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是一群为追求"个性解放"而彻底反抗传统的新女性。她们在追求中倍感理想无法实现的孤独,虽然通过种种努力无法摆脱孤独,但她们在孤独中仍坚守着人的主体位置。她们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孤独是她们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她们慎思独行的开始,是她们不溺于随波逐流的主体性的选择,是对传统的大胆叛逆,是她们对"个性解放"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
对杜丽娘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洞悉“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即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礼教.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生活的巨大的叛逆潮流。  相似文献   

3.
陈学昭的早期散文是发自叛逆少女内心的哀吟与悲歌,作品中渗透着她反叛抗争、苦闷彷徨的情绪,展示了突围女性反抗与追求的痛苦心路历程,体现出一个觉醒女性对黑暗社会的反抗、对人生意义的探寻和特立独行、抗争奋进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4.
张艺谋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便是对男权文化的批判与表现女性对男权文化的抗争。就其对男权文化的批判而言,主要表现为揭露男性干涉女性婚姻自由、男性让女性充当生育工具、男性把女性当成淫乐工具与残害女性生命等方面。而通过女性反抗买卖与包办婚姻、反抗男性性压迫与追求自由的爱情的叙事,张艺谋电影进一步显示了对男权文化的强烈抨击。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自由风潮的影响,汉魏六朝的文学思想产生出一系列极富转折意味的新变,文学情感观中重"缘情"而轻"礼义"的转折便是其中之一。其实质是,魏晋士人要求在审美情感的表达上超越伦理教条的束缚,追求自我感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觉醒》描写了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这里具体分析了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其后为追求独立与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指出艾德娜最后的自杀并不是向命运屈服,而是叛逆的另一种形式,是对男权社会的无言的反抗,是对刚刚苏醒的主体意识的捍卫。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个觉醒而且叛逆的女性。她一生都在努力冲破传统文化束缚,追求女性自由、理想的生存空间。但传统的压力和女性悲剧的生存现状,以及自身的坎坷遭遇,使她的女性意识和传统观念互相矛盾、冲突,这种情感的纠葛呈现在她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之中。  相似文献   

8.
《紫颜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该书通过对一系列的女性人物的塑造揭示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妇女的悲惨生活以及她们的觉醒和反抗,其中反抗意识最为强烈的便是索菲亚这一人物。索菲亚是传统黑人男性眼中黑人女性的"异类",她面对黑人男性和白人的压迫奋起反抗,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尊重以及不掺杂任何歧视的纯粹的爱情。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广大的黑人妇女宣告:若想获得自由和独立,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服从"。  相似文献   

9.
《文山学院学报》2014,(5):57-60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物质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作家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文学作品也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其中,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法国作家梅里美《嘉尔曼》中的女主人翁简爱与嘉尔曼,都以追求人格尊严与精神自由且极具反抗与叛逆精神的形象给当时乃至现在的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魅力经久不衰。文章着重比较二者性格中平等自由和反抗叛逆精神的异同,并探索这种异同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易卜生作品中娜拉的出走是女性主动选择的结果,而苏青和潘柳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出走多少有些不情愿,女性本无意抛弃孩子,作品也因此摒除了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男性文本和女性文本的差异。女性从父母主宰的旧家庭出走隶属于知识分子为了追求真理而离家这一模式,只是出走由男性变成了女性而已;邢禾丽则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娜拉出走"。离家是男性知识分子寻找真理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是女性寻求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张晓倩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3):25-29,32
贾平凹作品在以男性"主体"观察、想象、描摹女性"客体"的过程中,展示出女性这一具备主体性的性别群体的自我意识.她们通过对自由爱情、平等权利的追求,充分展示女性生命意识,勇敢地反抗中国传统文化秩序并承担自身责任.这种明确的自我意识,促使女性不断以"反抗"运用自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批表现出走的文本,作者认为,从本质上说,出走是一种弱式的反抗,是人类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本能推动下采取的一种行为。文章主要从出走情节的起点、过程、终点等各方面考察了它在现代文学中的独特表现样态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由被压迫阶级首倡的人权,永远是全人类的珍宝。郭沫若的早期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主题之一在于表现上世纪20年代中国妇女对人权的渴求。其主要内容包括:反抗父权以追求婚姻自主权,反抗王权以捍卫个人自主权,反抗强权以实现大众自主权。总之,该剧称得上现代中国第一部为妇女争人权的“艺术宣言”。  相似文献   

14.
曹禺通过对一个个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揭示出在新旧社会交替时刻,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繁漪的疯狂、陈白露的自杀、愫方的出走。这些美好的女性的毁灭引起我们对她们悲剧命运的深思。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作为独立的"人"的权力被剥夺,经济上的不能独立,在社会中没有地位,沦为男性的附属物,几乎无力抵抗其强大的异化力量。这一切,注定了她们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对个人的爱情、自由、人生、幸福的追求,只能是悲剧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 詩人李白,自來被人称为浪漫主义者。他的豪放性格和他的任俠行为,是诗人浪漫精神最具体的表現。这就构成他詩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的主要动力,是健康的也是积极的。他的不可驯服的叛逆精神,冲击封建秩序的高傲狂态,敢于和一般权臣貴宦作斗爭,也就是詩人的浪漫性格和正直行为的表現。他具有不羈的奔放的情感,追求自由,爭取个性解放,反抗一切传统的束缚,唤起人們对于現实中一切不合理事物的斗爭。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追求新奇,追求美丽和光明,企图以这种理想來反抗传统,擺除一胡束缚。他运用了高度的夸张手法,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意愿和他們对于自由生活的憧憬。正如高尔基的明言所指示的:「积极的浪漫主义,则企  相似文献   

16.
《简爱》作为反映被压迫女性反抗男权社会,追求自由平等的经典之作,人们从多个方面来研究这一角色,比如从女性主义等。本文试着从双性同体的角度来研究这一角色。这一双性同体的角色标志着妇女从男权社会中解放出来,并在女性反抗传统的男权社会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喜福会》是女性主义作品的一部代表作,意在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华裔女性在特殊生存环境下,对女性自尊的追求。本文以女性主义意识为源头,分析女主人公们在不同时代所遭受的来自男权主义的压迫及她们逐渐走向反抗的过程,揭示她们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8.
《简爱》作为反映被压迫女性反抗男权社会,追求自由平等的经典之作,人们从多个方面来研究这一角色,比如从女性主义等。本文试着从双性同体的角度来研究这一角色。这一双性同体的角色标志着妇女从男权社会中解放出来,并在女性反抗传统的男权社会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抗抗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对于女性自由和尊严的呼唤,一直没有停止过。《作女》便是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追求独立与自我的女性形象,展示了获得物质和性双重自由的女性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表现了张抗抗对女性理想生存状态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爱情长诗集》中的女性追求爱情与自由,勇于反抗封建恶势力,为追求美好爱情不惜牺牲生命。这也体现了作者通过对爱情悲剧的描写揭露封建主义的不合理,表达人民争取自由幸福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