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藏族大学生作为全国大学生的特殊群体,也越来越多的遭受挫折感的困扰。本文分析了藏族大学生挫折感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藏族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强势群体具有在物质上的"先天优势",在能力表现和机会的获得上具有一定优势,在生活中更易产生挫折感等特点。关注强势学生群体,要落实强势群体的心里健康教育,给予他们有效的情感支持,关心和引导他们树立积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合理的消费观与理财观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特点及其与学业挫折感的关系,本文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青年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对18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均分为45.35,处于中等程度;(2)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是否是师范生、年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挫折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宁夏农村特岗教师挫折感现状分析发现,挫折感是困扰西部农村特岗教师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自实行"特岗计划"以来,挫折感对特岗教师的正常教学、教师职业的快速成长、职业态度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等都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根据特岗教师挫折感特点及成因,需要提出一些针对性消除建议。  相似文献   

5.
用问卷法,对509名高中生在不同背景下挫折感的现状以及人格、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健康因素与挫折感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高中生的挫折感存在显著差异;进入挫折感回归方程的因素有7个,说明主要影响中学生挫折感的因素有神经质、幻想、社会健康、心理健康、内控性、外向性、解决问题七个因子,其中情绪、幻想和社会健康对挫折感有最大预测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广东高职生挫折感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本文采用《大学生挫折感问卷》对广东15所高职院校的153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广东高职生的挫折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家庭”挫折感平均得分最高,“学习”挫折感平均得分最低;(2)广东高职生的挫折感在性别、年级、出生类型变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职校学生是个特定群体,有着比较普遍的挫折感,若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引发消极的人生态度,甚至不良行为.所以,应帮助职校学生学会适当的挫折应对方式,可以从教会正确归因、给予情感支持、培养理性情绪、引导察知幸福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叶子 《母婴世界》2010,(3):62-63
2010年来到,国内进入生育高峰期的"80后"育龄妇女倍增,由于"80后"群体独有的心理特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随之上升,特别是一些性格脆弱、敏感的女性,在孩子出生后,生理、心理上适应不了角色的转化,以及无法承受来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双重压力而产生严重挫折感,容易患上抑郁症。究竟在生完孩子后新妈如何去进行心理调节,我们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挫折感的预防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表现为职业倦怠、情绪焦虑而不稳定、安全感缺乏、人格缺陷、成就感丧失等,同时也突出表现在他们遭遇的各种挫折感方面.中小学教师挫折感的产生原因可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预防中小学教师挫折感产生的关键是: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组织环境;创设民主氛围,改善人际关系.中小学教师挫折感调适的策略主要是:正确面对现实,真诚善待教师;补偿升华自我,加强自我调节;合理宣泄释放,保持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10.
不合理认知导致的挫折感是女大学生失恋后最大的心理困扰,可能导致心理危机.基于女大学生群体知识层次较高的特点,可以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女大学生实现关于失恋的认知改组,从而使失恋这样一个负性生活事件成为帮助女大学生成长、促进其人格成熟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网友逐渐成为网络性别事件中的发声主力,她们对事件中的男性当事人进行谴责和辱骂.两性关系是当下网络争议的热点话题.依托"挫折—侵犯"理论,以鲍毓明事件为研究个案,通过对20名女性网友的半结构式访谈,探究女性集群攻击行为背后的动机.研究发现,女性网友会出于与受害者共情、自尊心受挫、女性权益受损、日常遭遇的性别不公等原因产生挫折感、相对剥夺感等负面情绪,进而对鲍毓明实施网络攻击行为,以达到追求女性权益、维护女性群体形象、捍卫自身尊严、实现男女平权等目的.  相似文献   

12.
消除教师的心理挫折保持良好的教学心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受教师的知识、教学能力、授课艺术诸因素的制约外,还会受到教师授课时的心理挫折感和心境的影响.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挫折感的原因,包括社会情境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预防和矫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挫折感,保持良好的教学心境,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挫折观,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心理耐挫力,要注意情绪的自我释放,掌握自己的心境,做心境的主人;作为学校管理者,对于有心理挫折感的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改善和创设良好情境,引发和培养教师的愉悦情感.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引起大学生挫折感之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导致大学生挫折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引起的挫折感,也有个体生理、心理因素导致的挫折感。  相似文献   

14.
"两课"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目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面对就业及生活的压力,应对挫折能力较差的现状,从"两课"教学的角度分析了挫折感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求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应对挫折,有效面对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提升大学毕业生职场抗挫折意识和能力,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职场挫折感是一把双刃剑,而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更容易产生消极的作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厘清职场挫折感的科学内涵,把握职场挫折感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帮助大学毕业生找到预防的原则和应对的方法,从而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商洛学院学报》2019,(6):68-73
为了探讨学业压力对研究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神经质和挫折感在研究生学业压力与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学业压力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神经质量表以及挫折感量表对636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的学业压力、抑郁症状、神经质和挫折感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业压力不仅能够直接正向预测研究生的抑郁症状,还通过挫折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神经质—挫折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研究生的抑郁症状。学业压力影响研究生的抑郁症状,神经质和挫折感的多重中介作用是学业压力对研究生抑郁症状影响的一个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占在校生总数的10%至20%左右,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生活困难,而且在心理上还有着更大的压力感和挫折感,从而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轻率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了解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并研究调适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杨  叶青  亓兰达  何银泉  屈勇 《文教资料》2011,(30):222-224
“蚁族”是一个由“80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组成的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称其为“蚁族”,是因为他们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南京“蚁族”的具体情况是: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  相似文献   

19.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引起职业学校教师产生挫折感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归因为学校、个人本身、所处家庭和社会四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挫折感是指个体面对挫折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新教师的挫折感是各种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