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现在经济广播要想改成办老年广播,我特别支持、佩服你们的这种魄力。 2004年10月《中国记者》杂志刊登了我的论文《广播发展的新空间在哪里》,这篇论文发表出来以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媒体扫描》都转载了,后来还有很多家网站转载。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杂志创刊20周年了。这20年,正是中国广播不断解放思想、迎接挑战、改革发展、硕果累累的20年,也是《中国广播》立足广播、面向广播、展现广播、服务广播的20年。《中国广播》以敏锐的触角,坚持引领广播发展宏观战略,关注国内外广播发展的新实践,呈现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以突出的思想性、实践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诞生于延安的人民广播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广播》(月刊)杂志是一本研究广播理论、广播业务和广播业态规律的公开发行出版物。从1993年7月创刊起,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寒来暑往,20载辛勤耕耘。这本杂志承载了广播人对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希望与梦想,记录了广播人在逆境中探索、在期盼中前行的感悟与思考。为了记载这20年留存在记忆中的一件件难忘的事,2013年5月7日,《中国广播》杂志召集曾经领导或在杂志工作过的部分同志进行座谈,回忆过去,畅想未来。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以实录的方式,将座谈会主讲人的发言进行了整理,记载过去的点点滴滴和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4.
《视听界》2006,(3):F0004-F0004
综合性的广电蝶体:现有5个广播频率,4个电视频道,广播电视报,有线电视网络和中国淮海网。新闻宣传引导有力:电视《徐州新闻联播》、《徐州夜新闻》、《社会大观》、《生活110》.广播《麻辣新闻》、《经济纵横》,《走近科学》等栏目深受群众欢迎。近三年来,有近20篇作品在全国获奖。技术事业全省领先:拥有全省先进的硬盘自动化数字播出系统和6 2讯道全数字转播车、有线电视前端播出机房采用国际领先的技术设备。产业经营三年翻番:2005年产业经营总量达到1.513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以…  相似文献   

5.
燕大新闻学系毕业生为获得学士学位,撰写毕业论文.其中,殷增芳《中国广播无线电事业》、赵泽隆《广播》、王存鎏《广播事业研究》、庚赓《广播电台的编辑工作》等四篇毕业论文是关于广播研究的学术论文.他们针对中国广播发展的“新问题”,运用研究“新材料”,对广播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毕业论文.它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体现出学术的敏锐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它们既是燕大新闻学系广播研究的学术成果,也是燕大新闻教育的教育成绩,丰富了民国至建国前后广播学术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杂志创办至今已经20年了。现在是庆祝的日子,也是回顾与展望的时机。近年来《中国广播》杂志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广播人的欢迎和同行的肯定。广播媒体的现状与发展,为《中国广播》杂志带来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20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在记忆中却像是短暂的一瞬。看到《中国广播》纪念创刊20周年书画、稿件征集启事,许多往事浮现脑际,恍如昨日。在我手头还留有几份刊物,它们反映了我和《中国广播》长期密切的交往,也记录了我在广播道路上发展成长的轨迹。这些刊物厚薄不一,装帧各异,有的甚至是油印的。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本刊将迎来创刊20周年纪念日。20年寒来暑往,20载辛勤耕耘,《中国广播》忠实记录了新时期广播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广播从业者思想理念的进步与飞跃。经过编辑部工作人员与广大作者的艰辛探索与不懈追求,《中国广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前进,广播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的个性更加鲜明,逐渐形成了为广播服务的应用理论特色,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2012,(7):86-86
本刊讯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报社承办的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2011年度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于2012年6月1813揭晓。《浙江城市广播电视报》的《〈1818黄金眼〉:网友要比观众看得早》等35篇作品获得一等奖。《中国电视报》的《高原十一年,只为孩子们》等两篇作品获特别奖。本刊推荐的《特别策划·融媒介时代的广电新模式》获优秀栏目奖,《试析中央电台经济之声的运作特色》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月,本刊将迎来创刊20周年纪念日。20年寒来暑往,20载辛勤耕耘,《中国广播》忠实记录了新时期广播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广播从业者思想理念的进步与飞跃。经过编辑部工作人员与广大作者的艰辛探索与不懈追求,《中国广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前进,广播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的个性更加鲜明,逐渐形成了为广播服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09,(10):37-37
由上海广电学会和中广协会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甲子杯”纪念新中国广播61)周年优秀学术征文活动,明25H在上海完成终评工作。评委会从参评的58篇论文中,评选出18篇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9篇。获得一等奖的论文分别是:《广播深层改革路径之探微》(陈乾年著,上海广电学会)、《从音乐+新闻+谈话的节目形态谈音乐节目的创新发展》(袁雪峰、马莉著,南京广电集团)、《广播产业发展的思考》(李伦著,北方传媒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一年,广播理论研究继续沿着务实与理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在2011年的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的同时,集中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广播产业发展、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广播媒介批评、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等五个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兼答陈尔泰同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去年第4期、今年第2期先后刊登了陈尔泰同志的《关于20年代境内“外台”史料的几个问题》和《奥斯邦台不是中国的广播电台》两篇长文,主要对《中国现代广播简史》①(以下简称《简史》)中的某些观点和论述提出了批评意见。对此,我本人表示欢迎,并愿就有关问题与读者和陈尔泰同志商榷。就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开  相似文献   

