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一生写了许多好文章,当别人问他是怎样写出来的时,他说:“吾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为文。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欧阳修的“三上”为文,对我们业余写作者来说至少有三点启发。 其一,写作要善于挤时间。写文章时间哪里来?欧阳修“三上”为文的做法,就是善于挤时间。善于利用零散时间,特别是善于抓住那些别人看起来并不重要的“短”时间。鲁迅曾说过:“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许多有成就的作家,他们成功之作并不都是用整块时间坐在书房里写出来的,而是利用生活中零  相似文献   

2.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②,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俚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文人相轻,是从古以来就有的。傅毅的才华比起班固来,没什么高下,可是班固却瞧不起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里,他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做了兰台令史,但一下笔就不能控制自己。”人都善于看到自己的长处,可是文章有各种体裁,很少有人能够对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很容易用自己的长处,来轻视别人的短处。俗话说:“家里有把破扫帚,却当作价值千金的宝物。”这是看不到自己缺点的弊病。  相似文献   

3.
我国元代的著名散曲作家乔梦符曾说过:“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我想写新闻报道何尝不是如此呢! 人们阅读一篇新闻报道,总是从头开始的。新闻报道的开头用“行话”来说,就是“导语”。如果导语写得如“凤头”那样美丽俊秀,生动有趣,就会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有“欲罢不能”、“不看不快”之感。例如,香山饭店座落在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距离天安门二十五公里。据历史记载,饭店所在地原是清朝康熙皇帝郊游、围猎和避暑的行宫故址。园里名胜古迹甚多,每年秋天红叶满山,风景尤其美丽。北京日报在报道这家饭店开业时,导语这样写道:“自然环境和建筑  相似文献   

4.
“我采访过的人,许多都成了挚友。他们和我有话说。作家要有与高智能人物相似的观察人生的理论,才能互相撞击”。这是以“怪味”著称文坛、连续四年获全国报告文学奖的作家祖慰,介绍他采写报告文学的经验。祖慰曾在散文《观上观》中,通俗地讲述了自己的这一“撞击”理论。我觉得,了解并释述这一观点,有利于培养记者、通讯员的思辨能力,提高新闻稿件的命中率。《观上观》讲的是他自己在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5.
眼下,在一些地方,文人“下海”、作家经商,文人应不应该“下海”、如何“下海”已成了新的热门话题.记者编辑也都在跃跃欲试,且有不少人明里暗里纵身入“海”.而对广大的新闻界同仁来说,是面临一个“怎么办”的选择课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商品经济浪潮汹涌奔腾,大有奋进之势,确也令人欣喜。面对这浪潮的冲击,不少老记者  相似文献   

6.
人·现实·写作——访苏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青年作家苏童早年就有《桑园留念》、《妻妾成群》、《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等在文坛有影响的小说。塑造有名的“香椿树街”故事。十余年来一直是朝代更迭频频的中国文坛的潮头人物之一和“常销”作家。近日,笔者对他有个简单的采访。您在一些作品中表现旧中国人们生活的沉闷、压抑,是否是对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存状态的暗指?  相似文献   

7.
读10月6日《今晚报》的文摘版,有一短文题为《一位作家“贪污”一只桃》.说的是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在自己的文章中把“广为人知”的典故“二桃杀二士”写成“一桃三士”.那位作家说:“中国古代有则成语‘一桃三士’,讲一个桃子不说究竟赐给三个有功的大将中的哪一个.结果他们互不相让,以决斗分雌雄,最后皆死于对方的刀剑之下.”文章批评得很幽默,说:“这位作家不仅‘贪污’了一个桃子,还把三位大将的‘自杀’定为他杀’”.  相似文献   

8.
有位曾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他的成果推广以后,为国家创造了几百万元的财富。他所在单位分配他两间住房,作为奖励。一家大报在报道中,说是给了他“重奖”。不少读者对这个“重”字不禁议论开了: “别说是在国际上获奖的发明家,为国家创造了那么多财富;就是普通居民,无所建树,分两间住房,也算不上什么‘重奖’。”“在他本单位,也许算‘重奖’,但在发行全国的报纸上称‘重奖’,就欠妥了……”显然,这条消息的宣传效果被上述评论冲淡了。要是“奖”字前面不加“重”字,就不会有上面那些议论了。在我们家乡,人们把对事物的本来面貌说到十分以上,称“超说”;说到十分,称“满说”;说个八九分,称“欠说”。从人们承受心理来看,对“超说”是反感的,对“满说”是有保留的,对“欠说”是容易接受的。上述报道中的“重”字,就有“超说”之嫌。而在我们的许多报道中,“超说”远未绝迹,“满说”普遍存在,“欠说”却遭冷落。例如,在“努力”前加“非常”,“优秀”前加“特别”,“科学”前加“十分”……几乎到处可见,好象不加副词或形容词,就  相似文献   

