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 下面列举两个笔者在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的案列。案例一:伊亮(化名)是个性格内向的初三学生,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请他回答问题时,他情绪紧张,不敢大声说话,平时喜欢独处,在与同学、教师交往时总是怯生生的。一次课间,同学们照常嬉笑玩闹,他却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我走过去轻轻地问他:“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去玩呢?”他迟疑了一下,又似在思索的样子,等了一会儿,他低下了头,小声地说:“我不想。”  相似文献   

2.
郑立平 《班主任》2010,(3):37-41
有学生悄悄告诉我:班上又有同学向蒙蒙要钱了。我大吃一惊,马上把蒙蒙找来。开始他不肯说,在我的耐心引导下,他开列出向他要钱同学的清单,居然有近二十人!我当即表示帮他追回来:谁知道蒙蒙却哀求道:“老师您不要查了,好吗?”“为什么?”“我怕……”我明白了,同时深感悲哀、担忧,那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敲诈同学,还不让告诉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呢?(福建刘珊红提供)  相似文献   

3.
案例描述: 高考前两个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我班的赵刚同学突然冲了进来。对我说:“老师,我要退学!”赵刚是我班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在前两次高考模拟考试中,均排名年级第一,他怎么会想退学?我感到十分惊讶。“复习迎考的关键时刻,你怎么要提出退学呢?”我问道。赵刚沉默了许久。我看他不想说出原因,便对他说:“你先别急着退学,老师给你两天时间,再考虑考虑好不好?”赵刚走了,我陷入了沉思,我担任高三(3)班班主任以来,赵刚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今天的举动实在让我不可思议。是什么让他产生退学的念头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一) 周五上午第一节课后,我步入办公室刚坐下,C同学过来告状,说:“Z同学一直乱动我的东西。”我追问道:“为什么?”他说:“我也不知道。”我想了想,说:“那你去把他给我叫过来。”C同学转身去叫。我望着他的背影,  相似文献   

5.
杨雪芬 《小学生》2011,(4):50-51
记得有一次学期末考试,几个学生跑过来问我成绩,其中一个得了100分,而另一个只有97分,他淘气地说:“我下一次一定比你高。”旁边的同学却说:“如果人家下次一样考到100分,那么你怎样考得比他高?”他天真地回答到:“那我就考101分咯!”旁边的同学都笑着说:“傻瓜,怎么会有101分呢?”开始时我也只当个笑话听了就算了,没想到他还接着问:“老师,为什么没有101分?我要怎样才考到101分?”对于这个像笑话一样的问题我随便地答了一句:“下次再努力一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可行的。案例一一位老师在教学《将相和》时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说喜欢蔺相如,他们偏重于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还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他们偏重于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本领。出乎意料,一个学生却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这个学生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职位卑微的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封他为大夫、上卿。我喜…  相似文献   

7.
一位青年教师写了一则教学案例要我指导,题目是《倾听:课堂上师生的心灵之约》—— [案例】 听陈老师教学《丑小鸭》一课,一位女学生说:“课文中的‘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这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哥哥”“姐姐”.当然要称“他”“她”或“他们”。书上怎么会错?可陈老师却说:“我觉得雅丽同学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好。因为是鸭子,用‘它’也有道理呀,你们说呢?”这时,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更开动了脑子.找出了不少理由:“因为这是篇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  相似文献   

8.
一、关注学生差异 案例1:七年级的一节室外课上,教学内容是安排学生分组搬运实心球接力,分组后我听到有学生议论:“肯定又输了,我们这组有个胖子。”听了这话,我看了看那位“胖子”同学委屈的表情,他红着脸说:“我在起跑线前面跑。”我想了想,对全体同学说:“大家同意他在起跑线前面2米的地方起跑吗?”“同意!”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感激、兴奋之情马上在这位同学的脸上表露出来。练习中他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并和同学们一起合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次,在校内上研究课(全校语文老师和领导都在听课),《咏柳》一文刚学完.我正在小结:作者题为咏物(柳树),实为咏春……这时一位学生举起手来,我想他也许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吧,便请他起来说,谁知他站起来后竞大声说:“老师,张明在唱歌。”顿时,有的学生捂住嘴笑了起来,更多的学生一下子把目光都投向了这两位同学。这时,我心里非常生气,走上前去,想好好教育他们一番。随着我的走动,  相似文献   

10.
我非常赞同“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它使我想起以前的江校长。带学生实习中,杭林根老师和我谈到江校长,他不无幽默地说:有一次我们小声说话讲到了他,他从十米之外赶过来问我们说他什么了,现在做校长了,你跟他大声讲话,他还装作没听到,要你再说一遍,真是“贵人不贵耳”。我比杭老师迟来几年,情况不清楚,就对他的官前官后行为差异保留意见,仍然以敬佩之心看待校长,但是职称评定的事却完全破坏了我对他的好感。他不愿给我上报材料,还埋怨我的同学马劲(我俩同年分配到校,他现在滁州报社做编辑)“你怎么跟胡维德讲话!”。  相似文献   

