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知道吗     
“一门三杰”知多少 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9小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3分)。 A、曹操 曹丕 曹植 B、苏洵 苏轼 苏辙 C、班彪 班固 班超 D、杜甫 杜牧 杜荀鹤  相似文献   

2.
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9题是一道诗谜题。 诗谜的谜面是:“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BCD四项中的哪一项: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此题是对考生文史地知识的综合考查。 首句“一门三父子”是让考生判断ABCD四项中,所列之人是否父子关系。从史地知识分析,得知:A项三曹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视野     
编排这个专辑,是想邀大家作一次名人故居行。记得’95高考语文题,问“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果了解四川眉山县的三苏饲,那么解答这道题就轻而易举了,也就不会把他们父子了。好,让我们开始此行吧!  相似文献   

4.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天下,峨嵋共比高”,这是人们对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的赞扬。的确,作为散文大家,他们确实是“嵋峨共比高”,苏洵以“纵横善辩,雄健犀利”见长,苏轼以“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出众,苏辙则以“汪洋淡泊,诗醇温粹”拔俗。下面仅就苏洵与苏辙的同题之作《六国论》作一下比较。  相似文献   

5.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天下,峨嵋共比高”,这是人们对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的赞扬。的确,作为散文大家,他们确实是“嵋峨共比高”,苏洵以“纵横善辩,雄健犀利”见长,苏轼以“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出众,苏辙则以“汪洋淡泊,诗醇温粹”拔俗。下面仅就苏洵与苏辙的同题之作《六国论》作一下比较。  相似文献   

6.
1995年高考语文第9题是这样的: “一门三父子,郑是大文豪,诗从传千古,峨局共比高。”这首诗 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王、曹植 B.苏沟、苏轼、苏辙 C.事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牡、杜荀鹤这是道文学常识题,干扰项设计得扑朔迷离,极为精彩,很容易使考生堕入五里雾中。但是如果在解题时,能注意寻“根”究“典,’,便可以把这“干扰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所谓“寻根”,就是弄清每个选项中人物间的关系(是不是“三父子”)及其文学成就;所谓“究典”,就是弄清命题材料诗中的用典。 1.寻“根”排干扰命题材料是朱德同…  相似文献   

7.
繁荣的“建安时代”,文坛上出现了曹操、曹丕、曹植三位大文豪,他们是父子兄弟,并称为“三曹”。建安文学的繁荣,曹氏父子是有功绩的。他们凭借自己的政治地位和优异的文学才能,招揽人才,在当时形成了一个以他们父子三人为核心的文学集团(即“建安七子”)并且是这个文学集团中卓有成就的诗人或文学批评家。出现在北宋文坛上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是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个“一家三父子,  相似文献   

8.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中,“一门父子”是指苏洵、苏轼和苏辙,“四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提及苏轼,黄州的“赤壁二赋”,杭州的“苏堤垂柳”,定州的“东坡书院”,惠州的“引水济民”,儋州的“第一进士”,凡其足迹所至,遗惠千载。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6,(25):38-40
鲁迅有专门论述“魏晋风度”的文章.这一时期出了不少名人,尤其是文学方面,由于“三曹”父子的推动,展现出空前繁荣的气象.几百年中,从曹操、曹丕、曹植到“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再到左思、鲍照、陶渊明等人,都是大文豪.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禁锢和炼丹、谈玄、品评人物等消极风气的影响,那个时代真正有资本活得真实、浪漫的,似乎只有一人,他的名字叫谢灵运.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情感很强的学科,只有对语言文字的“破译”,方能感知理解,而学生通过“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读”是语文课的主要特色。宋代大文豪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培养语感,理解内容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需要积累,需要知识加油。百科知识大赛场,帮你提升能力,挑战自己的知识积累。如果你热爱学习,那就快来参加吧!答案最准确、寄回最快的前500名同学,将得到一份精美的奖品。本期截止日期12月1日。一、填空。1“.荷”字在“荷花”一词中读作;在“负荷”一词中读作。2“.国粹”一词的意义是。3.把下面的几个词语补充完整:光屏;业员;火虫;晶。4“.异口同声”的“异”是的意思;“惊异”的“异”是。二、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杜鹏程()陈残云()王任重()刘海粟()丁慧中()甘如饴()焦若愚()冯兰心()三、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它以儿童生活为轴心,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将各方面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经过一年来的尝试,我体会最深的是一个“活”字,即处理教材活、课堂形式活、利用资源活、课堂评价活。一、处理教材活处理教材活,即根据本校学生生活背景、时间、空间等特点灵活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可作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上学了”包括三个活动主题,即“上学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新学校,知道在学校里应该怎么做。孩子从幼儿园…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无论哪一门艺术 ,都要在“活”字上做文章。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辩证艺术 ,也就是要探索由“活教”到“教活” ,由“活学”到“学活”、“活用”的规律。它对于课堂教学程序的优化控制 ,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贯彻素质教育精神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教学目标的活 :难易适度进行任何一项活动 ,都要有的放矢 ,这个“的” ,在课堂教学中 ,就是教学目标。有了目标 ,才能克服主观随意性 ,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不能随意设置 ,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 ,从培养人、锻炼人、造就人的角度去设置。如果教学…  相似文献   

14.
《尔雅》本非经书,而且于诸经之后出,何以能入经部?秦汉之际,“六经”称为“六艺”。贾谊《新书·六术》云:“诗、书、易、春秋、礼乐六者之术,谓之六术。”后来刘向刘歆父子校经传诸子诗赋亦谓“六经”为“六艺”,诸子、诗赋则入《诸子略》、《诗赋略》。《江书·艺文志》依其所说,亦谓六经为六艺,将论语、孝经、小学等旁及于六经之外,故《论语》、《孝经》、《尔雅》等均未入经部。  相似文献   

15.
初三化学内容多,杂乱,不易理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也不知道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去理解重要的事实、术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化学更好玩,让知识“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一、让知识“动”起来  相似文献   

16.
“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的关系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另一些学者认为“诗赋取士”对唐诗的发展起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者承认有积极影响但同时也有消极作用。本文认为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概念的理解不一。本文在梳理了上述概念之后,认为“诗赋取士”与唐诗繁荣是互为因果的,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唐初科举考试中“识文律”的评分标准促进了律诗的形成与定型,加速了有唐一代诗歌审美规范的转换;在后一阶段,则是唐诗的发展使“诗赋取士”成为定式,并最终形成后代无法企及的诗国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高级英语不仅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程,而且也是进一步巩固学生知识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一门课程.如何教好、如何学好这门课程一直是师生双方关注的焦点.因此,为提高高级英语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去“教”及引导学生去“学”.  相似文献   

18.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  相似文献   

19.
刘春文 《语文知识》2014,(11):37-41
“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是语文知识。”“知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了知识,我们教什么?没有了语文知识,语文何以成为一门学科?”语文知识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前提。然而,课改之初,“去知识化”倾向甚嚣尘上,2001年实验稿中“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等表述,尤其是“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的说法,给语文教学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看2001年版课标的“阶段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财会专业教学的“活”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成华 《职教论坛》2003,(12):45-45
财会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枯燥抽象、实践性要求严格、规范的课程,怎样才能更好地把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了“活”与“实”的教学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活”所谓“活”,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用得活。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不是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而是使学生的情绪、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