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允禵是康熙帝第十四子,原名胤祯,与雍正帝胤稹同母。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他被任命为大将军王,率兵安藏和规划平定准噶尔台吉策妄阿喇布坦叛乱。数年之中,功勋卓著,朝野瞩目。但是由于他卷入了康熙季年的诸子争储斗争,雍正帝继位后,即将其从前线召回,  相似文献   

2.
秦道然、何图等供词雍正四年命廷臣会议允禟、允祀、允神禵三人罪状。允祀为圣祖第八子,允禟为第九子,允禵为第十四子。《东华录》备载允祀罪状四十款,允禟罪状二十八款,允禵罪状十四款。余往于故宫档案内搜集有关三人之文书,得秦道然、何图、张瞎子、穆经远等之供词(按:秦道然为王渔洋之门下士)。 问:秦道然,你系汉人词林,当日圣祖皇帝命你在允禟家教书,你如何管起允禟的家务来?允禟一切行为俱是你商谋赞助,你常向人说允禟有帝王体,可见你的心迹久已在人耳目的了,你的情罪已不容诛。近日奉旨遣侍郎黄炳往江南审讯。据你口供明明尚有未曾供出之处甚多,如今将你提到,你还必定宁死要做允祀、允禟、允禵的逆党,到底不肯把允祀、允禟、允禵一切行为与你自己党助悖逆之处尽情供出吗? 秦道然供:我是实该万死的人,蒙皇上宽恩,至今在我已属万幸,到如今又奉旨命王大人审我,还不将自己的罪过与允禟、允祀、允禵的情罪尽情说出,是我自己不愿得命,且不顾我妻室儿孙了。所有我在江宁已经供出之班柱儿、何玉柱与允禟合谋诈取永福银三十万两,何玉柱、班柱儿得银二万两,我得银一千两。再允禟叫永寿之妻拜干女儿,要永寿银八万两,允禟自与明家结亲之后,现银约有四十余万两,田产、房屋约值银三十余万两。又,我常闻人说允禟为人宽宏大量,慈祥恺悌,要人知他好处,原是包藏不轨之心。当年圣祖皇帝因允禟为人不好,又与允祀、允禵私相结好,因此允禟、允禵止封贝子,允禟心怀怨望,又假装疯痰,并于允祀病愈后还叫他拿拐棍子仍旧装病,这俱是欺诳圣祖处。又,允祀不遵圣祖戒口,每每醉后打人。再允祀将何焯小女儿养在府中,府中之事俱是福金做主,允祀实为福金所制。  相似文献   

3.
《档案与社会》2002,(5):44-45
雍正七年编纂的《大义觉迷录》记载一则民间传闻:“圣祖皇帝(康熙)原传十四阿哥胤(礻题)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是说康熙传位遗诏原文是“皇位传十四子胤祯”(胤(礻题)原名胤祯,因雍正皇帝名胤稹,为避讳,胤禛当皇帝后,胤祯改名胤褪)。而康熙的第四子胤稹把遗诏的“十”改为“于”,“祯”改为“稹”,  相似文献   

4.
《曝书杂记》算得上是文献学领域的一种名著了。虽然自二卷本问世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六年之久,但对这部著作的属性问题,人们的看法却还是有歧异的。近年国家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文献学分支中,《曝书杂记》是被分编委会定为“校勘学专著”的。这种看法是有所自的,早在百余年前,曾国藩作《海宁州训导钱君墓表》时,就论定钱泰吉的学术工作是“校古书”,并认为他著《曝书杂记》,作用在“以发其(校书工作之)凡”。散文家王拯撰《嘉兴钱先生家传》,也认为他一生的业绩是“勘订于四库名籍几编”,也提到《曝书杂记》,以为著此书  相似文献   

5.
丛书的起源     
丛书之名,起于唐宋,但丛书之实源于何时?学者一般认为宋人俞鼎孙《儒学警语》、左圭《百川学海》为近世丛书之源(参见《中国丛书综录·前言》)。笔者认为这是不确切的。丛书之实,早在六朝已具。丛书成编,实乃"统群书为一书"(叶德辉语),而冠以总名,总名下的每一部书又独立成部。根据这个原则,六朝时期出现的丛钞众书为一编,实开丛书之先河。如《隋书·经籍志》载葛洪有《史记钞》十四卷,《汉书钞》三十卷,《后汉书钞》三十卷,这三种书虽为节录原书,但合钞在一起,近似于后世的丛书。《隋志》又著录《三仓》三卷。《三  相似文献   

6.
一、《忠经》成书于宋代关于《忠经》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争议。清代学者丁晏根据避讳旧俗,认为《忠经》是唐人马雄所写,理由是书中讳“民”为“人”,讳“治”为“理”,是为唐太宗李世民讳。清代四库馆臣认定《忠经》为宋代之书,其理由见之于《四库全书提要·忠经》: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他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不了解社会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对《红楼梦》的评价相当高,曾多次强调《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部书,并认为这是一部写得最好的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8.
2000年7月11日下午 ,《永登报》社记者保建元与永登县柳树乡营儿村卫生所医师李克美来县志办公室出示《青囊集解》一书 ,请作“鉴定”。此书是李克美家藏之书 ,是清道光甲午 (十四年 )刻板出的 ,慈惠宗正吴真人集解 ,庄浪 (今永登 )满营西北隅清静堂藏板。新编《永登县志》也未收录。佚书复出 ,是件喜事。笔者非古籍鉴定家 ,欲留书借阅 ,作个了解 ,可藏者不允 ,后允复印书之序、跋及目录作参考。无奈 ,仅此而已。现将笔者读此书序、跋、查阅有关资料及自己所知的一些情况 ,对《青囊集解》作个简要说明 ,使人们对其书有个初步了解。一…  相似文献   

