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赏 《传媒》2023,(12):55-57
数据新闻的交互叙事是基于数据库与算法,生成针对个人用户的数据叙事内容。交互叙事是实现数据新闻“功能性意义”的重点,可视化设计为交互叙事提供了数据信息理解的支撑。探索交互叙事可视化设计策略有助于理清数据新闻交互叙事思路,形成交互叙事模式探知。本文从场景、角色、向导三个方面提出交互叙事可视化设计策略:创设视觉语境、以用户为中心、优化信息层级建立,以期为数据新闻交互叙事可视化设计探索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面对数字资源的智能化、可感知、沉浸式和可互动的未来趋势,三维实体、全景视频等新型资源形态成为记载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形式。以往用户界面模型难以较好地支撑图博档等公共机构的互动情境式数字文化服务,公众需求和交互情境更迭呼唤沉浸体验、自然流畅的新型交互界面。[方法 /过程]通过对数字馆藏资源与服务、多模交互界面与体验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面向馆藏数字资源的多模交互界面模型;多模交互的信息交换过程须以人的信息加工能力为约束,通过给出多模交互的信息加工模型,剖析虚拟现实情境下馆藏资源的用户交互认知过程。立足面向馆藏资源的多模交互模型,基于“界面-认知-情境”递进逻辑,分析影响用户交互体验的关键因素。[结果 /结论 ]面向馆藏数字资源的多模交互界面模型应由交互模态、交互原语、交互任务三个关联递进的层级构成,以人为核心的多模交互可在多模感知、思维决策和交互执行等阶段增强人类的认知能力。沉浸流畅的用户交互体验取决于界面感知交互模态、心智模型匹配程度、交互情境沉浸维度等关键因素,可为多模交互设计、数字文化服务开展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知识图谱加持的智慧图书馆推荐技术体系构建基础,按推荐处理流程描述知识图谱加持的智慧图书馆推荐技术体系,据此初步构建基于图书资源知识图谱的智慧图书馆推荐系统,以验证所构建技术体系可行性。知识图谱加持的智慧图书馆推荐技术体系按推荐处理流程及其所用技术分为数据采集及预处理、基于Lambda架构的数据分析、馆藏知识图谱构建、特征建模、推荐生成、推荐结果展示6类。依托高性能大数据技术及并行化框架高效处理全域、实时交互数据,基于知识图谱聚合关联、挖掘发现语义知识以扩展组合推荐特征,可视化节点及关系以表征、解释推荐结果,最终提升推荐系统智能性、优化读者服务体验及赋能知识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徽州文化内容丰富,门类众多,其数字资源呈现出海量、分散、异构、多粒度的特点。因此用户既无法在宏观上准确地把握徽州文化的主线,又不能在微观上清晰地定位徽州文化的细节知识点,从海量的徽州文化数字资源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融合关联数据和分众分类的多维度聚类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方法/过程] 在方法上综合关联数据聚合与分众分类聚合的优势,取其所长,试图从宏观与微观上全面展现徽州文化数字资源的知识信息。同时在聚合内容上,实现内容来源多元化的徽州文化数据资源的关联数据聚合,展示基于内容的多维度聚合。[结果/结论] 通过实验,有效展示所收集的徽州文化数字资源的主要知识群落与知识单元细节,将来源异构、内容异构、展现异构的徽文化数字资源有序重组,实现知识库与用户需求的无缝融合,提升用户知识获取体验。  相似文献   

5.
“国图公开课”自上线以来,在拓宽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数万名学生加入并在“国图公开课”平台上学习课程,用户与平台之间产生了丰富的用户数据以及学习行为记录。面向“国图公开课”繁复的用户数据资源,利用关联数据挖掘方法和可视化技术可实现关联算法及结果可视化的系统结合,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模式。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学习行为分析系统,设计无交叉的网格优化映射,实现事件相关性、事件排名、网络社交三类行为要素的可视化。并利用“国图公开课”数据资源中的User 数据集、Session 数据集和Event 数据集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用户学习行为数据的有效关联聚类,获得了良好的可视化效果。图6。表2。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6.
