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两部作品都是巴尔扎克的作品,两部作品都讲述了父亲和女儿之间的故事,但是主题却发生了很大的异化。《高老头》中的父亲对待女儿是一味地付出的,甚至不惜倾其所有,而《欧也妮葛朗台》中的父亲则是非常的吝啬的,甚至对待自己的女儿也不例外,对待女儿非常残忍,为了金钱不惜毁掉女儿一生的幸福。本文对《高老头》以及《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异化主体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主题、社会以及人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1799年——1850)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卓越的代表.最主要的作品是卷帙浩繁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其中最重要的小说有《高老头》、《幻灭》、《农民》、《贝姨》和《欧也妮·葛朗台》等。一《欧也妮·葛朗台》写于1833年,属于“风俗研究”的“外省生活场景”。小说人物不多,结构简单,但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却深刻有力,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巴尔扎克对它感到“很满意”,认为是他“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  相似文献   

3.
巴尔气克     
中文名:巴尔气克 外文名:honore de Balzac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图尔 职业:小说家,剧作家 代表作品:《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1850年8月18日),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的名篇《守财奴》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课文,其中写到葛朗台意外发现梳妆匣时,有这么一句:“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关于此句,“教参”特意作了补充注释:“用金子来形容葛朗台的眼睛,既是写实,又有寓意。因为西方人的眼睛多半是黄色的,所以用金子来修饰;又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所以说他的眼睛也变成了黄澄澄的颜色。”  相似文献   

5.
像法国巴尔扎克这样的天才作家,世界上几乎难以有人匹敌。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90余部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早为中国读者所熟悉。雨果在致悼词时说:“在最伟大、最优秀的人里,巴尔扎克是第一等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笔耕不辍的伟大作家★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7.
一、一个偏见一八八四年四月,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对老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作了精辟而科学的评述。他概括地谈到了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及创作方法,谈到了他创作的巨大成就。据此,马克思主义的评论家们对《人间喜剧》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从恩格斯所说的“经济细节”去研究《欧也妮,葛朗台》,从“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去研究《高老头》等,又从圣玛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论及《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他们把  相似文献   

8.
背景搜索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翻译的作品有30余部,主要为法国文学家作品。其中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等。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法国文学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巴尔扎克,以毕生的心血和才智,铸就了一座辉煌、璀璨的纪念碑——《人间喜剧》。其中重要的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1833)和《高老头》(1834—1835)是姊妹篇,可以称作《人间喜剧》的两块基石。两部作品都着力表现人物的偏执狂与人性的失落。前者属“外省生活场景”,表现葛朗台对金钱的占有欲和难以想象的贪婪与吝啬;后者属“私人生活场景”,描述高里奥老头对两个女儿偏执、病态的痴情的溺爱。  相似文献   

10.
巴尔扎克一开始将他的91部长、中、短篇小说命名为《社会研究》,但后来受了但丁《神曲》的启示,才改为《人间喜剧》。这一名称的改变,真实地反映了巴尔扎克创作思想的矛盾。即一方面要如实地反映和批判现实生活,一方面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现实办法,只能借助于宗教的力量。《守财奴》中葛朗台太太便是这种宗教力量的产物。葛朗台太太无疑是作者为表达他的思想而创造的与葛朗台相对照的一个人物形象。在贪婪、冷酷而又极端吝啬的守财奴面前,葛朗台太太表现得是如此的忍让、善良和超脱。小说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道:“天国的光辉…  相似文献   

11.
巴尔扎克的《高利贷者》、《欧也妮·葛朗台》、《纽沁根银行》通过对高布赛克、甚朗台、纽沁报三个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绘了资产阶级肮脏罪恶的发迹历史,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无情地鞭答了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灵魂。高有赛克是《高利贷者》中的主人公。他十岁时被母亲送到船上当水手,在荷届东印度群岛一带漂流浪迹二十年。76岁的时候就以金钱和债券控制了整个巴黎的经济。他89岁去世时已是拥有八百万家财的大富翁了。高布赛克的发家过程,前后约半世纪。葛朗台是《欧也妮·甚朗台》中的主人公。他生于1749年.1789…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的名篇《守财奴》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课文,其中写到葛朗台意外发现梳妆匣时,有这么一句:“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关于此句,“教参”特意作了补充注释:“用金子来形容葛朗台的眼睛,既是写实,又有寓意。因为西方人的眼睛多半是黄色的,所以用金子来修饰;又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所以说他的眼睛也变成了黄澄澄的颜色。”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反觉有画蛇添足之嫌,弄巧成拙之憾。窃以为,“金子”乃“瞪”之所及,而非眼睛之色。首先,正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那镶金的梳妆匣才会像磁石一样死死吸住他…  相似文献   