14.
2010年,随着中国广播事业的积极稳步推进,广播理论研究在向深度扩展的同时,也更加务实与理性。本文对2010年的广播理论研究做出概述,并集中对全媒体广播、重大及突发事件中广播独特作用、对外广播、广播学学科体系建设、广播产业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性文章进行了归纳梳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岁,青春阳光,前程似锦。在此,我要以读者、收藏者和广播实践者、研究者等多重身份,真诚地向为《中国广播》默默奉献的历任社长、主编和编辑部的同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支持、关心、爱护《中国广播》的中央电台历届台长表示深深的谢意!  相似文献   

16.
王德成  张涛 《中国广播》2013,(8):F0002-F0002,I0001
《中国广播》杂志7月29日至8月8日举行创刊20周年庆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广电报刊协会等部门领导出席29日的庆典并表祝贺,盛赞《中国广播》20年来在广播理论方面的不断探索,带动了广播学术研究的发展,成为国内广播业务研究的第一刊、中国广播界的理论旗帜和学术园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会计师李兰田、总工程师钱岳林,副总编辑杨文延、杜嗣琨、刘晓龙、史敏等台领导以及各中心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开幕仪式。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17.
加强广播言论,是当前广播新闻宣传的需要,也是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建德人民广播电台在《建广新闻》节目中开设“建广评论”栏目已经10多年了,据初步统计:该台在“建广评论”栏目中共播出各类广播评论有一千多篇,其中《为民服务要实实在在》、《以人为本重在落实》、《情系再就业更应法系再就业》、《违章建筑何时休》、  相似文献   

18.
创新广播理念 塑造广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彬 《中国广播》2005,(11):18-20
谈到广播改革与创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广播的“稿件时代”即将或已经被“栏目时代”所取代。所谓广播的“稿件时代”是指在传统广播理念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广播理念着重强调稿件在广播节目中的突出作用,强化稿件为主的节目形态和播报式的语言表现形态。所谓“栏目时代”是指在现代广播理论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现代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栏目在广播竞争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雪莉,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交通音乐频道总监,《如意鸟·有声杂志》主播、主持,从事播音主持工作20年。她策划、主持、主播的节目曾获得中国广播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中国广播文艺创新奖等,几乎囊括了中国广播文艺所有的奖项。另外,她还连续6年获得浙江省播音主持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海誓》这篇作品是宁波电台于2002年制作播出的一档广播综艺专题节目,曾经荣获2002年度浙江省广播奖特别奖,随后又连战连捷.先后赢得中广学会专家奖一等奖、中国广播艺政府奖一等奖。中国广播艺资深专家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总监助理阚平在谈到《海誓》的时候评论说:“这个以保护海洋为主题,探讨人与海关系的节目听起来感觉像广播散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