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题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不断拓展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界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女性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其中的优秀影片,不仅集中表现了"典型"的女性特质,而且有不少是以社会新语境下"强势女性"为主角的影片,表现了多姿多彩的新女性形象和新颖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战狼》、《战狼2》、《红海行动》等电影的票房口碑双丰收,国防军事电影重新回到主流观众视野。作为新军事电影的代表作,这几部作品不仅在制作水平和类型叙事上实现对传统军事电影的超越,同时还塑造了几位大放异彩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英雄的出现,打破了军事题材中固有的性别印象,借由女性形象与国家形象同构的策略,对好莱坞叙事程式中的东方主义式男性霸权话语予以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3.
张丹旭 《今传媒》2012,(4):88-89
《林家铺子》是"十七年"的优秀电影之一,它是一部根据著名小说改编,影片赋以典型性的由一个小百货商店折射出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细腻的人物刻画更是为影片增光添彩,成为了现实主义的经典,屹立在高峰之上。文章通过对影片的研究,分析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对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艺谋的战争史诗大片《金陵十三钗》从学生书娟这位女性的视角出发,用追忆式的旁白讲述故事的始末,堪称南京抗战题材电影叙事的典范.文章首先梳理了以南京为题材的系列电影以及张艺谋系列电影的叙事,试图探讨影片《金陵十三钗》叙事的典范性.接下来主要以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影片展开研究,详细剖析女性视角的叙事方式在影片中的展现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彤 《声屏世界》2022,(1):39-40
2019年,万玛才旦导演的新作《气球》入选威尼斯电影节——作为民族题材艺术片的最新作品,其以细腻真实的笔触,刻画了一对藏族夫妻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两性观念困惑以及信仰与生育观念的冲突.影片从女性的视角展示了现代化过程中少数民族生育观念和两性观念遭遇的改变与挑战,凸显了少数民族女性在面对男性主导的传统生育观念、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电影在性别叙事和女性形象塑造方面有着突出表现,以黄蜀芹《人·鬼·情》《画魂》为代表,二者以清晰冷静的性别意识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女性的另类生存困境,影片在叙事语言和视觉编码上均对传统银幕的男权话语形成了挑衅与颠覆,因而具有突出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迪士尼作为世界娱乐巨头,其制作的动画电影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从《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到最近上映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迪士尼的动画电影中女性形象生动而鲜明.本文通过对迪士尼电影女性经典形象的分析,看20世纪以来,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国产现实题材影片《我不是药神》《狗十三》《找到你》《无名之辈》《西红市首富》《嘉年华》《我不是潘金莲》《亲爱的》等遍地开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不是药神》(31.00亿人民币)、《西红柿首富》(25.48亿人民币)、《无名之辈》(7.95亿人民币)、《亲爱的》(3.45亿人民币)、《找到你》(2.85亿人民币)等影片更是获得了超高的票房,并在全球范围内带动了现实题材话题"进口药物""打击拐卖儿童犯罪""职场妈妈"的井喷式发酵。本文梳理出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的成功传播策略,以期对同类型其他电影的制作和宣传提出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电影透视出女性运动员的生存状态,反映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我国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体育电影数量寥寥可数,基于符号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皇后》、《女篮五号》、《沙鸥》、《女足九号》这四部电影分析女性形象的表现,进而总结其变化特征,彰显中国体育电影中女性形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最早就规定了两性的分工,中国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分工也界定为"男主外,女主内"。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男性与英雄是永恒的主题,女性始终处于其边缘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军人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更多的表现。女性军人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从最初的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形象到"男性化"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来出现的带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这种变化不仅越来越接近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也使得女性形象重新被建构起来。本文梳理了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军人形象的变迁,同时也探讨了发生这些变化的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打造华莱坞的关键在于电影中所体现的"中国性",这便意味着电影创作应以中国故事为基础,将中国故事的内涵多元的、立体的予以呈现。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又颇多天灾人祸的国家,灾难题材电影一直是国内电影工作者所热衷于表达的一个叙事方向,以《一九四二》、《南京南京》等影片为代表的灾难题材电影,不仅仅拓展了国人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同时又提供了新的角度让人们去思考和反思。可以说,灾难题材电影是中国故事的讲述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然而,相关题材电影的发展,也遭遇到了很大的争议,人们对于此类影片对历史创伤的揭露、价值观的立场都有颇多评判。电影《一九四二》和《大河奔流》是诞生于不同时期的两部电影作品,同样讲述了历史上的中国故事,题材沉重。但两部电影拥有着不同的叙事策略,其对待历史的讲述方式也不尽相同。论文选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观、家国观、创伤记忆三个方向,对比了两部影片在呈现中国故事时的不同策略,并进而对此类题材电影在展示中国故事的方法上提出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董莉 《今传媒》2020,29(3):108-109
本文以电影《找到你》为例,结合女性主义理论对电影的选题、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思当下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迷茫,剖析该作品在女性题材上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负重难进的女性——电影《红颜》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春园 《青年记者》2007,(18):60-61
2005年威尼斯电影节,女性题材电影《红颜》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评委会奖,这是中国女性导演在国际上首次获此殊荣。但是,时至今日,这部电影已经被观众渐渐淡忘。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它进行解读分析,导出女性电影整体存在的隐忧。  相似文献   

14.
