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各项制度的一个完善时期。这种成熟尤其体现在官制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诸如官员的考核、选拔、退休、奖励、处分制度等等。其中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法规的建制方面还是制度的运用方面,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本文对此试做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乾隆朝在制度方面是清代较为定型的一个时期,但是并不是一个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处分制度,由于制度立法上的疏失、官僚间的倾轧斗争、运作实施中的盲目,出现了处分文武官员的不当之处。乾隆作为高层的决策人物,以皇权的独掌为前提,从统治的长久考虑,对文武处分中的不当之处作了一定的调节和纠正,反映了乾隆文武并重的处分观。但是这种调节也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雍正朝在完善官员问责与处分制度的同时,设定的处分类别主要有罚俸、降级、革职等三种,其后围绕着罚俸、降级、革职,设定了具体的罚俸时间、降调层级。除了这些主要的处分类别之外,为了灵活地对官员进行问责,并施以处分,又设定了几种相关的处分类别。如围绕着俸禄形成的降俸、住俸、停俸:围绕着降级形成的降职与降衔;围绕着革职形成的革去职衔、勒令休致等,为合理有效地处分官员提供了多种处分方式,体现了它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完全不同的处分方式.它既是对官吏任免和惩处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受处分官员某种程度的保护措施,其根本目的是既维护权威,又维持正常工作秩序.这种特殊的领职方式,体现出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在管理中使用处分权的随意性和某些规章制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冲突,使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的正规性与合法性受到置疑.为更好地维护学生权益,规范有关高校的处分行为,文章拟从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定位、高校学生处分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的构想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完全不同的处分方式。它既是对官吏任免和惩处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受处分官员某种程度的保护措施,其根本目的是既维护权威,又维持正常工作秩序。这种特殊的领职方式,体现出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必须规范和完善高校学生处分制度,将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在具体的学生管理中,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对处分制度、处分的实施程序和处分后的救济机制不断加以完善,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在行使学生处分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高校学生管理权过度膨胀,学生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规范的滞后和缺失、高校的校规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实施处分的行政行为在法律程序上有待完善、学生的权利救济措施不到住等.高校在处分行为中需要对学生的自身权利及处分过程中的程序性权利进行维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高校需要通过保证处分程序正当、畅通学生救济渠道、完善高校内部的听证制度和申诉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贯彻依法治教的理念等措施加强处分中的学生权利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做好犯罪的大学生的教育改造工作,对其重归社会、刑事司法的效果、社会的和谐进步与文明都有重要意义。对犯罪的大学生的教育改造工作应从三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一是顺应刑罚轻缓化的趋势,对犯罪的大学生科以较轻缓的刑罚;二是在对犯罪的大学生的刑罚宣告及执行方面完善缓刑执行制度、推行社区矫治制度,确立前科消灭制度,完善监狱管理制度等;三是对犯罪的大学生各高校要慎用处分,并规范处分程序。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学生纪律处分解除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高校处分学生所引起的一系列案件,加快了高校对学生纪律处分行为的审视及制度构建,也加快了学生纪律处分法治化的进程。尽管如此,高校学生处分解除制度作为学生处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概念上与"处分撤销"仍然处于混用的状态,与规范化与法治化仍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