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敏 《出版广角》2014,(18):8-12
正内容的"辫子"生产模式使得采编发模式同时具备合作性和共享性,今天的期刊编辑必须在"辫子"的编织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首次提出"体验经济"。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计师唐纳德·诺曼(DonaldNorman)指出"用户体验"就是以"ISO9241一210标准"衡量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感受。《哈佛商业评论》指出:"以企业服务为场所,使用产品为中介,确立用户为  相似文献   

2.
营销(Marketing)是20世纪初发源于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美国经济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在《营销学原理》中将营销定义为:营销是个人和团体创造产品和价值与他人交换以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过程。信息服务是指各种信息资源通过服务对象(用户)完成其生产、销售过程,实现服务效益。信息服务是一种能够满足一定的消费需求并能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的服务。因此,信息服务本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构建出版业商业生态系统的四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微生态系统,即入口生态系统、内容(产品)及服务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和运营生态系统的分析,指出培育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商业生态"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户体验是指用户使用一种产品或服务时的行为和感受,体现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综合体验和满意度。用户体验的最大特点是以突出用户体验需求为中心,不从产品功能出发,也不从服务是否全面出发,而是从用户的体验出发。在档案公共服务中,用户体验表现为通过档案信息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用户的理性价值和感性体验。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名著《舆论学》一书中提到了拟态环境( Pseudo - environment)的问题.李普曼指出人类生活的"两个环境",一个是现实环境,另一个是虚拟环境(即拟态环境).现实环境是被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境,而虚拟环境则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人借助大众媒介间接体验环境,而且这种虚拟环境在现实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拟态环境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也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它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的.  相似文献   

6.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是移动图书馆服务留住用户的根本方法。文章综述了用户体验的相关内涵,详细分析了影响移动图书馆APP用户体验的要素,据此建立测评指标,指出我国现有移动图书馆APP的优缺点,以期为我国移动图书馆未来用户体验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出版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出版服务,也是出版业提质增效的重心,其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出版知识服务产品的研发、评价与实证研究值得深入开展。在用户需求驱动下,以动态感知、倾向差异、价值主张作为当前出版知识服务优化的三个维度,并从感知体验、平台利用、信息设计、交互设计、产品内容、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七个要素构建出版知识服务优化框架,考察用户对出版知识服务产品在使用体验、需求适配和价值传递上的关注点。文章通过问卷调研,利用熵权法对具体维度与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权重赋值,并基于用户属性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以期从强化“以用户中心”的理念,协助企业创造价值;优化平台的功能和服务,提升用户使用价值;激励用户知识交流互动,促成知识共建共享这三方面为未来出版知识服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龚文庠 《今传媒》2010,(12):23-25
今年11月3日腾讯公司《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下称《QQ公开信》)中说:"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这就意味着腾讯给数亿QQ用户下达的最后通牒:必须立即在QQ和360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腾讯QQ负责人称"这是我经历的最惨烈的战争!"奇虎360公司则称:"目前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恳请用户为了互联网安全的未来停用腾讯QQ三天。"[1]不管双方怎样陈述自己的理由,以11月3日腾讯QQ的"最后通牒"为标志的这起恶性竞争事件将载入中国互联网的史册。  相似文献   

9.
《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阅读》系列教材在竞争激烈的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市场上脱颖而出,受到用户欢迎。其中的原因是:对用户需求进行了认真调研,研发体现"视听结合阅读"新理念的产品,设计制作中注意用户体验,在向用户推介产品的同时推介教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杨玉霞 《出版广角》2018,(13):80-82
文章通过对《女神》诗集(初版本)的全部诗作以及未收入其中的散佚作品的考察,以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与《<女神>之地方色彩》为切入口,分析评价郭沫若早期新诗创作的文学史评价的形成与呈现状态.《女神》是"力"美与"静"美的平衡,是"东方"与"西方"融汇的努力,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在新诗创作中进行了各种尝试与创造,而不仅是一次浪漫主义诗歌行动.  相似文献   

11.
正一、议程设置理论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议程设置始终是传播理论领域的主导概念之一。议程设置的思想由美国传播学家沃尔特·李普曼(1922)首先提出,他通过柏拉图的"洞穴人"寓言指出,洞穴里的囚犯除了自己映射在墙壁上的影子看不到其他东西,因而他认为,公众也只能看到媒介所展示出来的东西。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1963)在他的《报纸与外交政治》这本书中更加直接地指出:"在多数时间,报纸并不怎么能  相似文献   

