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99年3月4日的《文汇报》,曾发表陈子善的《生命的璀璨瑰丽》,文章将刊于1947年《京沪周刊》第1卷第27期的《谈生命》,视为冰心的佚作。此一说法,在中学语文教育界影响既广且深。然其底本,则是《寄小读者(通讯四)》(载1944年12月25日重庆《大公报》)。1945年1月30日,《新评论》第11卷第1号,即以《谈生命》为题,重刊通讯的主干部分。该文收入《冰心全集》后,又更名为《再寄小读者·通讯四》。四种文本段落、文字和标点多有出入。  相似文献   

2.
《诗品》平议 石遗《北平晨报·芝园》1920年至1931年钟嵘《诗品》平评 陈衍《国学专刊》第1期第4期1926年12月《<诗品>平议》后语 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附录读《诗品》陈延述《东方杂志》第23卷23期1926年12月评右直《钟记室<诗品>笺》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附录评陈延杰《诗品注》录舟(许文雨)《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年7月9日《诗品》补 陈延杰《中央大学半月刊》第9期1930年3月《诗品》释齐(许文雨)《大公报·文学副刊》第134期1930年8月4日钟嵘《诗品》校读记 钱基傅《小雅》第4期1931年《诗话丛语·钟嵘〈诗品〉》郭绍虞《文学》第1卷第2号1933年9月读钟嵘《诗品》札记 王叔岷《国文月刊》第5卷第1、2期1934年11月钟嵘之汉魏以来之诗派 沙少海《珞珈》第1卷 第4期 1934年4月钟嵘生年考 路百占《河南大学校刊》第168期1936年  相似文献   

3.
左鹏军 《文教资料》2000,(1):103-107
关于晚清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的诗作,除其生前自行编定的诗集《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定本200首之外,尚有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所编《黄遵宪集外诗辑》(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此外,散见于其他文献中而不为上述诗集所载的人境庐诗,近年来陆续有新的发现。郑子瑜、实藤惠秀编校之《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学研究会,1968年)中,亦保存了若干首黄遵宪集外佚诗,笔者尝作《黄遵宪使日时期佚诗钩沉》一文,刊于《文教资料》1994年第2期。在此之前,笔者曾在王稻《扶桑游记》(钟叔河主编…  相似文献   

4.
《关于〈鱼目集〉》《〈魏尔伦与象征主义〉译序》《新月》4卷4期《十年诗草附录·关于圆金盒》《读诗与写诗》《大公报·文艺版》(香港)1942年2月20日《开讲英国诗想到的一些经验》《文艺报》1949年11月10日《关于〈天安门四重奏的检讨〉》《文艺报》1955年4月1日  相似文献   

5.
《大公报》庆贺创刊100周年之际,贾晓慧博士的博士学位论《(大公报)新论》恰在此时出版,这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巧合。《大公报》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私营报纸,曾获美国最负盛名的新闻学府密苏里新闻学院颁发的荣誉奖章。《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首创为具有维新思想的英敛之,继由王郅隆接办,1926年9月由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三人合作以“新记”名义接办。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郑珍全集》,仍有少量佚诗、佚文未收入,如2003年第5期《文学遗产》发表的17首遗诗则是。文章介绍了郑珍的信函三件、文二篇。信函有两件是致莫友芝的,第一件谈遵义知府平翰考证鄨国的文章录入府志建置中;第二件谈莫友芝选地安葬亡父及郑珍代贺长龄撰府志序事。另一件是同治二年初写给妻弟黎兆祺的。当时号军在遵义活动,地方不宁,他拟带上全家入川避难,其情状十分凄苦。文二篇是为唐树义、唐焯父子写的传。郑珍偏《播雅》24卷,不录生人诗。出版后唐氏父子即亡,郑珍又将二人诗编为一卷,并写叙传附24卷之后。郑珍去世后两年,才由唐氏后人刊印。对郑珍佚文的搜集研究,我们对郑珍或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金启华先生曾以秦观《调笑令十首并诗》为例,拈出诗词同题、相映成趣的现象作一小文(即《说秦观的以诗词同题》,载1984年3月13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629期),读来饶有兴味。然觉意犹未尽,聊为续貂。任何一种新鲜活泼的文学样式,往往是从民间来的,然后为文人所猎取、仿效。这种诗词合璧的新鲜玩意也是如此。它并不是风流才子秦少游一时兴会所至的创造,而是  相似文献   

8.
戴望舒论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出身于一个银行职员家庭。1923年中学毕业后曾入上海大学和震旦大学学习。在五卅运动影响下,思想一度激进。1926年参加共青团,27年曾被捕,以后再未恢复组织生活。从大革命前后直至抗战爆发是他文学活动的前期。26年3月17日出版的《璎珞》第一期刊出了他的诗歌处女作《凝泪出门》。但直到28年《小说月报》19卷8期发表了他的《雨  相似文献   

9.
勿庸讳言,《诗经》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据夏传才同志整理截至清初,《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及存目的《诗经》研究重要著作,就已达141部,1864卷,正编成于道光年间,续编成于光绪年间的《皇清经解》,分别收录韩嘉学派及今文学派经学名著389部,2830卷。(《先秦<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984年第1期)。这个数字说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没有一部作品的研究能同《诗经》  相似文献   

