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玖 《教书育人》2010,(2):62-63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关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2.
卞德荣 《考试周刊》2009,(40):70-70
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不是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由原先的师生互动转变成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全面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一、与文本“对话”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要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真正成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深度的多重对话."深度对话",有效地凸现学生的主体性,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对文本形成个性的解读中不断地建构新知,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因其肩负的任务不同,解读文本的目的也不相同。就教师而言,对文本解读是备课功夫的第一件事情,因为文本是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载体和媒介。语文教师只有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人本对话,夯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可见"人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突出"人本对话",强化师本对话、生本对话。1.师本对话是前提阅读教学,开始于教师与"文本"教材之间的对话。接触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是一名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旨意,要解读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什么","怎样教"有效,是许多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疑难问题.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对话的核心,对话的依据对文本的有效解读,将为学生开凿一条登山之路.如何深入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以<孔乙己>几堂课为例,浅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基于文本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冰 《文教资料》2010,(23):69-70
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今天,阅读教学要改变文本解读缺失的现状。教师在加强文本解读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强化文本解读意识,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话"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实现自我发展,彰显独特个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韦燕 《文教资料》2014,(8):41-42
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教师、文本与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探究性阅读教学尤其要求教师重视自己与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需先融入文本,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适时引导,启发其多角度、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陶燕珍 《江西教育》2006,(14):37-3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课堂对话,往往是师生之间问答似的,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是浅层次的,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表演性的.部分学生学会了,但看不到会学了,看不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看不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课前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充分,课堂上缺乏师生对话的策略.总之,它严重阻碍了师生的发展.据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对话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对教材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才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正地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对不同体  相似文献   

15.
时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平台,多向互动的对话是思维的碰撞,是心灵的交流,是情感的激荡,是个性的张扬.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时候,我们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作者、学生教师与编者等.对话关系的多重性决定其对话平台也应该是多重的,那就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了.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保证对话的有效进行,教学中必须处 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对话主体之间的关系,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文本 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些对话之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它是其他对话的根本。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特级教师薛法根有一句精辟的话让我深受启发:教师在学生和课文之间,应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红娘,而不是做令学生讨厌的第三者。怎样扮演这个红娘呢?下面以《丑小鸭》为例,撷取几个片段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关于文本的解读,课标修订版强调对话各方面(文本、学生、教师和编者)的尊重;强调基于文本的内在超越;强调由踏实的执行走向自主创生。  相似文献   

19.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20.
姜娟 《华章》2008,(19):145-14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指出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平等的师生对话".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文本,用他们自己的心去和文本交流,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