9.
怎样进行目击式采访。谈起这个问题,可用原苏联名记者莎吉娘一句话来回答:“在可能的条件下,要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事物。”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说得更具体:“如果我是个大学校长,我就要设置一门必修课‘怎样利用你的眼睛’。”从上述外国记者和作家的论述中可以说明,用好目击式采访的关键是善于利用自己的眼睛。新闻界前辈穆青同志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人身上最灵敏的器官是眼睛,记者偏偏不会用眼睛。十八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写出独具特色,被受众喜爱,有重大价值,能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的“新闻精品”呢?我认为,必须做到:“勤”、“多”、“深”。勤“勤”就是勤奋读书,善于积累。从事写作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要想感动读者,只有靠生动的内容,而生动的内容取决于丰富的材料。这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获一等奖的通讯《在“转化”中看多数》,它的显著特色,是在对农村经济“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大量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时,表现了记者的冷静态度。记者并没有把注意力只放在善于“转化”的少数“先进典型”上,而是更多地放在还不善于“转化”的大多数农民身上。这个独特的报道角度的选择,同许多做“转化”的“正面”文章相比,不能不说是冷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新闻作品的“含心量”赵阜北京有位作家说:“我是个低产作家,我看重作品的‘含心量’。”这话十分贴切。这位作家是否低产,无从知晓,然而他说的“我看重作品的‘含心量’”,是很能打动人心的。他把作品的高水平、高质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列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我们这...  相似文献   

13.
苗海军 《报刊之友》2012,(3):156-156
1998年,乔犁、陈忠实、贾平凹三人,被全国九届书市组委会定为陕西作家代表参加了全国九届书市的签名,会上,乔先生为中国新书报的题词:“母亲最亲,女人最好”同著名作家张贤亮等作家们的题词同时刊登在第二天的新书报上。有人说他是一个很有人性的作家,有人说他是一个很有胆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不少学员觉得军营直线加方块,整天出操上课,生活工作机械单调,看不到有什么新闻可写。可是,同样的环境和条件,有的学员却能抓到不少活蹦乱跳的好新闻,而且,有的新闻写得还相当不错。这是什么缘故?面对差不多的情况,为什么有人熟视无睹,捕捉不到新闻,有入目不暇接,经常抓到“活鱼”呢?两者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新闻眼”。正如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说的那样;“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些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闻的学员,并不是靠撞大运“瞎碰”,而是比别人观察敏锐罢了。比如,立功——报喜。这类事平常得不能…  相似文献   

15.
小言论的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好的标题就象一双水灵灵的眼睛,能传神,能传情;不好的标题则象一双干涩的眼睛,无光采,无神韵.文章写得好,标题作不“活”,不能先声夺人,读者可能也就不再往下看文章,玉被璞掩,不为人识,岂不可惜! 好的小言论标题,应是议题或论点精练、鲜明、生动而又概括的文字体现,做起来需要刻意经营.作“活”标题,一是要善于把长题变为短题。标题短了,醒目、易记、上口;长了,就会给人们一种沉闷感.人民日报《今日谈》有一篇小言论,标题是《“轮”?》.说的是一位同志怨气颇盛地说:“我在这个单位十来年了,差不多的都提升了,这次也该轮到我了.”作者通过议论、批评了这种不辨贤愚、不分良莠地按人头、年头“轮”着提拔干部的错误观点.这个标题、仅有一个字,但作者巧妙地  相似文献   

16.
很多通讯员反映他们在写作上有“五难”: 一是难在工作忙,无时间写稿。处方——要善于珍惜和利用时间。在八小时工作外,还可在八小时业余生活及八小时的睡眠时间中挤出一些时间来,还有节假日也可用来搞写作。有志于写作的通讯员终能挤出时间来。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歌德说过:“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  相似文献   

17.
有位老新闻记者说:“记者下去带的是耳朵,而不是嘴巴,更不是口袋。”细细揣摸这位老同志话中的含义,受益匪浅。“带耳朵”,指多听、多记、多思。即对被采访者介绍的新情况,新经验“洗耳恭听”,多记下第一手材料,经“思”筛的过滤,据实写出新闻。  相似文献   

18.
贾植芳先生对出版编辑的最新观点发人深省:出版和编辑人员"必须讲究质量,必须用好稿子,必须只认文章不认人,如果认人就是打自己的耳光子,出卖自己的家当."[1]他举例说,世界书局的老板沈知方,发现张恨水是一个人才,特地请张在"会宾楼"吃饭.他们本来素不相识,但出版家只认文章不认人.饭间,沈先生对张恨水说:你写的小说,我们很欣赏.贾先生认为当时上海的出版界善于发现有潜力有才华的作家,善于培养有潜力有才华的作家,所以上海有职业作家队伍,而且产生了许多成功的职业作家.  相似文献   

19.
感悟·生活     
金色酒吧 —名男子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刚到家门口就被太太发现,相当不悦,以为又和什么野女人去鬼混了。“你整夜死到什么地方去了?”她质问道。 “在新开的那家很棒的沙龙。”他说,“金色沙龙,什么都是金色的。” “撒谎!哪有这种地方!” 男人说:“当然有,金色的门,金色的地板,连尿壶都是金色的。” 女人当然不相信他的鬼话,第二天拿了电话本,找到叫金色沙龙的地方,她打电话到金色沙龙去查证老公的话:“这里是金色沙龙吗?”  相似文献   

20.
现在再来说“痞子”毛志成当初,人们将“痞子文学”的帽子硬往一个或一类作家的头上扣的时候,我不想说什么。如果一定要说,就只能说是不公正的。权且不说那个作家、那类作家确有才气,确有文采,克确实显示出了出色的征服力,单是“痞子文学”,而不应泛解成广写了痞子的文学”。何况,那个作家、那类作家的作品中出现的人,本义上的痞子并不多,有的人物高于痞子,有的人物低于痞子。现在,关于“痞子文学”的议论声已经有些退潮,作家和读者似乎都冷静些了,我想此时再心平气和地说说“痞子”,说的和听的都会客观一些。中国确有痞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