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是星期二,下午有两节作文课。我准备让学生写苏教版第九册习作六上的一篇看图作文。"叮铃铃"上课了,我用实物投影出示了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的内容为春暖花开,一个小女孩打开窗户,看到屋檐下有一个燕子窝,燕爸爸燕妈妈飞出去找食物了,剩下一窝还不会飞的小燕子在家里嬉戏;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有一只小  相似文献   

2.
<正>一、说课内容本次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课题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诗歌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诗共4小节,课文根据诗的内容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我"送蝈蝈给盲婆婆:另一幅是盲婆婆倾听蝈蝈的歌声,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以达到增强直观、  相似文献   

3.
学习游记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我从游记散文的写作内容入手组织教学。在学生课前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我开始设问:"文章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少数民族风情画卷。结合文章,你认为游记需要写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同学们自由谈谈。"  相似文献   

4.
对"五幅秋景图"的品赏解读一直是<故都的秋>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期里,围绕"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这一问题所展开的关于<故都的秋>的教学讨论中,通过量化分析得出结论,这一教学内容的出现频率高达93.3%.于是,讨论的主持人追问:"为什么要确定这些内容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真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故都的秋>吗?"我想,问题并不在五幅秋景图本身.所谓"披文人情",问题在于对这五幅秋景图的课堂解读能多大程度上还原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彰显经典文本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组"口语交际"。【设计思路】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的呈现形式是两幅插图。插图讲述的是:小松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如实地告诉了爸爸,却被爸爸打了一顿。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将教材的两幅插图分解使用。通过第一幅图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将  相似文献   

6.
教儿歌两法     
为了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在短时间内能熟练地记住所教儿歌,我采用这样两种教学方法。一、画画法在课前我对拟教的儿歌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儿歌内容,画出相应的一幅或几幅画。如在教《我们爱祖国》这首儿歌时,我就画了这样四幅画:  相似文献   

7.
如何正确理解《风景谈》第五节的思想内容?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中说:"这篇散文共写了六个风景画面",认为这节文字描绘了一幅风景画"石洞雨景".我所看到的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大多持与此相同的看法.要正确理解这节文字的思想内容,是离不开对  相似文献   

8.
记叙文中巧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的主题更深刻。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和与"我"之间友谊的插叙,借以表现因过多的艰  相似文献   

9.
临近期末,这是一节信息技术复习课。我宣布:"这节课大家用画图软件进行电脑绘画,要求完成一幅像样的作品。"只听见学生小声地说"真是没意思"、"真无聊"。我提高嗓门说:"赶快开始画。"并走下讲台巡视。过了五分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画得有内容,有三分之一的学  相似文献   

10.
本期问题:虚构的教学情境设置对幼儿是否一种欺骗? 一次,我观摩了某幼儿园中班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给小动物排排队",内容是给5以内的数按"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教师先是出示几幅分别画着1只小猫、2只小熊、3只蝴蝶、4只小狗、5只兔子的图片,然后分别就相邻的两幅问幼儿"哪一幅图画的动物多,哪一幅的少",接着教师按"由少到多"或"由多到少"的顺序示范操作给这些动物"排队",接下来要求幼儿按相应的顺序给出正确的数字卡片,最后让幼儿独立完成相似的操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飘落的雪花     
这是一堂七年级的语文课,课文的内容是《山中访友》。一开始,课堂上的教学环节进行得相当顺利,当进行到"拓展迁移"部分时,我打算用四幅图片——山泉、溪流、瀑布和悬崖展示山中美景让学生讨论自己最喜爱哪一幅图画,回忆并背诵相关古诗文,谈感受后再据此布置学生课后写一篇随笔。当我开始播放课件中的图片时,满以为学生会认真看图,却不料  相似文献   

12.
金雅珍 《小火炬》2008,(9):37-37
我书桌前的墙壁上贴着一幅画,上面赫然写着我的大名——金雅珍。那是去年的美术课上我画的一幅水彩画。老师给我的成绩是"及格",我却觉得那是我学画画以来我最满意的一幅画,因为那是我用心画的一幅画。因此,我把它贴在我房间最醒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基础训练5第五题,是儿童入学以来第一次看多幅图练习说话.这三幅图大同小异,儿童不容易准确地把握每幅图的内容.我在指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进行观察、比较,找出每幅图的特征,分清三幅图的主次.在学生弄清这一组图共有几幅,每一幅图上画了什么动物以后,我问"它们在干什么",学生就有些难于回答了.于是,我让学生先比较第一和第三幅图:第一幅图南瓜平放在地上,小白兔搬不动;第三幅图小白兔在轻快地滚动着南瓜前进.多聪明的小白兔啊!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于是,我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第二幅画上来.大家边看边想边说,十分热烈.  相似文献   

14.
Back Talk     
What do you think this dog is thinking? 大眼蜗牛:这次我给大家找了一幅很有趣的图。首先,请你猜想图中的"圣诞狗"在想什么;接着,将你的猜想内容填写在小对话框中; 然后你可以剪下或复印这幅图及你写好的内容;最后让邮差先生把你的  相似文献   

15.
正我去访问一位画家,他一向以"难产"著名,要很长时间才作出一幅画。他非常郑重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作画好像游戏一样,一天画好几张,我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我去访问另一位画家,他一向以"快手"著称,有时一天作好几幅画,他非常轻松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听了三节相同课题的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位教师出示课题的方法却引起我深深的思考。第一位谈话式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当你完成了一件自己很满意的手工艺品时,你希望得到别人怎样的评价?生:我希望别人评价这个手工艺品制作得真不错。生:我希望别人说,这是哪个聪明的同学制作的,真好看啊!生:我希望别人说,能制作出这么漂亮的东西的同学,一定是个好学生。第二位观赏实物揭示课题师:(出示两幅内容相同的画,一幅很精彩,一幅很糟糕)请同学们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评价?生:虽然两幅的内容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中文自修》2016,(4):58+57
指导单位: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一、参加根据主题,在背面空白处画一幅画,并配上自己的一段话(图配文)。如果您已参加"美丽汉字"征文,也可以配合征文内容画画。("征文活动"内容详见中文自修官网www.zhongwenzixiu.org)二、主题1."我"最喜欢的古代人物2.如果"我"生活在古代3.我家的传家宝("传家宝"不限于物品,也可以是家风、家规等,要和中华文化有关)三、分享图画完成后,别忘了分享给小豆丁哦!分享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6年5月。同学  相似文献   

18.
沙画与城堡     
<正>我一直怀疑沙画的艺术价值。一幅画刚成型,很快就被抹掉,重新画另一幅画。一幅幅不复存在的画,到底有什么艺术价值呢?我曾问一位沙画艺术家:"你画过无数幅的沙画,但它们都在哪里呢?""在人们心里。"沙画艺术家说,"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比留存在人们心里更永恒呢?"想起沙画,我不由地想起了一次在海边沙滩上,见一个孩子正在筑城堡。他筑得极细致,好像是在塑造一件伟大而神圣的作品。我走到孩子旁边,提醒道:"不需要这么用心的,马上就要涨潮了,潮水很快就会把你筑的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我被聘为老年大学摄影专业教师,从此与老年教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十几年来,我始终坚持学员的需要就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情施教,寓教于情,用手中的相机,将一幅幅夕阳美景定格成永恒。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并且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符合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充分发掘,就能让插图"活起来"。巧妙地使用插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培养学生观察、写作、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挖掘这种教学资源,巧妙地进行插图教学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