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假说—演绎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发现模式和科学研究方法,新教材必修二模块开篇就讲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突出了"假说—演绎法"的重要性。领悟并能应用"假说—演绎法",可提高大家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题能力,大家必须予以重视。一、对"假说—演绎法"及其基本过程的理解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概念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正>一、"假说—演绎"法的由来与特点"假说—演绎"法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重要的科学方法,教材明确给出其概念:"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并根据假说进行推理演绎,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笛卡儿被认为是"假说—演绎"法的倡导者,因为他早在17世纪中叶的《哲学原理》一书中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到19世纪中叶,英国休厄尔发展了"假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中,人们遵循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肯定的波浪式前进运动的规律,逐步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揭示客观规律,逼近真理。而假说是这一规律中的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 1.以太概念的诞生及其历史背景。以太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天体间一定充满有某种媒质。雷内·笛卡尔1644年发表的《哲学原理》中引用了以太的概念,首先提出了“以太”的假说,他认为“虚空”是不可能存在的,真空不空,宇宙中充满了一种稀薄的看不见的物质。他在书中这样描述:“以太是充满整个空间的一种物  相似文献   

4.
"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开展"假说—演绎法"的专题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假说—演绎法":理解"假说—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以经典实验模仿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实践应用"假说—演绎法"。  相似文献   

5.
朱永梅 《考试周刊》2014,(49):139-140
本文就《遗传与进化》模块涉及的有关假说演绎法的内容,对必修2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并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为例,说明了假说演绎法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潘岳 《考试周刊》2014,(30):155-156
<正>19世纪之前,科学家对生物科学的研究,往往习惯于从生物现象和实验结果中提出某一结论或某种学说,这就是传统的归纳法。因此,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对"假说—演绎法"没作过明确要求。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明确指出,"假说—演绎法"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  相似文献   

7.
"假说—演绎法"是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内涵。为了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假说—演绎法,首先简要介绍了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和步骤,接着从实验教学、遗传题分析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假说—演绎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可见,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当前最流行的"假说—演绎法"模型是:某项研究从解决一个问题开始,通过逻辑推理或想象,导出一个假说,由此推演出必然的、可观察的待检验陈述,如果这些陈述被证明是正确的,就得出被确证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课程的新要求,教师自身对"假说—演绎法"的认识程度,将关系到学生领悟"假说—演绎法"的深刻与浅薄。教师对"假说—演绎法"的认识提高了,才能做到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领悟"假说—演绎法",才会使有效引领的教学方法多起来。  相似文献   

10.
吴成军 《宣武教育》2006,(12):18-21
“假说——演绎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发现模式和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为例,具体分析了“假说——演绎法”的体现过程,同时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和学习“假说——演绎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对于落实"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本人对"假说—演绎法"学习、教学的点滴体会。一、"假说——演绎法"概述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涵"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整合遗传物质的发现史为科学探究创设真实情境;以假说—演绎法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思考推理、作出假说,设计方案、演绎推理,分析证据、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假说—演绎法,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体会摩尔根果蝇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生物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联系实例,就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假说-演绎法",在解答遗传及相关推理题时运用"假说-演绎法",理解所学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假说—演绎法"的含义,对高中生物中适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素材、典型案例、解题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今天《大王》请来众多男生女生,一起讨论“恋爱”这个话题。本期的话题,没有家长没有老师更没有官方的发言,关起门,我们自己解决问题!不谴责家长老师,不抨击教育制度,只要我们处理好自己的感情就行!嘘,安静,有人要发言了——“恋爱”:被误解的友谊副班长和我住得很近,我们经常一起玩一起打球。那天,我和副班长、小盈一起上学,我发现后桌的宗在跟别人说着什么,还时不时望我一眼,我最讨厌别人在我身后指指点点。下课了,我要出教室,宗就在前面挡着,我叫他让开,他不动,我推了他一下,他就大声说:“喜欢副班长就喜欢副班长呗,凶什么!”我没说话,只…  相似文献   

17.
一、"假说——演绎法"课型操作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为例,介绍"假说——演绎法"课型操作: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兴趣→学生身临孟德尔一对相对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投影:罗丹的雕塑作品《思考者》和笛卡尔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兰的作品《思考者》。他的动作告诉我们他在干什么?(生:在思考)再往下看,这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相似文献   

19.
儿子哲哲的班里留了一篇命题作文《我最想感谢的人》。没用太多时间,小家伙一挥而就——《哥哥,我想对您说》出炉了。开头是这样的:“在生活中,你一定帮助过别人,别人也一定帮助过你。但有时候,别人帮助了你,你会不会来不及或者忘记感谢别人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讲一讲我来不及感谢的一个人……”哲哲写的是二年级时,我和他不小心走散,后来一位大学生借给他手机帮他找到我的经历。过程被他写得很曲折,颇有章回小说的味道。在作文的结尾,他写道:“一  相似文献   

20.
“假说—演绎法”建立在学生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问题可能存在的答案,再根据答案进行推理,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是否正确.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答案一致,则假设正确,反之则说明学生的假设错误.“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是学生提出问题、基于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实验检验、判断正误、得出答案.通过严谨的解题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使学生在解决生物题目时做到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