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21,(10):11-12
<正>值此《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在衷心地祝福杂志越办越好的同时,回眸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一起走过的24个春华秋实(本人1998年参加工作),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从与杂志的相识相知,到与杂志的相伴相守,作为一线体育教师的我既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1,(9):15-17
<正>在《中国学校体育》创刊40周年之际,杂志社的同志约我写篇纪念的文章,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应允了,心想就是再忙再累,这篇文章我也必须写——《中国学校体育》与我相伴相随了40年,在这本杂志中,不仅有我写下的百余篇文章,更有我满满的青春记忆和无尽的感动。30年前,《中国学校体育》(当时刊名还是《学校体育》)创刊10周年时,我参加了 "我与《学校体育》"的征文活动,撰写了《她引导我奔向那片田野》一文,并获得了一等奖;2010年,  相似文献   

3.
张磊 《体育教学》2011,(5):11-11
值此《体育教学》杂志创刊30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向我们的兄弟刊物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130年来,《体育教学》杂志在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提高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业务素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体育教学》杂志30年茁壮成长的印迹,记载了编辑部几代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和辛勤工作,也记载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印迹。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40周年,是记录中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40年。她既面向高等院校的体育研究者与管理者,也面向广大中小学体育研究爱好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我有幸结识了她。作为她的忠实读者,20年来,我不断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最终实现由科研“小白”到“港城名师”的华丽蜕变。于是,就有了我与《中国学校体育》的一些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四十载风雨同舟,展未来携手共进。1981年9月,《中国学校体育》(原《学校体育》)杂志创刊。自创刊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始终坚持立足一线、服务一线、引领一线,坚持为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改革服务,努力走出一条管理人员、编辑人员与广大作者、读者相结合的办刊路线,把刊物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之中。杂志积极做好国家政策宣传、扎根课堂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健康等工作。创刊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始终扎根一线,  相似文献   

6.
<正>四十载风雨同舟,展未来携手共进。1981年9月,《中国学校体育》(原《学校体育》)杂志创刊。自创刊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始终坚持立足一线、服务一线、引领一线,坚持为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改革服务,努力走出一条管理人员、编辑人员与广大作者、读者相结合的办刊路线,把刊物深深地植根于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之中。杂志积极做好国家政策宣传、扎根课堂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健康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 《学校体育》杂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于1991年10月30日在京召开。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市高教局、北京市体委、北京体育学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代表,部分学校体育专家、学者,《学校体育》杂志理事会的理事与在京编委,以及有关新闻单位的代表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国家教委体卫司司长、《学校体育》杂志理事会理事长宋尽贤主持。首先由《学校体育》杂志主编赖天德汇报杂志创刊十年来的主要工作。他说,《学校体育》杂志创刊十年共出刊了61期,发表了近800万字的文章,系统地宣  相似文献   

8.
一本好刊物     
一本好刊物李晋裕17年,100期,标志着《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经历了创刊———发展———成熟的历程,也记录着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足迹。《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以自己的成就、丰硕成果和所起的作用,赢得了广泛而崇高的赞誉。《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导向性、政策性...  相似文献   

9.
祝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发刊百期———致编辑部全体同志的一封信欣闻《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发刊百期,甚喜。谨致信你们表示最诚挚地祝贺!一九八五年我调国家教委分管学校体育工作,始与杂志结缘。在刊物更名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后,宗旨更加明确,服务面更加拓宽,...  相似文献   

10.
<正>一、偶遇第一次见到《中国学校体育》是1981年,在学校的图书馆,当时刊名为《学校体育》。没想到就是那次的相遇,使我和《中国学校体育》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光阴荏苒,转眼间30年一晃而过,我也由一个朝气勃勃、意气风发的青年体育教师,成为了知天命的体育教研员。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更感谢《中国学校体育》给了我人生中学习与工作的莫大帮助。30年来阅读《中国学校体育》成了我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习惯,30年的杂志  相似文献   

