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西游记》非吴承恩所著及主题是修心证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非吴承恩所著及主题是修心证道李安纲【运城】《西游记》的作者和主题,一直是学界所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尽管署名总是吴承恩,提出异议的却不乏其人,只是没有足够的证据罢了。本文则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加以讨论。首先,说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的,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吴承恩曾做过荆府纪善,并将荆王府的一些情况写入书中,对此,蔡铁鹰先生有过详细的阐述^[1]。也正因为吴承恩做过荆府纪善,竟使得《西游记》一书不能立即面世。吴承恩的作者身份不能公开。究其原因,在于明代的文字狱和荆王府的处境。一直到万历中后期,由于朝纲混乱,各种非君、非经、非圣思潮盛行,《西游记》的出版时机才真正成熟。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的文化大透视──评《苦海与极乐》刘纪昌作为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相对于《三国演义》、《金瓶梅》和《红楼梦》来说,在学术研究方面显然是过于冷静和寂寞了。从30年代鲁迅和胡适二位先生对它作了一番考订,指出书的作者是吴承恩,内容是滑稽...  相似文献   

4.
2005年,我们在编纂《历代荥阳县令》一书查考资料时,赫然发现县志上有“吴承恩”三个字.几名编纂人员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再次详看还是一字不差。难道闻名中外的四大名之一《西游记》的作竟然在荥阳生活过?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对荥阳这个吴承恩进行了一些考证.发现其与《西游记》的作吴承恩有许多关联之处.  相似文献   

5.
<档案管理>2006年第5期刊登了司俊贤、陈艳两位同志所写的<荥阳有个吴承恩>一文,就荥阳的吴承恩、新野的吴承恩和<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三者的相关处进行了一番考证和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三个吴承恩为同一人的可能性不是没有的.之所以结论有点含糊,那是因为有些问题他们也感到难以自圆其说(比如,方志中荥阳的吴承恩、新野的吴承恩的籍贯均为"桐城",而<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明明白白地是淮安人).  相似文献   

6.
名著的情趣     
作者自幼就爱看小说。在古典小说之中.作者认为写得最好的共有三部:《红楼梦》第一,《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红楼梦》何以列为第一。待后再说,现在先谈《西游记》。  相似文献   

7.
好书辑要     
《古代小说概论》林辰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12该书分源流论、类型论、艺术论三编,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方方面面。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一、视角新。书避开了抽象空泛的议论,重在举实例,例如引具体作品讲神化怎样演化为小说,笔记体小说怎样演化为传奇。二、新观点。例如论《山海经》不是巫书;论证《西游记》不是吴承恩著,提出“红学”不存在新旧之说,《金瓶梅》《金云翘  相似文献   

8.
复制古迹     
读1991年8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的《访“孙大圣”的老家——花果山》一文。颇有趣。作者讲9年前,1982年在连云港“127名研究《西游记》著作的专家学者们,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文物资料的辨证,也初步认同”吴承恩是以连云港云台山作为花果山描写原型的。  相似文献   

9.
明末董说的《西游补》不仅是《西游记》续书中最好的一部,也是明清小说续书中的佼佼者,长期以来各种文学史、小说史均予以介绍。关于《西游补》及其作者的研究论文也不少,但多是关注《西游补》的思想艺术以及作者董说的事迹考辨,而对《西游补》的版本、序跋则关注极少,致使《西游补》所附"天目山樵序"、《读西游补杂记》等写作时间记载混乱,尤其因后者提到《续西游记》和《后西游记》两部小说,研究者因误用,以此推断《续西游记》和《后西游记》的成书年代。本文拟对《西游补》版本以及《读西游补杂记》写作  相似文献   

