谷仓”。  相似文献   

12.
《尔雅》释“平”为“大野日平。”《说文解字》释“平”为“语平舒也。”《汉语大词典》释“平”的本义是“平坦”;《汉语大字典》释“平’’的本义是“宁静;安适”。其实,“平野、平地”是“平”的本义;“语平舒”是它在中古使用的引申义;“平坦”、“宁静;安舒”是“平”的“平野、平地”义的引申义。“平”与“坪”是古今字;“平”最初的形体具有多种.其构意已无法证明。  相似文献   

13.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顺”为“理也”,当为“顺”之引申义,“顺”之本义应为“合乎自然次序”。依据有三:第一,参照“顺”的古文形体,比合“川”、“页”两意,可推求“顺”之本义;第二,“顺”之本义在古代文献资料中用例颇多,现代方言俗语亦可佐证;第三,“顺”的这一本义是其整个词义系统的源头和总纲。  相似文献   

14.
释“参”——选自《训诂学研究》第七章《要籍简介》之一《说文解字》@邓志瑗$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江西南昌330029  相似文献   

15.
"床"和"榻"在古代都是指一种坐卧用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床,安身之坐者。"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床帐》也说:"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这就说明"床"在古代就是一种宜坐宜卧的用具。另外,《释名释床帐》对"榻"的解释是:"长狭而卑为榻。"又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既是一部字典,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以“以形表义”的方式,记载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说文解字·草部》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我国文字史、辞书编纂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汉语大字典》充分利用了《说文》训释本义的资料.本文试图分析《汉语大字典》引用《说文解字》解析字之本义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说文解字》所收有关军事的名词类词语,从“武器”、“与战争相关的器械”、“军中所用器械”、“部队的编制单位及组成人员”等四个方面进行描写,分析《说文解字》反映的古代战争手段。  相似文献   

19.
漫话匾文化     
邓沛 《语文知识》2001,(6):11-11
匾,又称匾额、匾犊、牌额等。匾字的古文为“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匾,署也。署门户之文也。“匾兴起于何时,尚未有确证。据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早在汉高祖六年,萧何就题苍龙、白虎二关之匾了。  相似文献   

20.
“笨蛋”通常指智商不高的人,或是一种脏话、口头禅.不过在古代,称呼一个人为“笨蛋”和智商却毫无关系,“笨”甚至还是一种造纸的原材料呢.《说文解字》说:“笨,竹里也.从竹,本声.”《广雅·释草》的解释更加详细:“竹其表曰篦,其里曰笨.”综合以上注释,可见“笨”是竹子的里层,是竹子杀去青皮后留下的部分,是一层白色的薄膜,像纸一样又薄又白,可做造纸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