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园本“超市课程”实施过程中,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开发了课程评价工具——“小护照”。“小护照”评价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儿童对话实现,本质上是协商对话、互动发展的过程。“小护照”评价贯穿园本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双方的对话性、评价过程的伴生性等特征。实施“小护照”评价,有效促进了儿童的学习、教师的成长和课程的生发。  相似文献   

2.
课程评价是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形成性课程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信息来提升课程的实施水平,促进幼儿对学习过程的参与,优化幼儿园课程建设,进而实现幼儿的适宜性发展。教师是形成性课程评价的实施主体,应学会灵活运用观察、档案袋评价、抽样测评等多种评价手段,并在评价过程中注意把握评价的时机、密度和力度,注重对评价过程的反思和评价结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生命关怀理念认为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当前中国幼儿园课程评价存在评价目标封闭化、评价内容脱离幼儿生活、评价过程忽略幼儿的主体性、评价结果追求整齐划一等问题。为了回到教育的原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课程评价应强调评价目标体现生成性、评价内容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评价过程彰显幼儿的主体性和评价结果尊重幼儿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001年8月颁布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与教学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的问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所谓“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从目的与功能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5.
儿童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基于幼儿园课程优化发展需要、顺应课程评价科学发展趋势以及尊重儿童参与权利的重要举措。同时,儿童自身的参与能力保障与多种形式的评价工具支持使得儿童参与课程评价具备可行性。当下幼儿园课程评价中的儿童参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幼儿园密集的日程安排阻碍儿童参与课程评价的进程,绝对主导的教师评价权与隐含偏见的儿童观制约儿童参与课程评价的程度,“轻视儿童话语”的幼儿园评价氛围影响儿童参与课程评价的真实性。为支持儿童参与课程评价,教师应当建构对儿童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合理认识,并把握儿童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合理限度;幼儿园应当建立儿童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正当程序,与其他教育主体共同营造儿童参与课程评价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作用的过程”。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教育工作由单一评价主体渐渐地向多元化评价主体方向发展,幼儿的评价主体地位日益得到凸现。但幼儿作为评价者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方面,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者几乎无人论及。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给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要求。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在中职课程体系中的“特殊性”,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在注重“评价目标特定性、评价结果客观性、评价过程开放性、评价形式互动性、评价层次多元性”的同时,在营造内部、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从“切实转变评价观念,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时刻关注学生发展,建设有信度的指标体系;拓宽自我评价途径,使教师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共同提高;落实相关评价措施,大力推进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显性评价、隐性评价之间的融合”等方面,大力建设促进学生发展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化回应性评价作为近年来多元文化教育的重点,倡导充分考虑文化之于评价的意义,将文化纳入评价之中,其影响日益扩大至学前教育评价领域。本研究通过对美国12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进行文本分析发现,美国幼儿园教师文化回应性评价素养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重视文化影响的评价理念,教师须了解并尊重儿童的文化多样性并将其纳入评价设计,即“尊重性评价”;适宜文化情境的评价实践,教师须采用文化适宜的评价方式以适应儿童的文化多样性,即“适宜性评价”;强调文化沟通的评价结果,教师须吸纳熟悉儿童文化背景的家庭、社区人员、其他专业人士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即“协作性评价”。由此对我国幼儿园教师开展文化回应性评价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一是建设适宜我国多元文化背景的评价体系;二是构建吸纳多元文化主体参与的评价共同体;三是加强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文化回应性评价素养培训。  相似文献   

