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观察缘由何谓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  相似文献   

2.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课堂观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评课活动,而是指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分析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课堂观察一般由观察前准备、现  相似文献   

3.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实施课堂观察,能够很好地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因为课堂观察具备主题、注重情境描述、具有规范的专业引领、需要借助特有的工具、讲究后续反思等特点,使它成为研究课堂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何为课堂观察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  相似文献   

5.
罗秀圆 《广西教育》2012,(14):15+17-15,17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正确地理解课堂观察,应对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进行必要的分析。我们认为,课堂观察有三个关键要素:主题、细节和反思。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几年,越来越强调由理念到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沈芳芳 《海南教育》2014,(10):64-64
一、观察内容的概述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出相应研究、得出有关结论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1]从学理上考量,课堂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是一个复杂的情境。为了捕捉转瞬即逝的课堂情境,提升课堂观察的效度及信度,需要借助观察量表这一"抓手"或"支架"。因为,观察量表是课堂观察的关键,"它的水平决定着课堂观察的技术水平,也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水平"。[2]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要进行课堂观察,符合学科特质的观察量表要先行研发。  相似文献   

8.
<正>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记录、分析与研究,蕴涵研究、合作、发展等要素,以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传统的听评课存在着处理简单、视角单一等诸多问题,听课教师常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观察别人的课堂存在何种缺陷,很少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在漳州市举办的第一期学科带头人专业培训课上,笔者一年前所拍摄的录像课被参训的生物教师用于实践课堂观察,笔者也就同时作为观察者和被观察  相似文献   

9.
祝溧 《现代教学》2012,(Z1):110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地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009年3月,我作为一名被观察者,参与了我校的一次语文校本研修活动。当置身其中时,我发觉自己对校本研修有了崭新的理解,对校本研修的本质有了深刻的领悟,尤其是  相似文献   

10.
施侠 《时代教育》2007,(6Z):121-121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景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记时器、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而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和建议,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的课堂研究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可以让教师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观察  相似文献   

12.
一、观察缘由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的一种新型方法,要求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何为课堂理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课堂观察的方法与工具,需要在观察前进行整体设计。只有根据观察主题与任务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工具,课堂观察和观察后的评课、议课才能有的放矢。当前中小学的课堂观察准备过程必须要明确其类型,确定其原则,掌握其基本流程;这样才能进行精准、有效的研究,为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评课活动,而是指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分析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俊 《教学月刊》2014,(2):42-44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记时器、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而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和建议,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的课堂研究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可以让教师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课堂观察及其特点 对于"课堂观察"概念的界定,陈瑶在《课堂观察指导》一书中认为: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江苏吴江张菊荣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课堂观察,指的是观察者在十分确定的目标下,依据自己的直接感觉和相关辅助措施,直接或者间接地对课堂上的资料进行收集,该项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参考相关资料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与探究.作为教师之间听评课一种有效手段,课堂观察为促进高中数学课堂在清晰的流程下顺利实施,做出了十分有益的尝试,颇受广大教师喜爱与推崇.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推进文化建设、倡导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探讨LICC范式下课堂文化观察的定位和不足,有利于把握或完善课堂文化的育人价值.研究发现,教师在理解课堂文化、具备观察分析能力、选择设计观察表等方面存在局限,可以通过强化教师课堂文化意识、提升教师观察与分析能力、自主设计或选择适切观察表、倡导积极合作与深度对话等四个方面来寻求LICC范式下课堂文化观察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0.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其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和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提出的“互动分类系统”。尽管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语境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获得的资料、数据,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