11.
不少学校在暑假组织学生到国外修学旅行,他们分别住在当地的各个家庭中。这样,通过日常的相处,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国的风俗人情,也便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外语。但是,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初中同学向带队的老师诉苦:“我要换一家人家住,现在住的那家的孩子老是欺侮我!”“怎么会呢?”老师想,许多人家的孩子和我们的同学都友好相处,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问那位初中同学:“人家怎么欺负你的?”他说:“每次玩游戏的时候,他都要当进攻的,而我总是防守的。”老师再问:“那孩子大概有多大?”“五六岁吧。”听了同学…  相似文献   

12.
我曾到某小学的一个班级听课。这个班级的最后一排有张课桌,课桌边单独坐着一位男生,这个学生粗看衣服整洁,眉清目秀,但是上课了竟然有书不拿出来,有作业本不用,却旁若无人地玩着纸飞机。我就坐在他身边听课,忍不住提醒这位学生说:“上课了,快做好准备。”前面的同学马上转过头来对我说:“老师,他不算的。”我忙问“什么不算?”同学答:“我们老师都不去管的,只要他不影响上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学校教育中,学生成绩差,便会被列入“差生”行列。家长、老师与同学对这一群体都会“刮目相看”,甚至他自己也会成为“差”的奴隶。我们研究“差生”数年,现将一些案例作一整理,以引起更多人的关爱。1.差生———家长的伤疤一位姓方的男同学,15岁,初三学生,初二期末平均成绩35分。下面这则日记就是他写给我看的。2001年10月5日阴今天,爸爸的朋友来我家玩,当他问爸爸我的学习情况时,爸爸难为情地说:“咳。我这个孩子成绩那么差,真让我这个当教师的爸爸丢脸。”我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样说,难道我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4.
彭庆荣 《教育文汇》2008,(12):30-30
那天我路过学校操场时,看到我班学生正在上体育课,同学们都在那里分组活动,却有一位同学独自在校园的围墙下抱着膝盖蹲着。我好奇地走到他面前,他发现我后惊恐地站起来。我默默地摸了一下他的额头问道:“不舒服?”他咬着嘴唇摇摇头。我又问:“你怎么不去上体育课?”孩子回答说:“他们嫌我笨,都不和我玩,每次活动总让我到一边去。”我一听十分惊讶,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的《秋声赋》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课前预习,我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上课时至少能背第一段。上课伊始,检查背诵,然而情况很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几位同学将“此何声也?汝出视之”背成了“此何声也?汝出闻之”。好心的同学提醒他,但他依然如故:“此何声也?汝出闻之。”同学们哄堂大笑,一位学生说:“在室内...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中午,我走进教室通知学生,下午最后一节体育课将举行班级拔河赛,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小A同学举起手说:“老师,我不想参加。”“怎么了?”他沉默不语。这时,一位同学悄悄对我说:“老师,他的裤裆裂开一个口子,连站起来走路都不好意思了。”听到这话,我一怔,这么大的男孩裤子裂开了,自然是不能上场了。  相似文献   

17.
痒不痒?     
有个同学接到他哥哥的信,问他头上生的疮痒不痒.他哥哥不会写痒字,就用圈圈代替,于是这句话成了“你头上的疮O不0?”这位同学不知圈的意思,就去问一位正在读语文的同学.那位同学说:“这圈圈是句号,问你头上的疮句不句?”这位同学不理解“句不句”的意思,去问一位正在学数学的同学.那位同学说:“这圈圈是零,问你头上的疮零不零?”这位同学仍不明白,就去问一位正在学英语的同学.那位同学说:“圈圈读‘哦’,问你头上的疮哦不哦?”这位同学一听,对圈圈的意思更不理解,又去问一位正在学化学的同学.那位同学说:“圈圈是…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正和朋友聊天,女儿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妈妈,刚才龙龙(女儿的同学)哭了,我问他爸爸龙龙怎么了?他爸爸笑着说龙龙跌到了,他的屁股摔成两半了。”女儿边说边笑个不停。我也忍不住笑起来:“那他爸爸这么一说,龙龙还哭吗?”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 (片断一)老师引入教学:“上节课认识了塑料的哪些知识?哪些地方用到了塑料用品?”学生踊跃举手回答。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下雨天要穿塑料胶鞋?为什么洗碗时要戴上塑料手套呢?”(师边问边展示她手中的橡胶手套)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道:“我妈妈就是用它来搞卫生的。”“我家里也有这种手套。”“可以防水啊。”一个小男孩边叫边晃悠着他手中的橡胶手套。老师一听,对小男孩说:“你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做实验来研究一下塑料还有什么特点。”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20.
【案例】 (苏教版第九册《黄鹤楼送别》) 生:老师,我曾到过江边,江上船只往来无数,怎么李白却说“孤帆”呢? (一些学生联系自己乘车路过长江大桥时所见情景,也纷纷质疑这一“孤”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