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事记者》2003,(6):1-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李 长春同志最近在谈到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时指出 的。这个“三贴近”,不仅是宣传十六大精神所必 须的,也为我们当前的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那么,“三贴近”对我们办好报纸有什么重要意 义?怎样才能落实好“三贴近”的指示?本期开 篇的评论员文章就是讲的这个问题,广大编辑、 记者和通讯员不可不看。  相似文献   

2.
一得录     
编辑和记者谁大? 高凯 干新闻工作以来,不止一次有圈外人好奇地问我:“你们编辑和记者谁大?” 不想,这一问竟然问到了编辑和记者的痛处。起码我心里不自在。这个无须争执的问题,对发此问的圈外人讲清楚比较容易,但对圈内人往明白说却特别的困难。对圈外人你只管照实说:“编辑和记者分工不同,都是干新闻工作,是工种,非官衔也。记者采,编辑编,论大小没有,论先后倒是存在,即先采后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有记者之“米”,才有编辑之“炊”。但编辑又是记者的“做嫁”者,  相似文献   

3.
编辑改稿是责任重大、需细致认真地做好的一项工作。笔者以为一个称职的编辑,改稿时需要注意“三位”,这就是:防止“越位”,不可“缺位”,必须“到位”。要而言之,“第一要改对,第二要改好”。如果此议可以成立,则编辑“三位”似可聊备一说。  相似文献   

4.
广播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既要忠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及时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广播要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就要切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实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关键在编辑、记者思想观念上的"三贴近"。新闻报道什么?怎样报道?首先决定于编辑、记者的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经常组织编采人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品中的“我”就是记者,几乎所有的编辑、记者、通讯员都确以为然,甚至以此为新闻与文学的标志性区别之一。笔者以为,除广播电视主持人现场直播外,“我”并不是记者本人。这一问题并非不起眼的花俏枝节,而是与新闻真实性、可读性和写作方法密切牵联。  相似文献   

6.
企业重组后,石油系统企业报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面前谋求生存和发展之路,成为摆在企业报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强化“顶天”“立地”意识,努力拓展生存空间,是使企业报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贴近领导”;“立地”就是“贴近职工群众”。企业报要“顶天”,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重点报道好企业“党政工团”组织及领导人的重要决策、活动,要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要服从服务于企业的大局。这是企  相似文献   

7.
走进报社,担任驻站记者和要闻版编辑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却时常想起当年在乡村当业余通讯员时,陪同中央媒体三位记者在基层采访的事儿。特别是今年初新闻系统开展“三项教育”和“三贴近”活动以来,当年陪同三位中央媒体记者采访的情形更加清晰,久久难以抹去。  相似文献   

8.
走进报社,担任驻站记者和要闻版编辑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却时常想起当年在乡村当业余通讯员时,陪同中央媒体三位记者在基层采访的事儿。特别是今年初新闻系统开展“三项教育”和“三贴近”活动以来,当年陪同三位中央媒体记者采访的情形更加清晰,久久难以抹去。  相似文献   

9.
坚持“政治家办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办报原则,认真贯彻“三贴近”的新闻宣传方针,关键是要提高编辑记者素质;报业竞争说到底是团队素质的竞争。围绕打造团队精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随州日报党委要求编辑记者在2005年要着力打造四个品牌。  相似文献   

10.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报纸新闻工作“三贴近”,就是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目光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要让编辑记者真正做到“三贴近”,光靠热情和一般号召不行,没有制度约束,随意性太强,工作就会缺乏稳定性。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让“三贴近”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是保证“三贴近”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报道实质上就是一种发现。古人说,为文者,观察积累也。新闻报道也同样如此,是观察与积累的结果。要想作一名合格的电视记者,除了要练好笔头功夫和镜头功夫外,还要练好第三种功夫,提高新闻发现能力,这样才能找到好新闻,做出好新闻。这第三种功夫该如何练就呢?笔者以为,牢牢掌握“三贴近”是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娜 《新闻界》2007,(1):52-53
一近年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民众,已经成为新闻工作尤其是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根本要求。笔者以为,新闻工作实践“三贴近”要求,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新闻媒介必须贴近和尊重公众的心理-人格欲求。  相似文献   