11.
<正>风雨兼程,一路高歌!值此《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除了热烈祝贺,还有情感的交流和美好的回忆。一、最难忘我是杂志社的第一批通讯员,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我被评为优秀通讯员,编辑部奖励给我的《世界文化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至今仍被我珍藏;编辑赠送给我的106本杂志至今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年前,也就是1981年的春天,那时我正在读师范学校体育班。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初识了《学校体育》这本杂志。杂志中许多体育理论知识都是教科书中不曾有的。她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爱不释手。一年后,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开始自费订阅《学校体育》,并向杂志社邮购了前几期,至今120期《中国学校体育》装订整齐,摆放在书橱中。二十年来家中许多书刊都被淘汰出去,唯有《中国学校体育》,我视如珍宝,不管谁借阅,我都再三叮嘱不可遗失,因为,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中国学校体育》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1982年毕业后,…  相似文献   

13.
<正> 同志们: 《学校体育》杂志创刊已经十周年了。今天,大家在这儿聚会,回顾杂志十年的创业史,展望未来,以示纪念,这种形式很好。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想此时把这句话赠与《学校体育》杂志是很恰当的,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的杂志已由初创时期那稚嫩的幼苗长成了葱郁的大树,并为培养体质强健的一代新人这百年大计做着不懈的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体委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向《学校体育》杂志创刊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的编辑人员、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学校体育》载文作者的分析夏锦阳自1981年创刊至今,《中国学校体育》共出版100期了,载文量1200余万字。《中国学校体育》两度被评为全国体育中文类核心期刊,并成为发行量最大,复盖面最广,信息量最多的体育科技刊物。全国学校体育工作者都希望杂志...  相似文献   

15.
<正>欣闻笔者的案例《爱孩子,请从细节开始》获奖,并刊登在2018年第12期《中国学校体育》"一线话题"栏目中,情不自禁地想起笔者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美好往事。一、初识杂志,亲密接触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初次亲密接触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笔者刚参加工作不久,学校为了提升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给体育教研组订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在1993年,笔者参加了由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委联合举办的全国冬季体育锻炼优秀方案评选活动,荣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校体育》2021,(9):24-25
<正>创刊于1981年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到今天已经走过了40个春秋,它就像一艘引领整个航线的船只,指引着全国学校体育界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下求索、行稳致远。有道是"四十不惑",经历了40年的风风雨雨,相信步入"壮年"的《中国学校体育》,生逢盛世当不负韶华, 一定会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辉煌。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杂志是由国家体委、国家教委联合主办、北京体育学院承办的一份全国性体育专业刊物,创刊十年来,面向普通学校,为推动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被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称为“良朋益友”。1991年10月30日上午,《学校体育》杂志社  相似文献   

18.
贺词     
尊敬的鸿江书记,各位朋友:我谨代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学组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体育期刊专业委员会对《体育教学》杂志创刊3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体育教学》杂志30年来通过不竭的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体育教学》杂志30年,与我本人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相同,我目睹了《体育教学》杂志30年的历程,《体育教学》杂志有如今的成绩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与广大读者、作者的积极支持与关爱密不可分,读者、作者是学术期刊编辑部的衣食父母在此得以体现,《体育教学》杂志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是几代编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对老一辈的同行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9.
<正>偶然之间,我与《中国学校体育》相遇,并结成永远的知己。您,相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步,见证了我成长的经历。一、我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1994年7月,我从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毕业,分配到一所乡镇小学任教,默默上好每一节常态课。1998年12月,按学校的要求,需要订阅一份体育杂志,在翻阅《1999年报刊杂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学校体育》已走过30年艰辛而光辉的历程。孔子曰:"三十而立。"如今杂志已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茁壮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壮年"。作为杂志的发起人和创议者之一,当我手捧2011年最新一期杂志,的确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创刊始末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78年一个骄阳似火的星期天,教育部体育卫生司的朱丰诚和北京体院的曲宗湖两位好友来看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