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幼儿园惩罚教育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保障幼儿园日常生活正常进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和认知进行否定性评价,引起幼儿内心的不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减少或杜绝幼儿的不良行为和认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教师在实施惩罚教育时应注意家园一致,情理交融,适时适度,使惩罚教育既能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又能增进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对幼儿进行表扬奖励,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的过程。表扬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被教师广泛地接受和采用。但是教育者应该明白,表扬奖励是把双刃剑,适当的表扬奖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消除其不良行为,强化其优秀品质的形成;不适当的表扬奖励则有碍其优  相似文献   

3.
在“通过合作改善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我们打破传统的合作教育模式,凸现人关怀,张扬个性,提倡师生交往的民主化,设计各种开放性的活动,通过对话帮助幼儿学会合作的方法,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及时表扬、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让孩子体验到合作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孩子争抢玩具的行为是幼儿园内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下幼儿会通过这个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者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游戏确实是幼儿日常活动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才会频繁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所以如何有效解决幼儿争抢玩具的不良行为,让他们可以友善和睦的与同伴相处,就是本文接下来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幼儿,首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热情赏识和鼓励孩子,坚信孩子一定能行,以不断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开朗的心理素质。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不足之处,也会有错误发生,有的幼儿甚至已有任性等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各种生活也随之有了改变。在饮食方面就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许多的人都有挑食的不良行为习惯,而自我控制能力更弱的幼儿更容易养成挑食的不良行为习惯。而挑食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育有着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都必须注重对幼儿挑食行为习惯的纠正,以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进入新世纪,树立幼儿家庭教育新观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新世纪幼儿教育新观念包括重塑父母亲角色、正确建构幼儿素质培养新观念、正确对待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不良行为是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教师的应对方式不但影响幼儿当下的行为表现,更会对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产生持续的影响。教师可通过不惩罚不纵容地引导幼儿自行解决问题、挖掘幼儿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并做出有效恰当回应、调整教师的期望水平并强化幼儿行为中的积极面等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愉悦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具有不良行为的幼儿往往不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很难集中精力,从而各方面的能力很难发展。由于在交往中常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理不好,常会受到别人的排挤。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准则”,“爱父母长辈、  相似文献   

10.
林敏 《中学生阅读》2009,(10):18-19
一、问题提出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园地处农村侨乡,由国外寄养在家的留守幼儿日渐增多,留守幼儿的不良行为经常发生,这些不良行为如不加以矫正,势必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我园针对当前这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采取恰当的方法及时纠正留守幼儿的不良行为,加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快乐的午餐     
当幼儿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创设一个相应的教育环境,对转变他们的不良行为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有段时间,我班的幼儿吃饭时有很多问题,有的不肯吃饭,有的趁老师不注意将不爱吃的菜放到别人碗里或扔得满地。我向他们讲爱惜粮食和不能挑食的道理,还教他们学古诗《悯农》,然而效果不佳.后来我想到利用游戏环境的方法来教育他们。我问道:  相似文献   

12.
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多时候他们要借助具体的情境或形象来理解学习内容。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情境表演,就是借助表演的形式将阅读内容的全部或部分展示在幼儿面前,由此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引发幼儿对阅读内容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尽管心理学家提倡应以奖赏幼儿的良好行为为主,而惩罚仍不失为处理棘手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某种情况下,进行惩罚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惩罚能使幼儿牢记不良行为的后果,对其日后的行为有惩戒作用。由于惩罚可能会出现不良的情感反应,如产生恐惧感、冷漠感或孤独感,所以,用得不当反而会助长不良行为的发展。下面就有效地运用惩罚以纠正不良行为提几条建议。1.惩罚要及时。例如,幼儿弄脏了新衣服就马上给以穿旧衣服的惩罚,这比“等你爸爸回来……”等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养方式、家长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幼儿的不良行为日益增多,这些不良行为已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行为问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者和引导者,在改善其不良行为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本文总结了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问题,并提出几点幼儿教师在应对幼儿不良行为时应采取的策略,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榜样教育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等特点,比一般的理论说教的效果更为明显。但在实际的幼儿榜样教育活动中,其效果往往受到很多影响。影响幼儿接受榜样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幼儿不能将榜样与自身有机联系起来;榜样刺激量及刺激方式不当;榜样标准不统一或矛盾。为此,要提升幼儿榜样教育效果,要从培养孩子"联系"的观念、给孩子适宜的榜样刺激和引导孩子进行榜样选择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模仿行为是幼儿进行世界探究及验证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他们的模仿行为就是想验证自己的认知,或是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和需求,是教师多次引导无效且不良行为继续的原因所在。下面将结合这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给出一些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笔曾看到一份有关幼儿健康认知的调查问卷,发现幼儿对于有关健康的知识存在着很多误解。很多幼儿认为“蔬菜就是一根一根绿绿的”,不少幼儿将胡萝卜归入水果类,并认为辣椒不是蔬菜,而且有不好的气味,所以不喜欢吃;很多幼儿把“吃饭前要洗手”仅仅理解为吃“饭”前要洗手,或仅仅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而经常忽视吃零食、出去玩、上厕所后等也要洗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惩罚教育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实施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少或遏制不良思想行为的再次出现,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和规范行为的措施.惩罚作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其否定的是学生的不良行为,而非其本人,因此惩罚应讲求对事不对人,只宜就事论事,切不可借机搞"错误扩大化",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9.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现在很多幼儿表现出的自私、自负、任性、说谎、骂人、打人、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缺乏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行为,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对其影响是终身的。分析幼儿不良行为形成的家庭因素,有助于提高现行的家庭教育水准,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20.
幼儿阶段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俗语说“三岁看大”,幼儿的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我调控水平较低,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表现出自私、任性、攻击性强的心理特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在幼儿阶段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