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琦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1):57-59,104
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国际秩序的问题,国际秩序问题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大议题.当前,国际秩序处于变革的时期,关于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如何建立这种秩序的问题,国际社会在进行不断的探讨.通过三位一体的权力、制度、认同来理解秩序、国际秩序,可以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秩序的重建问题备受注目。尽管众说不一,但总的来讲,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国际秩序观,客观上反映出不同的国家利益和价值取向。这两种秩序观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发挥作用,并对未来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是国际政治经济中两个重要的范畴,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对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的概念、构成、特征尤其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国际秩序是与国际格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次大的世界格局的转变必然伴随着国际秩序的变化,而每次国际秩序的构建必然与一系列国际协议的产生相伴随。国际法作为国际秩序的一部分,是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体特别是大国依据一定的原则、制度与规范,在利益博弈基础上形成的动态稳定体系。大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巨大,大国崛起必然冲击既有的国际秩序,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中国的和平崛起也必然成为现存国际秩序的变革性因素,并且其崛起也深深受到现存国际秩序的制约。面对国际秩序转变的契机,中国应该秉承其国际新秩序观,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并推动现存国际秩序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全球问题的出现使全球治理提上国际合作议程。这一进程与现行的国际秩序发生了很大的冲突,要想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必须对现存国际秩序进行改造或重建。国际关系的演变历史表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革离不开观念革命。要建构新的世界秩序必须首先树立新的观念,包括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   

7.
国际秩序的建立、维护、打破和重建都是由一定的国际力量进行的。而由国际力量的配置所形成的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的力量框架,并决定国际秩序的性质。国际秩序的更迭是由国际力量的消长及相互关系的变化直接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动而造成的。因此,在考察二战后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演变时,不能不考察国际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与研究》2005,(8):5-10
徐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关于多边主义,我想谈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多边主义的理论问题,我讲四点.第一点,多边主义应该指的是国际秩序,而不是指外交手段.因为只有作为国际秩序的多边主义我们才能控制.现在谈论的多边主义应是能够影响国家国际行为方式的一种制度,涉及国际道义问题、法律规制问题等各方面.第二点,多边主义反映了当今世界相互依存的关系,或者说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是它发展的动力.单靠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难以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由此需要多边主义这种国际秩序来应对.  相似文献   

9.
以苏美两极对立为特点的旧的国际秩序被打破后,邓小平积极倡导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中国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无可替代,我们要发展自己、广交朋友,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崛起的过程也是国际秩序构建的过程,它在崛起中始终扮演了霸权控制者与秩序构建者的双重身份,二战后逐步建立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与美国的世界霸权构成了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该系统中,硬实力与软实力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世界霸权以纯粹的硬实力为依托,而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更多的是软实力的影响。本文以硬实力与软实力作为分析要素,将美国构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划分为初步构想-秩序对抗-普世推广三个历史阶段,重点分析秩序构建过程中美国软实力的发展机理。在三个阶段中,美国的软实力相对于竞争者都处于劣势,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美国硬实力而非软实力的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当前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出现诸多不适应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要求并试图摆脱该秩序束缚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由于金融危机源于国际货币制度的非均衡,制度非均衡的存在,又会引起制度变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分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动因、改革的方式,并展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美元化的危害及亚洲货币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是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依然存在,导致危机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但已经在不少国家恢复,而且出现了更为严重的美元化趋势。从利率和汇率两个方面看,美元化存在着种种的弊端,以亚洲国家为例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既然美元化存有严重的缺陷,短期内又无法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亚洲地区的货币合作则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出路,虽然亚洲货币合作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随着该地区各国经济依存度的加深,当收益大于成本之时,合作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照时间路径相应分析了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在对各个阶段的分析中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地指出其优劣,从而科学的展望当今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货币制度也开始了从银两制钱双本位制向纸币制度过渡的强制性变迁.其中,三坊七巷学人对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顺利改革并与国际接轨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系统梳理三坊七巷学人的币制改革思想及其具体实践,客观评价他们的时代贡献和思想价值,在此基础上,以史为鉴,对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货币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考,这不仅能从经济史的角度丰富三坊七巷文化内涵的研究,而且对未来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也具有深远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新审视,寻求区域货币合作成为目前达成共识的次优选择。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货币合作典范,欧元为货币合作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分析欧元十年来的实践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以及可行性研究,得出东亚货币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货币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制度僵滞、制度创新和制度均衡三个阶段所组成的周期,制度变迁的三个阶段都是由不同利益集团所主导的,在僵滞阶段即传统金本位制时期是由独占型利益集团-英国主导;在制度创新阶段 从金汇竞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创新型利益集团主导,即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从给;在制度均衡阶段是由分享型利益集团主导。国际货币合作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唯一供给机制。因而,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就是下个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需要打破目前美元垄断的局面,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主权货币,未来必将在新的国际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竞争博弈的角度进行分析,人民币作为"进入者",在进入国际货币体系后,受到"在位者"的阻击不可避免。对日元以及欧元国际化失败的历程进行归纳和总结,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给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货币思想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世界的金本位,而中国却是向银本位发展的白银核心型的货币体系;另一个是国际金本位不断地演变,而中国货币体系也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货币思想受此两种因素牵扯而议论多出。只有孙中山先生的货币革命思想,在当初颇显异端,却最有实践意义,从而成为日后中国法币改革的核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际社会而言无疑是一场大地震,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货币体系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造成了美元一枝独秀和诸多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客观原因。美国自由放任、寅吃卯粮的经济模式和消费理念则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面对金融危机,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呼声甚嚣尘上。最后,中美两国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会走向何方?"中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需要是否能够避免中美之间对抗升级的发生?这些都是笔者将要讨论的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货币本位制度下信用货币的价值基础的比较分析可知,由构成信用货币的价值基础的商品在不同货币本位制度下的同质性与非同质性,决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安排,在现代信用本位制下,信用货币的价值基础具有易变性,不稳定性等特征,而影响其价值基础的因素也是多元化的,所以可以把现代信用货币视为一个全息系统,并且不同的信用货币从本质上讲是不同质的,这种不同质性是国际浮动汇率制的根本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