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教育学者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原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根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其支撑作用,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使这种概念框架尽可能完善。  相似文献   

2.
化学支架式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理论支持建构主义教育学者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 ework)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原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根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其支撑作用,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使…  相似文献   

3.
一、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认识理念1.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lnstruction),在欧共体“远程教育和训练项目”中,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把一些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思想发源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学生的认识至少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发展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学生独立解…  相似文献   

4.
张小玉 《宁夏教育》2013,(12):35-35
支架式教学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复杂的问题,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提供建构知识的概念框架——支架,以便于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让学生能自己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建构主义模式的教学方法1.支架式教学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邻近发展区”。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通过概念框架,让学生独立探索,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并通过效果评价,这就是支架式教学。机械知识学科,牵涉面广,但每个章节又独立讲授一门知识,针对这一特点,在每章重点内容部分创设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  相似文献   

6.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在欧共体“远程教育和训练项目”中,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把一些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思想发源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学生的认识至少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发展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学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发展水平就是“最近发展区”,它是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中正在进行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教师的教育活动应建立住学生的第二水平之上,这也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征 《学前教育》2005,(3):20-21
所谓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就是通过教师的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的过程。在小班音乐教学中,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单是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支架”原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教学中引入“支架”寓指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是帮助、协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学生则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主动建构并内化知识和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栗晓光 《考试周刊》2012,(86):124-125
一、引言 自从支架式教学传人我国以来。就受到了教育学界的极大重视,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浅谈支架式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 ,借助该框架 ,学生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 ,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而构建教师和学生互动 ,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浅谈支架式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框架,学生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而构建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所谓"支架"原指建筑行业的脚手架,即工人们在建造建筑物时搭建的暂时性的平台和柱子等,而支架式教学则指老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儿童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识活动的过程(Slavin,1994)。"支架式教学"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学习者自我提高的过程,而老师的"教"就是必要的脚手架,起到支撑、辅助学习者的作用。具体而言,支架式由五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  相似文献   

13.
以“DNA复制”微专题教学为例,用情境支架激发学习兴趣,用建模支架引导演绎推理,用实验支架寻找证据支撑,用材料支架生成重要概念,说明支架式教学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中,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并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张兵 《教学月刊》2011,(6):21-24
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实际水平和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使其在这个支架的帮助下,主动挖掘出自己的学习潜能,把理解逐渐引向深入并建构更高的知识层次的一种教学模式。^[1]这一支架类似于建筑上所用的“脚手架”,给予教学支架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最终能独立完成任务,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相似文献   

15.
“支架式”教学,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以支架式教学策略作为开展动画教学的基本课堂教学策略,以《FLASH运动补间动画》为教学实践案例开展应用研究,探索如何在动画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相关理论构建知识概念框架,借助“脚手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以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教师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架",为学生解决问题、建构意义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学生从现有的实际水平发展到未来的潜在水平。教学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围绕着"知识建构",以"知识建构"为核心,为"知识建构"创设良好环境和支撑的过程。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针对如何创设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浅谈支架式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构主义下的支架式教学方式,即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并因人而异,以便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但怎样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并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作者认为支架式教学方法具有可取之处。支架式教学要求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 ,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首先要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 ,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人类染色体教学在中专各医学专业中 ,既是教学重点 ,又是教学难点。为了给学生建立框架概念 ,首先给…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和框架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往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以“教”为中心,把教学看成知识传授的过程,制定一系列的指标评价知识传授的水平。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及长辈;教学内容是充满活力的知识的载体;教学环境是激发和促进互动的背景元素。建构“三阶段、四维度”的评价模型,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