9.
高职实践性课程评价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我国高职实践性课程评价问题多、研究少,更鲜有国际视野下的相关研究。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的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其高职实践性课程评价的评价理念、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具有共同特征,其本质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课程的过程性和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借鉴三国的经验,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性课程评价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双重发展”评价理念,确立内外兼顾的“四要素两环节”评价对象,构建以企为重的“四位一体”评价主体,制定深度衔接的“合四为一”课程评价标准,开发过程为主的“能力中心”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教育评价提出了更高、更具有指导性的要求和目标,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一、评价主体多元化。《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互相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园本"超市课程"实施过程中,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开发了课程评价工具——"小护照"。"小护照"评价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儿童对话实现,本质上是协商对话、互动发展的过程。"小护照"评价贯穿园本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具有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双方的对话性、评价过程的伴生性等特征。实施"小护照"评价,有效促进了儿童的学习、教师的成长和课程的生发。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在全国各高校全面开展,而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构建仍在探索和建设之中。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原则、评价主体和客体。提出了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方法,即诊断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正>太原市育蕾幼儿园于2021年成功申报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四五”评价专项课题“幼儿园体育活动适宜性的评价研究”,以促进幼儿园阳光体育园本课程的完整建构。课题研究从教师、幼儿、家长、园所等多元主体出发,评价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适宜性。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以幼儿为评价主体,能够满足幼儿主体性发展需要,唤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内驱力,并为其带来愉悦、积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建构、生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多元评价视角探讨幼儿园课程评价,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三方面出发,提倡一种动态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以期对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有所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强化形成性考核的发展性评价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供发展性评价对个别化远程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形成性考核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阶段性教学评价,应当积极探索和试验有实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充分发挥其发展性评价功能。这项改革将有助于增强学习的交互性和协同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促使辅导教师改变角色,同时也能全方位地促进教学资源建设。要强化形成性考核的发展性评价功能,必须对一系列考核及评价环节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特别要注意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考核方法、保证评价过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根据考核内容确定评价结果呈现的方式、实行多主体评价等问题。“研究性作业评价”和“学习成果卷宗评价”作为发展性评价方法的两个实例,本文对此分别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幼儿发展评价:关注过程重在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幼儿评价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中重要的一环,对幼儿进行发展性评价已在幼儿园产生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缺乏开展发展性评价的有效策略。我们经过三年研发的“幼儿多元成长记录”改变了传统的评价观念,实现了评价的动态性、多元化、综合性和过程性。  相似文献   

17.
学生评价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评价研究的重点领域。以生为本的小学生评价改革,首先需要回应“以小学生的什么为本”“评价小学生的什么”“评价的支持系统是什么”这三个先决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推进综合性评价,设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聚焦过程性评价,开发“成长积分管理系统”;凸显增值性评价,设计“成长积分分析系统”;优化诊断性评价,设计“学科素养分析系统”。面向未来,小学生评价改革还需要做好“目标—课程—评价”的整体对接、“理念—技术—方法”的系统桥接、“幼儿园—小学—中学”的贯通衔接。  相似文献   

18.
课程质量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杠杆。本研究采用《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的“课程促进”子标准,对我国5省区100所幼儿园进行课程质量数据采集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幼儿园课程质量总体处于合格水平。就课程编制维度来说,课程设计得分最高;其次为课程实施和课程领导;课程评价的得分最低,濒临不适宜的水平。就幼儿学习与发展促进维度来说,健康、语言、社会和科学达到合格水平,其中健康和社会得分相对较高,语言和科学得分相对较低;艺术则处于不适宜水平。不同体制幼儿园课程质量差异显著,公办园的课程质量均分显著高于民办园。不同地理位置的幼儿园在课程质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园课程质量最好,其次是郊县园,农村园课程质量最差。应在充分关照质量所处的文化和具体情境的前提下,重点关注阅读、书写准备、探究兴趣与态度、探究方法与能力、感受与欣赏、表达与表现等6个均值处于不适宜水平的子项目,以确保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质量。同时,应加强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前瞻性、选择性与生成性,提高课程评价水平,以推动我国幼儿园课程走向优质。在此过程中,民办园和农村园应是重点扶持的对象,并要注意激发郊县园的教育活力。  相似文献   

19.
韩志辉 《福建教育》2023,(20):17-19
在提升教育质量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课程评价理应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遗憾的是,当前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活动成效不彰,课程评价仍然是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幼儿园中,教师是课程评价的主体,教师课程评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效果,也影响其课程实践活动的质量。那么,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素养是什么,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课程评价素养,本文尝试从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素养的内涵与结构的角度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评价知识作为开展课程评价活动的内置基础,其充足性、多样性、适宜性直接关系到课程评价活动的开展效果.参照加文·布朗(Gavin T.L.Brown)等人提出的教师评价素养金字塔模型中有关评价知识的内容,结合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的特点,编制了《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知识调查问卷》,并对江苏省3070名幼儿园教师展开调研.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的评价知识存在内容不全面、数量不充足、实际效用低等问题,幼儿园教师的评价知识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其主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课程评价意识相对薄弱,职前培养体系中评价课程缺失,职后培训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基于此,我们应唤醒角色意识,建构幼儿园教师评价主体身份,以学定教完善评价课程及教育教学方法,并建构完善实践导向、研学旨向的职后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