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画“形、神”问题,历代画论众说纷纭。本文对“形、神”的关系问题“舍形重神”和“以形写神”论进行论述.并列举了古今绘画大师们的创作实例,阐明“舍形重神”论只能导致绘画艺术严重地脱离自然、脱离生活,走进形式主义中去。而“以形写神”论注重艺术实践,注重师法自然,注重写形,写生,在形毕肖中求生韵,才是当今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所追寻的绘画真谛。  相似文献   

2.
面对世界艺术,中国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发展变革中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而艺术审美形态的发展变革必然会与地域、时代文化艺术表现和追求相对应。在学习和继承西方油画肖像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会中国优秀的本土文化使之具有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是中国油画肖像艺术语言现阶段需要探索的问题。而辩证的运用“写实”与“表现”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所产生“表现性写实”语言是置身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探索出的具有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个性化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的探索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离不开人物的讲授,而人物的讲授必然要讲其“形”与“神”。“形”就是历史人物的外貌特征、生平事迹等;“神”就是历史人物的形象魅力、性格特征、精神气质等。只有讲好历史人物的形与神,才能使书本上的人物活生生地站立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4.
“形动”“心动”“神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三种境界。借助评价,从态度、习惯和价值观入手,对学生学习活动作出客观的评价。既关注活动的“量与质”,又关注活动的“形与神”,最终达到“保质保量、形神兼备”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六个案例阐述了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5.
《背影》是一篇只有1500多字的短文,但却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究其原因,是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通过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人们所共有的细腻感情,从而拨动了人们的心弦,产生了感人的力量。即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作者要表现一个人物,是通过人的语言、行动、肖像、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刻画的。《背影》中,作者不去描写父亲的鼻眼口耳,胡须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复习课忌“散”,否则学生抓不住重点;也有人说复习课贵“散”,认为“散”正是复习课的特质。其实,复习课应该“形散神不散”,在“形”的自由中贯穿“神”的凝聚,在“神不散”的基础上,注重“形”的突破,以此确保生物复习课堂精彩、实效,且学生乐于参与。  相似文献   

7.
关文庆 《教书育人》2012,(24):104-105
一关于实践教学中肖像问题的思考肖像画是对特定个体形象的记录,中国肖像画传统名称为"传神""写真",近百年来人们对肖像画经过哲学、社会和人类自身变化,逐渐认识到肖像中艺术个性的理解和表现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才能在肖像创作中游刃有余。最早的肖像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西方文艺复兴的肖像画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中生活形象的表现,神的地位下降,人的地位上升。油画肖像写生中形象的神态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领悟不到这一道理的学生在创作中容易顾此失彼。例如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是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妇女的神态  相似文献   

8.
1.从形式与实践的关系看,我们需要“形”“神”兼备,“形散”而“神不散”的纪律。这种纪律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或安静,而追求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自由。  相似文献   

9.
试论写生人物头像的神情刻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500多年以前,我国传统绘画就把人物写生或肖像画称为“传神”、“写真”。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我国传统人物写生的重要理论。前一句是说“神”必须由“形”来表达,无形就谈不上“神”;后一句是指形似和神似都很重要,缺一都称不上好作品。在基础素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油画肖像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一味地参照其他学科的传统评价模式.应该从油画肖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入手,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模式。关于油画肖像课教学内容,应从“书本上的”、“经验上的”和“需要创新的”这三个部分入手进行质量评价;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针对教师课堂“问题设计”、“同步示范”、辅导和评画方法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则应主要集中在对学生阶段性作业效果的评价上.  相似文献   

11.
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说,与传统观念中顾恺之“神”的概念不同,此“神”为“神气”,它要求“神气”的传达通畅、表现多样、富有“妙”的技巧性。“形”指的是画中的人物及山水等。与传统观念上顾恺之“形”的概念相比,此“形”加入了新的内涵:自然、多样且表现画家的意志。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主张以神为主而形神兼顾,不同于以往所认为的“神贵形轻”或“形神兼顾”。  相似文献   

12.
“形”与“神”是中国画领域中对举的两个概念,它们十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不同的结合层次,而且其中包含不同的潜在话语。中国画“形”“神”结构及潜在话语,包括“形外之形”和“神外之神”两个方面。它们影响着中国画的创作、审美和文化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解读潜在话语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3.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14.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曾经说过: “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句话指出了肖像描写的重要意义。那么,到底该怎样写活人物外形呢? 我们先应该明白,描写肖像并不是文章的写作目的,其目的旨在以“形”传“神”,即:通过肖像描写为表现人物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与“以形写神”说相对而立的艺术命题,“无迹而神”说的提出并非偶然。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无迹而神”是诗歌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生成的诗学话语,这一命题的提出经历了“形”“神”概念由哲学向美学意义演变、“形”“神”之议由画坛向诗苑渗进以及艺术创造由重形趋向重神的嬗变与转换。  相似文献   

16.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17.
务实,就是要在求真上下功夫,花力气,要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品质上做实事,见实效。这就要引导学生发生两个“转化”: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知识又转化为能力和品质。要让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反复诵读课文,注重分析理解。这里一般要有一个由形到神,再由神到形的往返过程,由形到神的过程,就是要在“仔仔细细的读”中,感知文章的语言文字,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逐步求得理解,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那么阅读时如何才能把握散文的“形”与“神”呢?一、分清类型,依“类”悟法阅读时,我们要弄清作品是属于哪一类的散文,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分析其“形”与“神”的关系.①写景状物的散文.我们应着力把握其外在的形态(静态与动态)和内在蕴含的精神.因为“情”是“景”的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  相似文献   

19.
数学模型建构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概括为“四能”,是数学模型建构的能力基础。数学模型建构是“形”,“四能”培养是“神”,两者的结合意味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20.
【学情预估】然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七年级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迹,所以,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肖像描写,但对于本文这种集中所内在联系。俄国文学家果戈里说:有笔墨、浓墨重彩、精雕细镂地刻“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就是这画人物的肖像,并通过肖像描写来个道理。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还没有让读者认识人物独特的外貌特征,学过。学生对肖像描写的理解往往而且能够让读者了解人物丰富的只停留于表面,认为只是为了刻画内心世界;成功的肖像描写,一定人物的外貌特征,而对于肖像描写会驱遣读者从外到内、由形及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