13.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在其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创造的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千百年来,传统观念认为夏洛克是一个贪婪残忍、奸诈狠毒、吝啬刻薄的“放债人”。而今,重读莎士比亚极具讽刺性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发现他与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那个凶狠残忍、贪财好利而又悭吝成癖的吝啬鬼葛朗台迥然不同。笔者认为夏洛克是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长期被压迫的他最终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从巴尔扎克的创作思想看《欧也妮·葛朗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欧也妮·葛朗台》作了新的研究 :欧也妮是比葛朗台更为重要的中心人物 ,小说通过欧也妮与葛朗台这一正一反的形象 ,描绘了善恶兼而有之的社会的真实图画。巴尔扎克既惩恶也彰善 ,欧也妮就是他树立的道德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在《守财奴》这篇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的小说中,作家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贪婪、吝啬、凶狠、虚伪、狡诈的守财奴形象——葛朗台。“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为了获得金子,他可以进行任何肮脏的交易。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本文写了他人生最后的四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用一百金路易换取妻子的原谅和女儿的信任。当葛朗台知道妻子死后,女儿将继承部分财产时,他感到“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于是,他决意巴结、诱哄女儿,使她放弃继承权。然而“看到金子,占有金子”的执著与狂热,使老葛朗台在上楼看到金梳妆…  相似文献   

16.
《中文自修》2006,(4):F0002-F0002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一生创作了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展现出了多姿多彩而又发人深省的世间百态。巴尔扎克的小说在结构方面匠心独运、不拘一格,常常出人意表; 在人物刻画上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生动的形象来反映各色人物复杂的内心本质。他自己就曾雄心勃勃地宣称:“他(拿破仑)用剑开创的事业,我要用笔完成。”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17.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通过2400个生动的艺术形象,相当精确地记录了19世纪前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描写了金钱给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造成的致命影响。由于金钱,导致出各种阴谋犯罪和道德堕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现金交易。《人间喜剧》创作的显特点之一就是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本对巴尔扎克笔下的艺术形象进行评论分析,如:吝啬鬼葛朗台,充满父爱的高老头。  相似文献   

18.
丁一景同学问:《守财奴》的末句“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是守财奴的宗教”该怎么理解? 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宗教思想。读过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人都知道,《外省的爱情》一章就写到,葛朗台虽然是个基督徒,但他不相信基督教的什么教义,对祷告不感兴趣,连基督教义的核心“对来世的信仰”也置之不顾。凡是守财奴都只相信“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为了金子,葛朗台自私、贪婪、狡诈、不惜一切代价。他不相信死会降到他的头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上《守财奴》一课,在认真分析了葛朗台心理畸变的原因、时代特点、社会因素和阶级本质后,他又从主人公生活经历的角度去分析,认为葛朗台曾经当过箍桶匠,生活在社会底层,体验过艰苦的生活,尽管囤积居奇使他发了家,但跟那些继承万贯家财的纨(?)子弟毕竟不同。正因为如此,葛朗台才最了解金钱的价值,懂得珍惜财富。因此他的贪婪吝啬乃至对金子的狂热追求,都是自然而然的、可以理解的。教师启发学生从两个不同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结果,葛朗台变得不像先前那么面目可憎了,作为一个有  相似文献   

20.
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人公,是世界文坛中著名的吝啬鬼。巴尔扎克对主人公所处的资产阶级原始积累大背景和索缪街市、房屋、世态人情等社会背景,以及葛朗台的身世、家庭、居所格局、社会关系等做了翔实的说明,突出表现了他吝啬、偏执的性格。本文从葛朗台偏执狂形象的具体表现、塑造手法及其现实意义等方面着手,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