12.
李杉  阮毅 《传媒》2014,(19)
正传播知识与文化既是电视媒介的功能也是其社会责任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众媒介是大众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外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领域,是社会教育的"场所"之一。电视媒介内容的形象性、现场感也让生产者和接受者对其知识传播的"寓教于乐"充满期待。以"知识传播"为大旗的电视节目形态知识类节目始终是节目形态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如电视辩论(如20世纪90年代国际大专生辩论赛直播)、益智博彩类(如《开心辞典》《幸运52》)、讲坛(如《百家讲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这就要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历史追溯、精神熏陶和审美鉴赏,提升档案文化产品的服务力和竞争力。一、培育档案用户,突出档案文化功能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不断地变革、发展及其在档案工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人员提供个性化学术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相关服务主体的共识。文章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学术信息服务产品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加以简要评析,并从产品功能架构、提升个性化科研服务的用户体验、支持团队科研协作和向机构知识库"最后一公里"延伸等四个方面来论述未来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耶鲁批评家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保尔·德曼:《阅读的语言》,沈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美]杰弗里·哈特曼:《荒野中的批评》,张德兴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美]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王宏图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美]哈罗德·布鲁姆:《误读图示》,朱立元、陈克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在进入21世纪的文学理论批评界,讨论解构主义的"耶鲁学派"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过时的"话题,因为在不少人看来,解构批评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经"大势已去",它已成为一个历史现象,但在今天的全球化语境下,解构的原则却已经渗入到了人文学科研究的各个领域,对包括文学和文化批评在内的整个人文科学研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今天在研究文学批评的这段历史时,确实无法绕过解构主义,更无法忽略为美国的解构批评的兴盛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几位耶鲁大学的教授。  相似文献   

16.
新书选介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郭胜伟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11定价:39.80元20世纪20年代,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聚集在一起,在以"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的军校中学习。本书作者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用户体验地图作为新工具融入图书馆用户体验馆员的研究工作中,有助于帮助图书馆员深入理解用户体验过程,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研究设计/方法]在阐述用户体验地图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用户体验地图框架,并以图书馆研修间预约服务为例进行实证,直观展现用户体验地图在图书馆用户体验馆员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流程。[结论/发现]用户体验地图作为图书馆用户体验馆员的新工具,可以帮助图书馆用户体验馆员掌握用户在体验流程中的情绪变化与真实需求,从全局对服务进行优化提升。[创新/价值]构建了图书馆应用用户体验地图的框架,并通过案例实践积累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8.
绘制文化空间的新地图——读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地理学》[英]迈克·克朗著,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6西方文化地理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其标志是1925年美国文化地理学家卡尔·索尔(Carl.Sauer)《地理景观的形态》(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一书的发表。二战以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异军突起,文化地理学从中吸收了不少文化研究的学术营养,开始从阶级、种族、性别、政治信仰等方面关注城市中各种文化的空间关系。20世纪70-80年代,西方文化地理学产生了以杰克逊(Peter Jackson)、科斯科罗夫(Denis Cosgrove)为代表的新文化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的产生是与当时英国的文化研究运动、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文化唯物论、法国的后结构主义背景以及女性主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12):69-72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平媒的内容生产及经营模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南都娱乐》为研究对象,指出新的媒介形式逐渐取代纸质媒介的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办刊思路以及经营模式的变化。《南都娱乐》在这个转型中已经深刻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是追求用户体验而去的,并据此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包括新媒体实践和"互联网+"思维的运用。未来几年内,在旧的媒体机构和秩序被颠覆,而新的媒体机构和秩序尚未建立的转折时期,纸媒始终有它存在的品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金福 《现代传播》2014,(4):155-156
新记《大公报》的《科学周刊》《科学副刊》(以下简称科学类副刊)以"普及科学"为主旨,详实记录了20世纪20—30年代科学传播的内容和特点,是研究近代综合类报纸科学传播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关于《大公报》副刊的研究文章很多,角度各异,但从科学传播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为此,笔者尝试以新记《大公报》科学类副刊为例,探寻我国近代史上综合性报纸在科学传播方面的概况,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策略,以期为探究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