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以100名4-5岁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外显学习条件下东巴文和甲骨文对汉字字形记忆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幼儿均在有意教学条件下进行学习,实验一通过再认任务考察象形文字对汉字字形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二采用偏好判断任务考察象形文字对汉字字形内隐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显学习条件下,东巴文与甲骨文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促进作用是相当的.象形文字能够促进幼儿汉字字形的记忆,借助象形文字促进幼儿的汉字字形学习,符合幼儿汉字学习的“外部语言符号-汉字表象思维-内部心理语言-外部口语表达”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加工分离实验范式,以大学生为被试,分别考察了即时回忆(实验1)和延时回忆(实验2)条件下,不同阶段的情绪唤醒对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本研究发现:(1)学习前情绪唤醒对即时的外显记忆有促进作用,但不影响即时的内隐记忆;(2)延时回忆中,学习前情绪唤醒促进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不受影响。本研究表明,学习前后的情绪唤醒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相似文献   

3.
以往较多的研究探讨过提取干扰与外显记忆之间的关系,且所获得的结果较为一致。而关于提取干扰与内隐记忆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并存在差异化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提取干扰下内隐记忆的表现,以及同外显记忆的差异,该实验采用经典的“学习-测验”范式,并通过在提取阶段设置箭头干扰任务来探讨。结果发现,提取干扰下内隐测验中获得的启动效应受到显著的破坏作用,而外显测验中的成绩不受影响。可见,内隐记忆的提取需要一定的注意资源,而外显记忆的提取表现出相对完整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定向遗忘是否影响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运用单字呈现法,引入测验方式变量(词干回忆、词干补笔),考察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的定向遗忘效应。  相似文献   

