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整体主义运用关系思维、转化思维和灵性思维重新审视课程、教师、学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整体主义视角下的劳动课程,要整体设计以实现劳动课程的全息育人,系统把握以实现劳动课程的全面育人,通过具身体验以实现劳动课程的实践育人。在实施方式上,进行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实施,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的课程实施以及以大概念教学为导引的课程实施体系。在实施路径上,基于真实的劳动教育情境,整合融通多领域的知识和学科思维,通过多种实施方式的贯通设计,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的联动实施,通过劳动文化的回归、创设与渗透和多维立体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实施路径,最终实现劳动课程的全面育人和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2.
顾润生 《江苏教育》2023,(12):21-22
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越来越得到各方的认可,从学校教育出发,班级层面的落实和落细是关键。班主任要科学规划班级劳动教育课程,纵向上突出不同学段的相互衔接、螺旋上升,横向上关注不同学科的相互贯通、协同育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十字型”课程体系,既可以在不同学段之间实现有序开展,又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对班级劳动教育起到了抛锚定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服务学习课程的规范设置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机融合"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三条路径,是创新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服务学习课程的设置可按照设定课程目标、确定评估证据、设计课程体验、组织服务实施、开展课程评估五步骤开展;服务学习课程的管理需要处理好外部社会需求与内部学习需求、知识系统与经验系统、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全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提升精神品格、提高实践能力、推进人的社会化发展等独特的育人价值。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场域中,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着目的工具化、课程边缘化、实施形式化和同质化、评价单一化等异化倾向。为了充分发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本真育人价值,实现适然回归,必须纠正工具化目的,回归劳动教育的育人本位;摆脱边缘地位,构建系统多元的劳动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意蕴,创造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实施形式;完善评价体系,探索过程本位的增值性劳动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应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主要方式,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实现改革目标,摸索出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则是摆在各级各类学校面前的现实问题。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创办近20年来,坚持以德育为首、以劳动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劳动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科技育人,摸索出了一条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具有…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载体和关键环节。为全面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探究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意蕴,从课程学科地位、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评价机制角度分析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建议提高劳动教育课程在高校中的学科地位,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系统管理工作,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全方位科学评价方法,为高校进一步完善育人体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陆伟文 《教育导刊》2004,(3):20-21,3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应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主要方式,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实现改革目标,摸索出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则是摆在各级各类学校面前的现实问题。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创办近20年来,坚持以德育为首、以劳动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劳动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科技育人,摸索出了一条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对青少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面临劳动教育课程的定位存在片面性、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存在单一性、劳动教育主体环境缺乏多元性、劳动教育缺少政策倒逼机制等现实困境.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定位、创新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方式、构建课程化基础上的协同育人格局、健全劳动教育课程长效育人机制等,从而切实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1.
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中锤炼品格、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和树立理想,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应坚持“五育融合”理念,通过挖掘本地教育资源,探索育人路径,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从劳动教育的活动保障、课程资源跨年级整合、专业化师资队伍打造、劳动日常化观念的渗透、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等方面,对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德育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深入整合劳动课程资源,拓展联合实践基地,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体悟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光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校德育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韩金花 《青海教育》2023,(Z3):49-50
小学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意志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现阶段小学劳动教育虽备受关注,但仍难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全面推进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转化工作,优化劳动课程,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桎梏,实现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卢凤 《今日教育》2023,(10):40-41
<正>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课表中一门独立的课。如何着眼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好劳动教育课程,是众多学校面临的难题。重庆市璧山区剑山实验小学基于青雅文化特色,构建了雅行修养课程,在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体验育人、协同育人理念下,构建了“劳动最美”校本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是推进劳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及解决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课程化设计才能保障劳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性及常态化地实施.课程化是劳动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劳动教育规范化的应然体现,是劳动教育有效性的实然路径,是劳动教育常态化的根本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必须指向劳动素养的课程评价、关注劳动过程的课程评价、走向具身参与的课程评价、建构一体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价,从而促使劳动教育不断完善与发展,增强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也是五育并举的着力方向。从育人课程、育人功能、育人目标、育人过程、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党建,构建立体化的育人模式,对提升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青霞 《青海教育》2023,(12):46-47
如何融“教育”于“课程”,通过劳动课程的深度实施来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通过对西宁市中小学进行现状调查,针对问题与困境,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跨界性与整合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两大特质,具有综合育人和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面临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缺乏跨界与整合的困境。基于跨界整合视域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构建跨界育人的课程目标,开发整合协同的课程内容,实行“常规专题式”“双课连堂式”“主题活动式”三位一体,开展动态整合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8.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是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形态。在学校推行农耕文化教育能够实现劳动教育多元化、个性化和差异化。因此,笔者基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响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继承中创新,注重劳动实践培养,以实现劳动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学华分校秉承全面育人理念,将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入课程改革和学校育人实践,提出了"劳以养行、美以养学、学以成人"的育人新主张,充分发掘学校优质资源,积极探索"新劳动教育"办学特色,进一步促进多学科融合的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导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发挥实践育人对劳动教育的适应性和引领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而言,实践育人发挥着完善、发展、成长与生活的应然导向。其中,完善导向即丰富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成长导向即促进学生在自我实现方面的成长;生活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视域。然而,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实践育人导向的缺失造成了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定位模糊,劳动教育的实施力度不足;偏重劳动教育结果,淡化过程性体验的功利性导向严重;学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薄弱,文化育人缺失;缺少实践理性的指导,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等。推动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导向的复归,需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本质,加强课程建设和学科渗透;推动学校文化机制建设,营造回归实践的劳动教育氛围;把握实践育人的应然导向,注重劳动教育的体验性和过程性;坚持实践理性的引领,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