叙事可视化应用于馆藏照片档案能够更好地传递载体背后的故事,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参与文化记忆构建。针对馆藏照片档案叙事可视化研究存在的方法、路径不明与实现思路不具体问题,探索以故事为中心的馆藏照片档案可视化设计与表达方法,总结为总体叙事可视与双重视觉叙事两个方面,以为馆藏照片档案更好开发利用、增强文化数字传播力、支撑文化记忆构建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数字记忆工程是当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历史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种叙事文本,实现了人文资源互动性生成、数字化再现与共享式传播。数字记忆工程的中国故事叙事的突破表现在挖掘跨时空多元文化记忆原故事,建构文史内容的故事性表达内容,推送结构动态交织超文本呈现的叙事作品,目前面临着从国内传播拓展至国际传播、从文化记忆上升到价值引领、从区域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记忆的挑战,其需要树立讲好中国故事的正确价值导向,做好跨语境的传播内容与渠道设计,打造适合国际认知特征的沉浸式叙事文本,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导向下的数字记忆项目。  相似文献   

8.
数字叙事理论为红色馆藏资源开发提供了优化可能,有助于立体多维地呈现党史记忆和国家精神。采用文献研究和内容分析方法,在归纳红色馆藏资源多模态特征的同时,厘清数字叙事理论内涵,为红色馆藏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基础。以数字叙事理论框架为分析依据,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逻辑、叙事方式4个方面识别红色馆藏传统叙事的开发难点。面向红色馆藏开发需求,以方志敏红色人物馆藏资源为例,提出多模态红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叙事开发策略,包括立足红色馆藏资源、开展多元主体叙事、呈现多维沉浸叙事、聚合红色知识表达。  相似文献   

9.
党史主题美术作品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艺术欣赏价值外,教育和审美功能更加突出。在数字人文视角下,深入挖掘分析党史主题美术作品内涵,有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拓宽数字人文研究领域。本文以《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视频资源作为数据来源,构建党史主题美术作品元数据框架及本体属性模型。以与“红军长征”历史事件有关的10幅画作为例,借助Protégé本体编辑器进行本体建模及实例填充,实现可视化。最后运用Neo4j图数据库进行本体知识的存储和知识图谱的构建。从而实现党史主题美术作品知识单元的细粒度分析和立体化关联,为红色文化资源的语义化组织和数字人文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8)
当代数据新闻的特征之一在于数据可视化中交互技术的应用。交互叙事基于数据库和算法,生成具有用户个人意义的叙事内容,实现数据新闻的"功能性意义"。数据新闻对交互叙事应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数据库的探索叙事,另一类是基于游戏的体验叙事。本文认为数据新闻交互叙事的叙事机制分为内涵—规则和外延—程序修辞两个层面。规则主导下的叙事不仅作者没有"死",反而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控制着用户的思考;程序修辞通过"自然化"的方式在用户与程序的交互中进行信息传递和观点说服。交互叙事看似赋予用户叙事自由,本质上是选择的幻象。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跨媒体知识服务成为一种新趋势。阐述了馆藏资源跨媒体构建的3大模块,即跨媒体本体模块、跨媒体检索技术模块与用户检索模块;从资源层、知识粒度层等层级构建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跨媒体知识服务系统;论述了馆藏资源采集与维护、知识特征提取与语义关联、跨媒体本体构建与自学习3种跨媒体知识服务方法;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藏资源跨媒体知识服务的人才、技术与平台保障措施,以期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跨媒体知识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作为社会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对图书、档案和博物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成为近年来各国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十分关注的课题。关联数据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资源整合的进程。文章简要介绍了关联数据的概念,探讨了关联数据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中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尝试着构建出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字人文技术为东巴历史档案资源知识聚合、可视化呈现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利用protégé开源工具建立东巴历史档案资源本体模型,通过知识节点映射将实例导入并存储于Neo4j图数据库当中,以生成的知识图谱关联呈现人、时、地、事、物等多维要素,最终建立东巴历史档案资源数字应用平台,发挥了东巴历史档案资源数字化共享、语义化检索,多领域服务及“文本+仪式”的互证性研究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古代经典辞书是重要的馆藏文献文化遗产,对其进行知识组织可实现古汉语词汇的语义关联和知识发现。