5.
聋人与正常人内隐记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运用词干补笔的方法对聋人与正常人的内隐记忆进行了实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 1 )聋人在内隐记忆方面与正常人没有显著的差异 ,但外显记忆的成绩无论是质与量都低于正常人 ;( 2 )聋人经常以笔代言 ,对汉字有更高的感受性 ;( 3 )内隐记忆不受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 ;( 4)影响汉字补笔的水平有字型结构、字型相似性、汉字书写习惯等多种因素 ;本文建议可以考虑从内隐记忆入手 ,提高聋人的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单纯意符表意字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是用字形表意的。但是,在古文字里,甩字形表意的特点看得更清楚。所谓古文字,一般指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商周以来的金文。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分析古文字的字形结构,主要是探讨古文字所记录的词的意义。单纯用意符表意的字,可以分“象形”、“指事”,“会意”几种类型。下边我们分别举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运动技能学习的长时学习,考察内隐学习方式和外显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差异性,探索出两种教学方式下对实际教学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8.
1921年,华人刘廷芳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率先进行中国汉字实验研究,对汉字字形、字音对字义记忆的影响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发现:汉字的学习是借助已识单字的联想而解释新字的;汉字字形对字义的影响大于字音对字义的影响。这个实验的设计和结果都较粗略,但却是汉字教学实验的开端。近70年来,众多汉字教学实验相继开展,本文从六个方面概要介绍70年来中国语文识字(词)教学实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甲骨文和东巴文中所记录的酒器、食器、盥器等器物字数量类别和字形结构的比较分析,得出两种文字中的器物字总数差不多,甲骨文酒器类器物字种类丰富,东巴文炊具类器物字数量占优;两种器物字都以反映器物主要特征的象征方式造字,东巴文的图画性更强,从而揭示王室文化和民间文化、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对于文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考察输入频次类型对中国大学生英语语义韵学习的影响,并分别考察该频次效应与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关系。北京某大学69名本科生参加了不同频次(高语类或高语符)输入的语义韵学习对比实验,测量工具包括短语判断测试、问卷和访谈等。结果显示,高语符频次比高语类频次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进英语语义韵的学习,且该频次效应对内隐学习影响较大。研究发现语类频次对能产性的促进作用要以一定量的语符频次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纳西东巴文主要是纳西族东巴用于记录东巴教经典的文字,东巴文是自源型文字,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分析《纳西象形文字谱》,得出异体字共489组,具有字形1172个,约占整个文字体系的一半。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东巴文异体字关系特征进行归纳,梳理记录同一个词的异体字之间的关系类型。并旨在通过这些探讨对东巴文异体字以及东巴文体系的特点、性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探讨了汉字的笔画数对中度智力落后学生字形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笔画数对中度智力落后学生汉字字形识别具有不同的影响;熟悉度对中度智力落后学生汉字字形识别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拼音为主的汉字教学,给幼儿的汉语学习与认知带来很多困难。在常用的增强汉字学习与记忆技巧中,依汉字演变规律,从追溯字源、再现汉字生成语境入手,通过揭示汉字形体内在机理,建立音、形、义三者内在关联的字源识字法值得关注。因此,研究旨在探索字源识字法对提高幼儿汉字理解、记忆的长期影响,以及对幼儿汉语言认知及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参加者(N =99)按年龄差异,被分到大、中、小三个班级,实验结束后随机选择24名幼儿后测。尽管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幼儿都认识一些汉字,但实验组的参加者接受了一个短期的字源识字法训练。结果显示,字源识字法提高幼儿汉字学习中的理解与记忆效果;字源识字法对幼儿汉语言认知及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阅读材料标注拼音的不同方式对留学生汉字的字形学习具有影响.本研究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法,探讨了不同注音方式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全文注音条件下的学习成绩最好,而生字注音和拼音在前条件下的成绩最差;学生能自动利用语境学习新的汉字,而且,语境的效应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毒品问题已成为国际性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有关吸毒的外显认知研究受到了挑战,内隐认知的研究开始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有关吸毒的内隐认知主要包括内隐态度、注意偏向与联想记忆,其研究方法涉及到内隐联想测验、外部情绪西蒙作业、联想记忆任务、STROOP任务、探测任务、视觉搜索任务和闪动典范等等。吸毒的内隐认知研究对预防与矫治工作有启示作用。另外,各种内隐认知测量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吸毒的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语言的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在应用方面的前沿课题。为探讨小学儿童英语语音规则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规律,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共94名,男女各半,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分为学习、练习和测试三个阶段,实验一操纵了视听通道变量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变量的组合,实验二操纵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变量在学习阶段和练习阶段的不同顺序的组合,得出以下结论:(1)儿童在英语语音规则的学习中,通道效应显著,通过视觉通道获得的成绩显著好于通过听觉通道获得的成绩;(2)对于单词测试和完形测试而言,内隐和外显的学习效应并不显著,内隐和外显学习不同的组合顺序效应也不显著;但就这两种测试正确率的平均值而言,内隐学习的正确率最高,而且这种内隐学习的方式是先内隐学习,随后进行外显练习;(3)对于规则测试而言,不仅受内隐和外显学习的影响,而且也受内隐和外显组合顺序的影响,表现为内隐学习和外显练习、外显学习与外显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最好,外显学习与内隐练习结合的方式居中,内隐学习与内隐练习结合的方式最差。  相似文献   

17.
以具象为基础的象形文字具有一套符合汉字文化特征和汉民族具象思维方式的汉字教学体系。所以,学习“象形文字”,当以字形为本位;教儿童识字,当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规范写字,当以规范为本位。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甲骨文与东巴文指事字分类相当,本文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与指示部件的研究。虽然东巴文指事字处于较为抽象的发展阶段,但从与甲骨文指事字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东巴文指事字相比甲骨文指事字图画性较强,指示符号的种类也较为丰富,这都说明东巴文指事字的发展水平远低于甲骨文指事字。  相似文献   

19.
朱梦楚 《文教资料》2013,(20):42-43
文章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角度浅析《快乐汉语》第一册及其配套练习的汉字教学,并以北京语言大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欧美学生案例为基础,分析总结重现率较高汉字的错例,指出内隐和外显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汉字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20.
内隐认知与外显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孰轻孰重,长久以来都是语言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点之一。此研究阐释了学习过程中显性与隐性学习在机制上的差异及相互关系,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内隐与外显学习的研究动态,并结合我国语法教学实践的特点,提出内隐认知与外显学习交互作用下的语法互动式任务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