9.
初读高华,是10年前他的那本《红太阳从这里升起——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读罢,那震撼无以言说,冷不丁冒出的是辛弃疾《西江月·遣兴》的词句:“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10年间,这本书一版再版,已成为研究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绕不过去的存在;高华的名字,也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人对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那句话的印证。由书识人,  相似文献   

10.
哈里森·埃文森·索尔兹伯里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不仅又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就连他的名字也开始为中国人所熟悉。不久前。我有机会采访了他,并得以领悟他那条走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哈里森·埃文森·索尔兹伯里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不仅又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就连他的名字也开始为中国人所熟悉。不久前,我有机会采访了他,并得以领悟他那条走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八月桂花遍地开》,徐贵祥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场美丽的燃烧;星星点点,遍野漫山,郁郁芬芳,灿灿金黄,犹如锦缎,璀璨耀眼,胜似佳醇,浓香醉人……但这是一部书的名字,是刚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军旅作家徐贵祥的最新力作。他获得我国最高文学奖的《历史的天空》,写作手法是以人代事,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1897—1986)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的书评主要是对美学书的评论。这正是书评史上的缺项。上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美学。1932年出版了《谈美》一书。他还著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美学批判论文集》等。他还翻译了克罗齐著《美学原理》、哈拉普著《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黑格尔著《美学》、莱辛著《拉奥孔》、维柯著《新科学》等外国名家的美学著作。可见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美学家。  相似文献   

14.
杜定友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学的开创者,所著《校仇新义》是其代表作之一,书中对四库分类法的批判惹人瞩目。认为四库分类法过于囿于成见,以至于经无定义,子不成家,史不以时,集而无物,但他并未完全否定四库分类法。主张新的统一分类法必须考虑到中国古籍的特殊性,新旧合流,对四库分类法加以改造,使之更合乎图书分类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古代小说序跋与诗文序跋产生时间应相差不大,现存的《毛诗序》一般认为是汉儒毛苌所作,而现存最早完整的小说序跋性质的作品是刘歆的《上山海经表》,二人生活大致同时。不过,《汉书·艺文志》称":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认为《毛诗序》渊源于子夏。汉代以后的学者,大多相信子夏曾作有《诗序》。宋洪迈《容斋随笔·子夏经学》(续笔卷十四)":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于《易》则有传,于《诗》则有《序》。"  相似文献   

16.
文学部唯野教授[日]筒井康隆著,何晓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风雅颂阎连科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江晓原:我最初知道筒井康隆的名字,是因为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日本以外全部沉没》(2006)。他是日本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年轻时还有过当电影演员的梦想,不幸因为身高的原因未能如愿。这件使他耿耿于怀的事情后来总算有了补偿——在电影《日本以外全部沉没》中,他作为"特别出演",小小过了一把演员瘾。  相似文献   

17.
在希腊的一个小镇上,一位捡垃圾的老人在整理收购的废品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破旧不堪的书。书的封面已经被撕烂了,但从扉页上还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名字——《理想国》,作者是柏拉图。老人并没有把这本书随意丢进废纸堆里,也没有把它归到报刊杂志一类,而是把它挑出来。然后,找出浆糊,把破损的页面一一粘好,并且还剪了一张牛皮纸给书做封面。接着,他洗了洗手,找出一枝粗笔,很挚诚地在书的封面上写出书的名字和作者。  相似文献   

18.
开本和版面     
不久以前,上海书店复印了《半农杂文》和《半农杂文二集》,而且一变他们过去复印工作的常规,不是纹丝不动沿袭两书原来的开本,而是把第一本的版面缩小了,把第二本的书边放宽了,两本书都改制成常见的32开本,十分令人惬意。关于这两本书的原来开本,唐弢在一篇他的《书话》里曾经议论  相似文献   

19.
4月新书尝鲜     
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赵萌:近日将推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所著长篇小说《天瓢》,《天瓢》是曹教授整 个创作生涯中的一部标志性作品,构思时间很长,大约10多年。 关于书名,曹老师曾经起过几十个名字,而且还在北大学生里招 标起名,但都没有合适的。忽然一天在他自己大量做记录的硬纸 片里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写的“天瓢”二字,感觉非常到位,问 了很多的人都说好。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似乎也是一个天意, 书中的盐城古代的时候就叫瓢城,而且过去一下雨就发大水,水 进到屋子里,家家户户都拿水瓢去把屋子的水舀出来,成为一 景。现在水已经不再淹没这座城市了,但仍有两、三只瓢挂在城 头做为纪念。天瓢的名字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20.
刘晓庆的第三本自传《我的自白录——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儿》,尚未问世甚至还一字未写的时候,就已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在深圳首次文稿拍卖活动中,这本书的标题以108万拍卖成交,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如今书终于出版了,首次印数就高达46万册。 这本书为什么能如此畅销?它的出版能为我们的传记文学写作提供何种可资借鉴的经验抑或吸取的教训?换句话说,它的价值与缺陷何在?这是我在阅读《我的自白录》时反复思考的问题。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许多年来,我们的传记文学写作包括自传与他传,能够真实地多层次地写出传主的本来面目的固然不少,但若直言写其某些弱点、错误特别是卢梭所说的人人都有的“可憎的缺点”,却是不多的。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为自个儿讳。更有甚者,在自传中“把自已乔装打扮一番,写成他所希望的那样,而不是他实际上那样。”(卢梭语)我读过不少名人传记,大多摆脱不了此类流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