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1983年4月至1984年底,为帮助中国田径队短跑组(男子)队员改进技术提高成绩,在陈家全、黄巧叔教练的通力协作及大力支持下,我们根据不同需要先后对国家队队员(蔡建明、李丰、郑晨、刘芳谭、洪海以及林予勤、罗诚等)进行了六次(28人次)的技术诊断。现将这六次技术诊断报告汇总如下。一、技术诊断方法我们采用摄影分析方法收集并处理有关数据。然后将中国短跑集训队(下简称中国  相似文献   

2.
短跑攻关技术诊断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自1983年4月至1984年底,为帮助中国田径队短跑组(男子)队员改进技术提高成绩,在陈家全、黄巧叔教练的通力协作及大力支持下,我们根据不同需要先后对国家队队员(蔡建明、李丰、郑晨、刘芳、谭洪海以及林予勤、罗诚等)进行了六次(28人次)技术诊断。每次诊断后都尽快向教练与队员作了口头汇报。现将这  相似文献   

3.
一、任务(略):二、我队情况:集训队于五月十五日集中。全队二十名队员,三名教练,来自上海、广东、“八一”、广西、湖南、福建等六个单位。平均年龄22.5岁,平均身高1.83米,其中有参加过第八届亚运会、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第二十二届奥运会预选赛的老队员七名(保持了主力阵容),参加过一至二次国际比赛的队员七名,其余六名队员均未参加过国际比赛(二名来自青年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代风靡一时的“二次球及其转移战术”,曾在排球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时的战术形式是:接得对方发球的一传队员直接将球传给前排的队员进行扣球,而扣球队员根据情况进行扣球或转移传给另一同伴进行扣球。二次球战术的最大特点是场上六个队员都可以参加接发球,并且可以有二次进攻的机会,因而颇具威胁。但是,随着飘球技术的出现,迫使一传失误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曾经培养出郎平、杨晓君等排球名将的北京女排这几年又有了新的进步涌现出冯坤等一批优秀队员在上届联赛中跻身六强。北京女排队员身体素质优秀技术全面是一支很有潜力的队伍。全国女子排球联赛(2003-2004)北京仙灵骨葆女子排球俱乐部  相似文献   

6.
第四节 严重犯规 1.如果对持球或不持球队员发生的接触被看做是不必要的,应判罚一次严重犯规——罚则(1)。给犯规队员登记一次侵人犯规和给该队登记一罚球队犯规。 罚则:(1)执行两次罚球和将球判给被侵犯的队在罚球线延长部分的任一边线处掷球入界。(2)如果被侵犯的队员受伤并不能执行罚球,对方教练员应从球队席中挑选任一队员执行罚球。(3)此替补队员在球被场上队员合法触及之前不得被代替(例外:第三章第五节5.)。(4)受伤的队员不得再返回比赛。(5)如果一名队员在同一比赛中犯了两次严  相似文献   

7.
<正>一、换位练习(基本技术训练)(一)目的:训练队员的抢篮板球技术和提高队员脚步移动和控球能力。(二)方法:该练习需要三名队员,第一名队员在球篮一侧以打板反弹(高于篮圈水平)传球给另一侧第二名队员,然后快速跑至该队员的身后;第二名队员以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名队员。该练习旨在提高队员连续打  相似文献   

8.
通过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位置、年龄及技术上对2007男排世界杯和2011男排世界杯队长的特征进行研究,得出:(1)两届男排世界杯全部参赛队员的平均年龄为26岁,队长的平均年龄为31岁,男排队长的平均年龄比全部队员的平均年龄大5岁。(2)男排主攻、接应二传、二传、副攻位置的队员都能担任队长,但主攻队员最多,可以主攻队员为重点考虑对象。(3)男排队长的选择应首先考虑该队技术能力突出的队员,其次还应考虑技术能力不突出,但性格、领导协调能力、自觉性等非技术能力突出的队员。建议:第一,男排球队长重点考虑31岁左右的队员;第二,首先考虑排球技术能力突出的主攻队员,其次,考虑技术能力突出的其他位置队员;再次,考虑技术能力不突出,但性格、领导协调能力、自觉性等其他非技术能力突出的队员。  相似文献   

9.
1986年全国女子体操比赛于5月10日至14日在长沙市举行,各省市优秀选手和一些著名运动员、后起之秀荟萃一堂,争相斗艳,各显其能,可谓一次高水平的角逐。比赛竞争十分激烈,团体赛湖南队以375.950分的绝对优势夺冠。二至六名是浙江(370.425分)、北京(369.863分)、广东(369.838分)、云南(369.750分)、吉林(368.188分)。他们之间差距相当微小。湖南队的马英以0.313分险胜许业梅获得个人全能冠军。从各项前六名的成绩表可以看出一些省市已具有了尖子队员,改变了过去前六名集中  相似文献   