文章深入分析了古代辞书的体例和内容结构,依据词汇语义学、本体术语学与资源描述框架标准,设计辞书知识本体,提出以词汇符号—概念—释义的结构化知识表示为基础的辞书知识图谱构建框架,依此进行词汇概念、关系、释义、例证的抽取,并完成关联数据的转换、存储与发布。最后以经典辞书《尔雅》为例,阐述了古代辞书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以及在语义搜索、智慧学习、数字人文等场景中的应用。辞书知识图谱构建可以促进典籍辞书的数字人文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本叙事思维下的数字教育内容生产,构建多媒介融合与转化的教育出版形态等方面展开对交互式媒介叙事本质的理论梳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数字教育出版平台中人机与人际交互叙事、时空多维叙事和多重主体交互叙事三个主要特征,进而形成对交互式媒体叙事特征性的理论建构,目的 是对信息教育2.0时代的数字教育出版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讲故事是数字时代地方红色文化品牌构建和推广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素有“英雄城市”之誉的广州为例,开展红色资源网络信息普查,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空间核密度分析、多指标综合评价等方法,从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五要素刻画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的大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构建广州红色文化品牌整体叙事框架,归纳出广州红色文化品牌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时代价值,提出叙事战略应用于地方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数字人文的兴起为红色文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方法。文章引入知识本体与知识图谱,对皖西红色文献进行细粒度关联,进而加快皖西红色文献数字化开发进程,为实现皖西红色文献资源的知识关联、聚合、发现提供新路径。以“书目框架模型”(BIBFRAME)为核心,构建知识本体的核心词表,从“文献”和“内容”两个层次设计实体的语义关联;依据知识本体的结构,抽取皖西红色文献中的实体及其关联,构建红色文献数据库,并自定义检索任务来模拟真实的检索需求;以“六霍起义”、革命英雄“舒传贤”和“红色事件地点分布”为主题,构建知识图谱并基于图谱进行知识发现。结果表明,知识本体可以有效提取皖西红色文献的实体数据并联结知识图谱以协助研究者进行文献检索与知识发现,佐证了以知识本体为代表的数字人文技术方法在红色文献研究中的使用价值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知识图谱已成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知识组织的新形态。利用知识图谱技术赋能红色历史人物知识问答服务,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在梳理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组织及知识问答系统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红色历史人物知识图谱Schema与KBQA架构,从数据获取、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图谱生成和知识问答五个环节搭建了红色历史人物问答模型,并以老上大历史人物数字资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本文设计的知识问答服务架构在红色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的图谱半自动构建、知识推理与智能交互方面具有优越性,提升了用户知识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数据驱动与创新技术应用背景下,将智慧文化数据运用于重大突发文化事件的监测、防范与应对,对于以数据驱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可视化图谱,呈现重大突发文化事件的文化特征与文化要素之间的关联;运用模型构建法,依据智慧文化数据生命周期,构建重大突发文化事件智慧文化数据治理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重大突发文化事件具有突发难以预测、复杂多变、损失严重和损毁不可逆性等特征,智慧文化数据治理有助于重大突发文化事件的监测、预防与应对;可结合不同类别重大突发文化事件特征,探索文化建筑损毁类、文化载体损坏类、文化活动事故类和社会文化冲突类的重大突发文化事件智慧数据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梁孟华 《档案学研究》2015,29(4):109-114
本文从开放关联数据的含义和链接机制入手,探讨开放关联数据在数字档案资源跨媒体知 识链接中的应用价值,构建基于开放关联数据的数字档案资源跨媒体知识链接模型;以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和美国国家档案博物馆等的数字档案资源为实例研究对象,构建数字档案资源跨媒体知识链接的应用框架,并给出相关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