13.
记者仿佛天生就是杂家,今天跑这儿,明天跑那儿,今天写专访,明天又去发消息;肚子里如同杂货铺,“主顾”们(指读者)想拣什么(从内容到形式),由性儿挑好了.在记者年富力强、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走到哪里都受到欢迎和接待,只要稍一努力,无论什么大活儿、难活儿,均能倚马可待.在这时,“样样能”、“路路通”的感觉在心底涌起,仿佛杂家的功业已成.可事实上正相反,君不见记者老来的萧条寂寞?君不见记者的见闻虽广,见识却缺少一以贯之的系统感?君不见记者的知识结构存在问题——杂得芜乱缺乏章法,发现症结却“捡不起个儿来”?如此种种,都向记者提出急迫的问题——如何在初出茅庐时,就着急去培养他们的杂家素质?这样做不仅可以在其青壮年的本职工作中收到实效,而且可以帮助其中的许多人,在晚年成为真正意义的杂家.  相似文献   

14.
党报编辑记者要讲“地方话”。这里所说的“地方话”并非地域性的方言、土语,而是深入新闻现场认真调查、发掘出典型素材,继而经过精心整合的符合“三贴近”且有深度的新闻报道。与“地方话”相对的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的“假大空”式新闻。对编辑记者来说,是否会讲“地方话”也是业务水平高低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有关卫星遥感技术的新闻,标题字幕中误将“遥感”写成“摇杆”。类似这样的纰漏,在报纸版面上也时常可见,不免让人担忧:媒体编辑如常常将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搞错,就势必会损害媒体的形象,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编辑虽身处斗室,却应遥知天下事,遥感受众人心。笔者以为媒体编辑需具备以下一些能力。编辑思路要清晰首先,编辑思路要清晰。在编稿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杜绝新闻娱乐化、庸俗化倾向,防止出现噪音,避免产生消极影响。新闻媒体是舆论宣传工具,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编辑首先须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防止在党性原则、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上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彭彬 《中国记者》2012,(5):58-59
如何保障在“家门口”的暗访不出闪失和差错,记者怎样才能安全地行使舆论监督权?作为一名在地市电视台从事监督类报道十余年的地方媒体人,笔者认为暗访记者需要具备三种“保护”能力,即保选题、保团队,保搭档. 学会孤军奋战,精心保护选题 对记者而言,成功完成暗访报道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学会精心保护选题.  相似文献   

17.
陈俊 《新闻窗》2008,(1):27-28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闻和宣传方面提出了“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尔后,在中纪委全体会议上他又提出大力倡导信息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笔者认为,一中记者要实践“三贴近”,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就要当好一名“问题”型记。  相似文献   

18.
随手翻翻几本新闻杂志,有关“总编辑要当首席记者”方面的文章不少,其意思大多为总编辑要多采写新闻,写好新闻,当好报纸的第一支笔,也就是首席记者。对此,我们做一般编辑的心里总是酸溜溜的:为什么连总编辑都不愿当报纸的首席编辑呢? 总编辑不当“新闻官”,深入下去调查研究,了解情况,采写稿件,并从中体会记者写稿的艰辛,本意是不错的,也值得提倡。时下的问题是,一些新闻单位本来对编辑工作就重视不够,总编辑又都忙着采写,哪还有精力顾及编辑工作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容易给人连总编都不愿从事编辑工作的感觉,编辑工作更难以引起重视了。其中有些人这样认为,编辑不就是剪刀加浆糊、涂涂抹抹嘛,不需多大的学问,坐得住就行。事实证明,办好一张报纸,应把编辑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考虑,编辑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劳动,一个优秀的编辑就是一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英国报业大王诺思克利夫勋爵说过,“记者为报纸写文章,但创造报纸的却是编辑。”我国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强调:“报纸工作应该以编辑部为中心。”在选拔编辑时应考虑到从优秀的记者中挑选,一般来说,编辑应该是记者中的佼佼者,只不过编辑不易比  相似文献   

19.
办好报纸,不仅需要有一流的记者,而且需要有一流的编辑,包括一流的版面编辑。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人并不重视编辑工作,特别不重视版面编辑工作。有人甚至不把版面编辑作为编辑看待,说什么,“版面编辑,不就是用稿子把版面填满吗?”还有人说,“版面编辑的事,解放前则是拼版工人干的。”于是乎,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所谓版面编辑,不过是算算画画的“画版工”、“画版匠”。包括一些新闻单位的领导者,嘴上说版面编辑工作重要,实际上却又常常露出轻视版面工作的“马  相似文献   

20.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倾听百姓话语、传递民意民声”是民生新闻的一个特征,它与党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新闻“三贴近”基本一致。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应运而生。在编辑《社区新闻》版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记者、编辑必须要有民生视角、民生意识、民生情怀,才能做好民生新闻,才能让民生新闻成为报纸的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