10.
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封他为“弼马温”的故事。这一情节,是不是作者吴承恩凭空随意构想出来的? 近读宋代朱翌撰写的《猗觉寮杂记》,从中发现了答案。该书(卷下)在考证成语“死马医”的出处时,引用了《晋书》卷72中的一段故事,说猴子能够医治马病。由此看来,吴承恩让他笔下的孙悟空去当“弼马温”,可能有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归绥县志序稿》系民国《归绥县志》序文、赋役小序以及相关题签、题诗、信札等的原稿。其中钱玄同、吴闿生、王葆心的信札及傅岳棻的题诗均未见发表,史料价值较高。郑裕孚自序纵论古今,探索、追溯方志起源、沿革及方志学发展脉络,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与刊本对照,序文内容间有不同,修订过程隐约可见。《归绥县志》被认为是现存内蒙古县、旗旧志中质量最好者之一,是研究呼和浩特史和内蒙古地区史不可或缺的资料,在民国志书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部《归绥县志序稿》堪称一份珍贵的方志文献,对于了解和认识民国期间的方志编修过程及方志理论探讨极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探析沈周的文人隐逸精神为切入点,进而研究吴门书派的书家在讲求"士气"基础上崇尚淡泊隐逸的文人志趣,并引申出有关吴门书派"隐逸精神"的特征分析和吴门书家"不仕而隐""隐于司官""治世隐居,关乎己身"和"隐不拘于形迹"的多重表现。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吴门书家隐逸精神中的独立自由和求真之风,塑造了吴门书派书法的多样发展和变革精神,展现出吴门书派艺术风格的自然天成。以沈周为代表的吴门书派的隐逸精神特征中,既有吴门书家以身示隐的"显性"线索,又包含吴门书家因其意志精神、士人担当、性情志趣综合起来所暗含的"隐性"的隐逸传统,表现出吴门书派隐逸精神的复合性。本文进而探讨文人隐逸精神与吴门书派艺术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术界对于吴宝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生平及其在档案学术研究、档案教育、档案事业上的贡献进行探讨,为读者多方位展示了吴老的传奇人生和他在档案学术研究、档案教育和档案事业上的成就,也展示了吴老的伟岸英姿,让读者对吴老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即研究主题不够多样、创新性不足、研究成果的种类不够丰富,需要档案人继续对吴老进行多方位、创新性探讨,以期全面展现吴老在档案界的风采和学习吴老档案学术研究和档案教育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何泽棠 《图书馆论坛》2006,26(3):285-288
通过孤本《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现存四卷与通行苏诗百家注的对比,总结以赵次公为代表的早期苏诗注家在总结用典之法、释词、阐释诗意及评论等方面的成就,揭示《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两千载传统集萃三百年蒙学范本——《古文观止》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凭 《图书馆论坛》2007,27(6):276-280
《古文观止》诞生于17世纪末叶,三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在文选类图书中普及程度至今尚无出其右者。虽然长期以来学人大多以普及读物看待《古文观止》,但是它的内容却典雅不俗,其中绝大部分作品为古代散文的精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些作品的语言优美,易于记诵,文中不乏佳言警句,并非一般普及读物可比。  相似文献   

16.
王珊  李晓岑  李玮 《档案学研究》2018,32(1):128-136
清代吴煦档案中保存有1000余件珍贵的公私信札,这些信札均是彩笺,本文对其中部分彩笺纸张的规格、帘纹、厚度等信息作了初步调查,总结了吴煦档案彩笺的题材、涉及笺铺和主要加工技术,分析了其中2枚仿制薛涛笺的纤维配比和填涂料,以期为研究我国传统的艺术加工纸和开展彩笺文物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代文津阁《四库全书》,首架壁板上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的诗。诗作于 1775年 ,描写了《旧五代史》的排纂编次过程。参考文献 7。  相似文献   

18.
论文是笔者阅读程亚男老师《流动的风景—图书馆之旅》一书的所思所想所感。这本书为我们图书馆工作者了解国外图书馆工作现状开启了一扇窗。论文主要谈了中西方在全民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注程度、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意识和图书馆工作者自身的认知等三方面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皖西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皖西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皖西学院教学科研的需要,也是皖西各界对皖西学院的期待。皖西地方文献信息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应该根据需要分步建设。当相关资源的积累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进行皖西地方文献宣鼠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赵爱云 《编辑学报》2011,23(5):438-439
刊发照片加配古诗词不仅可以丰富照片的画面意境,提升照片的文化内涵,而且赋予了古诗词新的艺术生命。介绍《湿地科学与管理》刊发照片加配古诗词的做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