宫崎骏塑造的一系列"宫式电影"为人称道,被誉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他在电影中塑造的"宫式女性"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打破了固有传统观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近年来,随着宫崎骏动画电影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扩大,人们对宫崎骏电影中塑造的"宫式女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文主要分析宫崎骏所导演的《风之谷》、《天空之城》等代表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由此来透视宫崎骏对于女性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白日焰火》讲述了一个由一起碎尸案引发的三人爱情救赎的故事。影片中桂纶镁饰演的吴志贞成为三位不同身份男性的爱恋对象,将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白日焰火》中在男性权力结构下的女性形象,以及三位不同的男性形象对女性的压制,进而揭示女性在男性霸权社会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16.
黄梦 《视听》2016,(6):82-83
徐静蕾,身兼导演、演员、教师于一体的公认才女,在电影创作方面风格独特。其最早的成名作、改编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同名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观众传达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影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叙述了女主角为爱追逐的一生,塑造了敢于同命运和社会传统做斗争的新女性形象。本文从电影的故事主旨、叙事方式和电影符号的运用上探讨影片中"女性主义"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唐昊 《今传媒》2012,(3):88-89
2012年,《黑夜传说4》成为新年的一记重磅炸弹,在年初再次引爆好莱坞的吸血鬼狂潮。不可否认,吸血鬼与超人,蝙蝠侠,钢铁侠一起,延续着好莱坞的炫酷题材。自1913年美国影片《吸血鬼》开始,吸血鬼就在好莱坞银幕上不断出现,每个时代的吸血鬼形象皆不相同,却又异常成功。在数字手段无所不能的今天,好莱坞电影中的吸血鬼形象变得更为丰满,故事讲得更为引人入胜。本文整合好莱坞历史上优秀的吸血鬼题材影片,解析影片成功的因素,提炼出好莱坞对于某一文化的运用技巧和惯用手法,使中国的优秀文化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银幕空间提供有价值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苏航 《东南传播》2021,(10):76-79
历经八十多年的发展,从1937年的"公主电影"开山之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到2020年9月在美国上映的真人电影《花木兰》,迪士尼一共创造了十四个特色鲜明的公主形象.本文把迪士尼公主电影作为反映美国女性地位变迁的晴雨表,通过总结迪士尼公主电影的发展历程,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其叙事特点与类型边界的转变.解读迪斯尼公主电影中从单一到多元的女性形象转变,探索女性主义思潮下男性话语的解构,了解女性从沉默到掌握话语权"发声"的和谐转变.  相似文献   

19.
张倩 《今传媒》2012,(5):155-156
20世纪上半期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独立自主民族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文化资源碰撞、交流与整合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报纸、杂志以及电影等媒介向国人传递了一个又一个时尚资讯,对中国摩登女性形象塑造产生影响。本文试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申报》、《良友画报》及电影中摩登女性形象为例,分析这一时段媒介对摩登女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薛蓓  杨致远 《青年记者》2016,(33):73-74
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4月开始筹备建设,1958年8月正式成立。随后,西安电影制片厂成为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电影创作的重要基地。在其近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西安电影制片厂以其较丰富的电影作品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人生》《野山》《老井》《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等影片推出并在国际电影节频频获奖。上述影片虽然风格各异,但均为农村题材,因此可以说农村题材影片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辉煌成就做出巨大贡献。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农村题材影片形成了一个连贯的创作谱系,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