10.
1.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2004年欧洲杯16支参赛队全部31场比赛。(2)研究方法:电视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2.分析与研究(1)五大防守技术运用特点分析经统计,抢球技术仍然是最主要的防守行为,是五大防守技术中运用次数最多的,总数达4140次,平均每场66.8次,虽然成功率不高,只有27.2%,但说明了在当今高对抗、高速度的比赛中,防守队员在场上的拼抢更加积极主动,不管能否抢到球,都对进攻队员造成很大的进攻压力。其次为封堵技术的运用,总次数为3827次,场均为61.7次,成功率为37%,由于当今高水平足球比赛中,大多数球…  相似文献   

11.
篮球     
G841.148.6 9800976罚球过程心理外观诊断及调节[刊,中,I]/王振∥广西体育科技.-1997(3/4).-29-30(DW)篮球∥罚球∥心理过程∥诊断∥调节通过对罚球队员心理外观诊断,找出对罚球队员进行的必要的心理调节方法,提高队员在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  相似文献   

12.
轮转位置或轮转错误手势轮转次序包括发球及其他队员的站位,在整局中均按位置表填写顺序进行。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二号位队员转至一号位发球,一号位队员转至六号位等)。  相似文献   

13.
篮球教室     
第六节定位掩护(二对一 传球者)定位掩护的队员.可以清楚地看到防守队员,应该稳定地站位。因此,希望不要养成在不好的角度给同伴做掩护的习惯。首先,做定位掩护的队员是二对一 持球者(注:进攻与防守是三对一,有关掩护的队员数以“A对B”来做表示)的练习。开始的配置是做掩护的队员先控球,并由一名防守队员防守,前锋线有一名进攻队员,靠左面的队员在掩护时是首位接球队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我国篮球运动员的远距离投篮技术和命中率,更快、更多地培养出远投能手,并促进防守技术的发展。最近,国家体委对篮球竞赛三分区投篮得分作出了新规定(国内比赛):在每场比赛中,任河一队在三分区投篮得分累计四次后,再在三分区投篮中篮可得四分。因此在执行规定的比赛中,假如某队犯规,在判罚中可能使另一个队在这次犯规中所得到的分数出现以下情况,如甲队5号队员正在三分区投篮,这次投篮是甲队三分区投篮得分累计四次后,乙队5号队员在甲队5号队员身上犯规,投篮不中,应判给甲队5号队员罚球四次。如果投中篮,应判四分有效,加罚一球。如果判这次犯规是乙队5号队员的故意犯规,甲队5号队员投篮不中,应判给甲队5号队员罚球四次,双方队员不用站住,不论罚中与否,均  相似文献   

15.
23、三对三攻防一、练习目的: (1)提高队员中路快速三对三传、切配合意识、技术; (2)提高队员连续快速组织进攻和防守的技术、意识,培养勇猛顽强、全力以赴的作风,开阔视野; (3)提高队员攻防快速转换和随机应变的意识、技能;  相似文献   

16.
14.二过一射门一、练习目的(1)提高队员门前二过一快速突破射门的配合、技术和意识水平。(2)提高队员门前以少防多的争抢能力。(3)提高队员专项速度的耐力素质。二、练习方法(图14):练习球场长25米,宽20米,两端各设一个正规球门 A 与 B。队员分成进攻和防守两组(人数为二比一),位于两端,防守队员①、②、③、  相似文献   

17.
第十章 第六单元 开始部分 快速运球接力。四至八人一组,分成两队,相对站立,在罚球区至中圈间作运球接力赛。运球队员必须在接球区内先用脚掌把球停住,否则下一名队员不得运球前进。可规定每个队员必需的触球次数,如每人至少触球六次。 班级活动 攻守练习。本练习包括运用进攻中的各种手  相似文献   

18.
甲传高球给乙,并随球跑至丁身后。 乙控球后,传高球给丙,并随球跑至丙身后。 丙控球后,传高球给丁,以此类推——连续不断地作传球和变换位置的跑动。 班级活动 如图一○六,练习开始时,攻方队员(白方七至十一号队员)。可站在进攻半场中的任何位置上。守方队员(黑方)则根据盯人及补位的需要进行站位。白方四号六号为供球者,可在其划定的地区内相互传球,迂有适当机会,即将球传给其同队的进攻队员。白方四号及六号供球队员不得跑出规  相似文献   

19.
准备活动五分钟运球练习:每个队员持一个球,沿着球场边线运球,练运球基本技术如“换手”“转身”“策应”“变速”等等。六分钟传球练习:运动员在球场端线排成四行,两外侧的第一位队员持球,两人一组,沿球场跑动传球。然后,反弹传球,最后,在传球前,用靠边线一侧的手运一次球。(图1) 八分钟传球,投篮练习:运动员仍排成四队,1号和2号相互跑动传球。3号和4号沿着边线跑到罚球线时,后向篮板方向侧身跑。其中的一个接球投篮,另一个抢篮板球,传给正在跑回的1号或2号。四个人再同样形式返回(图3)两个内线和外线队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竞技健美操六人操的技术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7届世锦赛六人操的技术进行了分析,主要对竞技健美操六人操前五名队员与我国队员的难度编排、难度类别、空间转换、队形变化及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六人操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