10.
〔作家研究〕 柔石小传 鲁迅以93x年4月作)《二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1933年2月7一s日作)《南腔北调集》忆柔石 —纪念柔石遇难十六周年 林淡秋(1947年2月6日)《文萃》二卷十八期新文学的脚印(其中第三节为关于柔石的书话) 唐嫂(1947年8月5日)《文艺复兴》(中国文半 研究专号)关于柔石的一些事情 王静《文汇报》1950年6月23日文艺战线上的烈士 —上海市第一届文代大会特刊(二) 《文汇报》1950年7月25日我的父亲 赵帝江《文汇报》1950年9月20日 《大公报》1952年2月25日纪念五烈士 巴金《新民报晚刊》1951年2月25日柔石小传补遗 魏金枝…  相似文献   

11.
对赛珍珠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赛珍珠研究的历史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对赛珍珠的评价可谓几起几落。三、四十年代,国内众多的文艺刊物都介绍了赛珍珠及其作品。如《读书顾问季刊》2期,刊载了伯雨《勃克夫人》、《女青年月刊》13卷3期刊登了雨初《(大地)作者勃克夫人》的文章,对赛珍珠进行了介绍;《文艺月刊》4卷6期刊有毛如升《勃克夫人的创作生活》、《矛盾月刊》2卷1期上登有壮心在《勃克夫人及其作品》的文章,介绍了赛珍珠的创作生活及其几部作品;《成都文艺月刊》2卷3期、《人生与文学》1卷1期、《人世间》24期分别刊登了谭仲超、刘(分木)风与林幽的文章或译文介绍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之一、三,即《大地》、《分散的家》(现通译《分家》,《人世间》介绍时,译为《分裂的家》)。《大公报》1933年5月22日刊登《勃克夫人新著小说〈诸子〉》的文章(现通译  相似文献   

12.
19506月1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派赵望云、张明坦代表西北大区文化部,接管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隶属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常书鸿仍任所长,所内设美术、考古、总务三个组。还派古建专家来莫高窟勘察设计,国家拨专款抢修了唐宋木构窟檐。王重民编《敦煌曲子词集》出版。此书是1940年编成,著录曲子词212首,是我国第一部敦煌俗文学作品词曲的专集。1950年7卷1期《国学季刊》发表了向达的《西征小记》(1957年收入《唐代长安  相似文献   

13.
自理论上拨乱反正以来,国内发表了不少关于研究不断革命论的文章。但是,在《马恩全集》中关于“不断革命”这一术语出现了多少次,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超过10处,其中只有4处是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不断革命”理论(见1980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文史哲》1981年第3期第98页),有的说,《马恩全集》中属于马克思个人使用“不断革命”这个术语的仅一段话(见《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第25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寓言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因而,对什么是寓言的认识,就很不一致,王焕镳先生在五十年代中期所著《先秦寓言研究》一书中写道,“寓言是比喻的最高形式”。曾编译过中国古代寓言的魏金枝先生,在1957年4月的《人民文学》《谈谈我国寓言》一文中说,寓言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匕首”。《文艺报》1957年6月号上登载莫干河《谈寓言》一文,他认为“寓言是基于人生现象和自然现象的真实精密的观察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杨公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与帮助,使《历史教学》这个刊物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和读者的需要服务,本刊自本期起开辟“批评与建议”专栏,主要发表读者对本刊的意见。我们热切地希望读者对本刊的编辑工作,对本刊发表的思想内容有问题的文章,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曾在本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如对读者的批评有何意见,或对自己已发表的文章中的观点问题有新的看法,也欢迎写稿寄给本刊。此外,读者对其他历史著作的批评文章,我们也将在本栏发表。《文史哲》1965年第1期发表的牛致功《怎样认识班固的历史观》一文,是对本刊1962年第4期所载冉昭德《班固与<汉书>》一文中若干观点问题的评论;1965年3月10日《光明日报·史学》发表的胡昭曦《关于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几个问题》一文,评论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的一些问题,其中也涉及本刊1964年第3期所载周良霄《有关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几个问题》一文的某些观点。现特将这两篇文章的摘要发表于下。——编者  相似文献   

16.
史立丽 《历史教学问题》2012,(3):138-140,54
2011年12月,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广智教授主编的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历经八年的精心编纂,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作为国内第一部多卷本的西方史学史著作,《通史》的出版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为探讨其学术价值,复旦大学出版社与复旦大学历史系于2012年3月17日举行了《通史》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7.
<正> 《诗经》分为《风》(即《国风》)、《雅》(《大雅》、《小雅》)、《颂》三大部分。对“风”“雅”“颂”三字如何理解,实际上已构成了探求《诗经》主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所谓“风”,是指“音乐和歌谣”;“国风”就是各国的音乐歌谣。有的同志还写道,对此,“大家似乎已经有了一致的意见”(孙作云《说雅》(见《文史哲》1957年1月号;又见孙著《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18.
一、新思想史研究的尝试 问:您的《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在1998年出版、2001年再版以后,影响很多大,在国内获过奖,在国外,如纽约出版的《当代中国思想》(Contnmporary Chinese Thought)曾连续两期来译介这部著作;  相似文献   

19.
电大学人     
曹永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36年生,江苏省海门市人。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历史系。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科目录、魏晋南北朝史、明清史、古代北方民族史、蒙古史等近二十门课程。出版专著一部《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合著一部《蒙古民族通史》第二卷(第一作者)。在《历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蒙古史研究》及高校学报发表论文40余篇。现正主持国家《清史·驻防将军都统大臣表》的编篡工作。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许海军1957年3月生,1982年7月毕业于河…  相似文献   

20.
邢福义先生写文章,重语言事实,更重语言事实的追踪。本文以《事实终判:“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辩证》(《语言研究》2011年第1期)为例,来谈谈邢先生是如何追踪语言事实的。对于概数“来”字的研究,2010年6月21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了邢先生的《“十来年”义辨》,由于篇幅的限制,只有2千多字,很多问题邢先生没有展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